“反殖”与“殖民”:中国本土化南洋观和“殖民”话语建构——暨南大学的南洋书写(1927-1937)

来源 :东南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开始向现代国家转型,国家目标也随之“外倾”,国人对“南洋”的认知与关注,既基于“到南洋去”的向外发展诉求,也跟华侨在南洋的移民事业及其被殖民的命运有关,由此形成的南洋观可视为华侨观的外显,蕴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与中国本位意识,背后更离不开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南洋书写与南洋观塑造的努力。“华侨最高学府”国立暨南大学堪称代表,其以独具特色的南洋、华侨研究努力形塑国人的南洋观:一方面,关注南洋华侨的现实命运,具有强烈的反殖诉求;另一方面,尝试建构本土化的“殖民”话语,为国人向南洋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周边外交格局得到了重塑,区域国别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中国的缅甸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国外,缅甸研究是亚洲研究的一部分,一些学者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一本由斯大林亲自指导编写的苏联史学教科书,1938年出版后便受到联共(布)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极力推崇,对中国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都产生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