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世界首富做慈善”的李一诺:母亲给了我面对一切的力量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春节前,被誉为“中国最牛闺蜜”的颜宁和李一诺,在网上被炒的火热。颜宁是国内著名的美女科学家,拿下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荣誉后回归母校任教,早已尽人皆知。但说起李一诺不少人会感到陌生,其实她更具有传奇色彩。12岁时父母离婚,妈妈带着女儿靠打工生存。从小独立能力很强的她,不仅奇迹般考上清华,刚毕业就进入世界顶级公司麦肯锡,接着又当上了年入百万美元的合伙人。在达沃斯论坛上被评为“全球青年领袖”。然而与比尔盖茨的一番深谈后,她又成了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在中国从事慈善事业,成为“帮世界首富花钱”的人!谈到今天的成功,李一诺说,妈妈的引导是她前进路上的明灯,坚强的母亲,影响了自己的整个人生!这对单亲母女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经历?

母亲:李一诺心理强大的“基石”


  李一诺1978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在她的记忆中,父母都是工作狂那种,平时都忙着自己的事,不见面倒也相安无事,但只要回到家,就会因观念上的碰撞发生休止的争吵。一次次吵架,伤透了他们间的感情。
  李一诺 12 岁那年,有一天从家门口的麦田地走过,妈妈李莲娜忽然对她说:“你要是长大了该多好,妈妈有很多话可以跟你说,跟你商量。”没想到一诺却斩钉截铁地说:“妈妈,我知道你不幸福,你跟爸爸离婚吧,我俩一起过。”
  母亲听了大吃一惊,她没想到女儿小小年纪竟如此能理解自己,最终她就下了决心。后来李妈妈说,“与其给孩子一个不幸福的完整的家,还不如给她一个不完整的但是幸福的家。如果不是这样的女儿,也许我很难做出离婚的决定。”
  就这样,1990年,父母终于为长期的争吵声画上了句号。妈妈带着她,几乎是净身出户,搬进借来的房子,难以想象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黑暗,孤独和寒冷。当时母女俩简直是“颠沛流离”,搬了好几次家。一诺说,母亲是家里的老大,那段时间都是靠弟弟妹妹帮助,小姨借的房子,舅舅借的房子。后来终于等到单位分了房子,才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一诺知道,妈妈肯定经历了很多痛苦。婚姻失败不说,单说生活上,各种困难俯首皆是。那时候家家用煤气罐,家里住的不是四楼就是五楼,妈妈小个子,1米55,她才十几岁,一个煤气罐母女俩怎么也抗不上去。那时候每次煤气快用完了,一诺都有点发愁,又要麻烦别人来抗煤气罐,但妈妈从来没有为这些事不快。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都已经这样了,想办法呗!”
  作为离异的单亲母亲,独自抚养女儿的辛苦可想而知。正因如此,妈妈事事好强,像男人一样在外打拼。母亲坚强、乐观性格,对李一诺影响很大。尤其她的婚姻解体后,别说哭天抹淚、萎靡不振,连愁眉苦脸都没用,用她的话说,“该干嘛干嘛,天塌不下来!”妈妈这种对待失败的态度,成了一诺心理“强大”的一块基石。
  平时,因为母亲为了生活已经拼尽全力,实在没有多余的力量照顾李一诺的小脾气。后来遇到问题、失败,她第一个反应是自己想办法。无形中,使她成为事事独立有主见的女孩。从剪什么样的头发、穿什么衣服这样的生活琐事,还有学习计划与日常作息,她全都像个小大人般自己安排好,根本无需妈妈操心。
  当然,小小年纪的李一诺,虽然有着远超同龄孩子的成熟,却也免不了偶尔“踩坑”。比如一次妈妈让她去服装店买衣服,可李一诺想要节约点钱,坚持要买地摊货。母亲听了后,也没多说,由着女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小姑娘满心欢喜从地摊上买来的衣服,因为质量太差,刚穿几次就破了好几个洞,实在没法再穿,只好另买新衣。


李一诺和母亲

  原本想要的省钱,反倒成了费钱。这件事让一诺印象深刻,妈妈看似“放养”带来的教育效果,却比直接反对让李一诺的收获更大。她觉得母亲非常睿智。

李一诺:母亲是我的良师益友


  其实一诺的妈妈是个标准的“女强人”。16岁上山下乡当知青,后来考上大学,40岁不到就在3000多人的化工厂做总工程师,副厂长。在一诺的记忆里,她几乎天天加班,到家也经常看书写东西,工作事业对她好像永远比家庭重。
  一诺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次化工厂出事故大爆炸,当时所有人都往外跑,唯有妈妈朝着爆炸现场往里跑。后来一诺问妈妈,“你不怕死?”母亲说,“那时候就一个想法,我是搞技术的,出了这么大事故,我不去看谁去看?”妈妈有理想、敢担当的性格,对一诺影响很大。
  可惜,上世纪90年代初,因种种原因,李莲娜辞职,瞬间失去了工资、房子、职称。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以打各种零工维持母女二人的生计,但却乐在其中。
  平时妈妈对一诺采取“放养”的态度,什么事都让女儿自己拿主意。但“放养”并不等于娇惯和无原则的纵容。李一诺上三年级时,有一次她的数学只考了80多分,让妈妈在考卷上签字签字,她看到母亲皱起了眉头。原来,细心的妈妈发现,一诺之所以会丢掉将近20分,全是粗心出的错。
  于是,她就非常严肃的对女儿说,“如果你不会,可以学,我不会埋怨;但是你会,只是粗心做错,你这种粗心的毛病,将来长大后到社会上会犯很多错误,会伤害很多人。我不能给你签字。”听了这话,一诺有点委屈地哭了,甚至在心里怪妈妈“狠心不管”。
  李妈妈却觉得管孩子不能从眼到嘴不经过大脑。“我看到孩子做些让自己不快的事情,不会马上说,给她攒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给她上纲上线。让她自己知道严重性,说到痛处,从此她就真的能够改掉这些毛病。”果然,李一诺很快就改掉了马虎的坏毛病。后来从小学4年级到高中,考试成绩基本上都是满分。   除了在学习上要求李一诺做到认真、细致,李妈妈觉得,培养孩子有个好的习惯也特别重要。比如有一段时间李一诺忙考试,就说,“妈妈,我洗完澡了,你能不能帮我洗洗袜子?”母亲二话没说就给她洗了。早晨上学走了,她又说,“老妈,我没来得及叠被子,您能帮我叠吗?”妈妈没吭声就帮她叠了。但是后来一诺再这样时,母亲就非常幽默地说:“你索性改个称呼吧,不要叫我妈妈了,叫我李妈吧!”
  没想到就这么一句话,真的让女儿“痛改前非”了。此后李一诺无论多忙,自己的事都会动手去做,再也没有让妈妈带代劳。李妈妈觉得,家长说话,要让孩子听得“入耳”,才能入心。当然这个“入耳”并不是说好听的话,而是让孩子能够听进去,然后有所改变的话。“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细节见功夫!”
  李一诺非常佩服母亲的智慧。妈妈告诉她,每个班的同学都是45 分钟的上课时间,同一个老师上课你能吸取多少,完全取决于是否能集中精力听讲。还有下课后的碎片时间,能不能充分利用起来。一诺发现,放学下课的时候一大堆自行车很难推出来,大家走得慢就会浪费时间。她就先不走,在教室里学习,这样就积少成多,比别人赚到不少时间。


比尔·盖茨和梅琳达访问海南农村的结核病病人

  平时李一诺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总能从妈妈这里找到她满意的答案。一次,一诺读高中回家吃饭时,非常沮丧地问妈妈,“上课时老师讲的和社会上看到的不一样,人改造社会如同蚂蚁啃骨头,半天也见不到效果。但是反过来,社会改造人,就像骨头砸蚂蚁,一砸死一片。”
  为了不让女儿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受到打击,妈妈笑着说:“你看外面下大雪,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可以在屋子里生一个炉子,屋里就会暖和起来了。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是可以创造一个小环境,小气候。你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你在一个班里,可以带好一个班;如果将来你的能力很强,可以去管理一个城市,甚至可以到联合国去管理一些世界问题。”一诺听了,马上高兴起来。
  1997年,19岁的李一诺进入清华大学,妈妈也从济南搬到北京,周末就从南城来看她。为了省钱,母亲都是骑自行车来,途中需要一个多小时。当时一诺和很多刚进清华的学生一样,每天早出晚归,还是觉得学习时间不够用。
  李一诺对妈妈说,自己压力很大,总有做不完的事。看着女儿愁眉苦脸的样子,母亲却大大咧咧地说, “哎!去它的吧,走,咱俩出去玩玩,放松放松!”
  母女俩骑车往外走的时候,校园里街边有卖猕猴桃的。猕猴桃那时候属于稀罕东西,卖10元钱一斤。一诺一直省得很,一顿饭仅花两三块钱而已,这种东西想都没想过。妈妈二话没说掏出钱买了五个,母女俩像小孩一样坐在路边的花坛边剥皮吃掉。 后来她们又骑车去天坛,从骑出校门开始,一诺就像放出来的小鸟,那些压抑,在一路的说说笑笑中很快烟消云散。
  李一诺说,那个周末,十块钱一斤的猕猴桃,遥远的天坛,小个子的妈妈骑着有点够不到脚蹬的自行车的一幕,是她清华时光的一个大亮点和转折点。妈妈没有帮她想办法学习,而是带女儿出去撒撒野,现在想想是多大的智慧!

母亲教她做个“大女人”


  大学第一年考高等数学,李一诺考得很不好,四个人一个房间,她考得最差。但一诺还非常热心,经常去辅导人,后来她心里非常失落。自己成绩最差,以后怎么见人?怎么去帮助别人?有一天母亲去看她,一诺就把自己的苦恼一股脑地倾诉了出来。妈妈告诉一诺,“你蹲下不是为了趴下,而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一次考得不好就斤斤计较,完全没必要。读大学以后分数就没那么重要了,主要是要看能力。“一诺听了这话如释重负,马上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令妈妈高兴的是,从大二开始,李一诺做了党支部副书记。由于她的认真负责,最后大家都尊称她为“诺姐”。
  有趣的是,李妈妈对一诺从来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一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家庭氛围和谐,让女儿的生活不知不觉蒙上了一层温柔的底色。
  有一次,生物系学习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得到一家公司的奖学金。一诺有点委屈的对妈妈说,“这奖学金只是看学习成绩,不公平。他们也不那么关心集体,不为集体做任何事,如果我只管学习的话成绩不会比他们差!”
  妈妈就问她:“你愿意像他们这么选择吗?”女儿的回答很干脆:“不愿意。”母亲接着说:如果说哪天要奖励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奖励到你的时候,别人会怎么想啊?你干嘛这么计较?应该允许别人有自己的选择。”
  妈妈还说,人的选择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你的选择不要去伤害别人。应该允许别人去选择那些你认为不应该这样选择的事情。这是一个“大女人”应该有的气度。正因为母亲的格局不同,所以李一诺从此决定,要做个真正的大女人!
  有趣的是,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原本沉迷于生物科研的李一诺,却放弃所学专业,转而投身大名鼎鼎的麦肯锡,从零开始新的征途。很多人都觉得太可惜了,妈妈却鼓励她要有大格局,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由于缺乏商科专业知识,李一诺一开始只能担任普通职员,然而学霸就是学霸,她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疯狂弥补商科知识,顺便还去公司加个班,以便保证自己的工作永远是同事中最出色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李一诺的工作能力飞速增长,职位也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升,待到她工作的第6年,已然从基础员工,变成了麦肯锡这家全球顶级公司的合伙人,年薪百万!
  2015年,李一诺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展开了一场长谈,盖茨告诉她该如何打理金钱,让一诺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在和妈妈谈起此事时,母亲帮她分析说,“在麦肯锡,你只是在商业和经济层面的工作,到了盖茨基金会,面向的是社会层面的工作。”
  李一诺说,妈妈非常有智慧,当她看到孩子面对各种机会的时候,不会说你应该怎样,只是会跟孩子直接分享一些她的生活经验和理念。然后让一诺自己做出决定。就这样,之后李一诺果断从麦肯锡辞职,而后自愿降薪担任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专门替世界首富花钱,去帮助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2016年,李一诺去瑞士达沃斯参加高大上的世界经济论坛,被评为“全球青年领袖”。
  这几年,她还自主创办了一所公益学校,专门用于帮助流动儿童及贫寒子弟,以期實现教育公平。
  李一诺说 ,相比在麦肯锡解决对客户产生意义的问题,盖茨基金会提供的是一份解决更复杂的、更大的、着眼全球问题的工作,包括支持中国加快实现自身重大健康和发展领域的目标和进程,如公共卫生领域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控烟等;支持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健康和发展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入职近6年来,李一诺在盖茨基金会的工作成绩斐然:基金会参与支持了中国扶贫、儿童营养等项目,运用中国农业和抗疟经验支持非洲发展,并与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启动了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起了“中国大挑战”等等。
  2020年参加一次电视节目时,已养育3个孩子的李一诺说,如今是真正选择了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虽然体力上累,但精神上是愉快的,所以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她相信自己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
  如今人到中年,李一诺才发现母亲对她的影响之大。妈妈经常说,“其实遇到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诺说,“现在跳出来看,其实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不是带他们学习知识,甚至也不是说明白什么人生道理,而无外乎两条:一是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二是带着Compassion(激情)过好你自己的人生!”
其他文献
一方面年轻人“后浪”奔涌,他们能深入感知中国在全球的位置的改变,没有历史的沉重“包袱”,因此更具有自信。另一方面,他们对于世界更具“感性”,從而形成独特的认知。  Z世代,指的是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和互联网一起诞生的一代人。现在Z世代的观念和选择,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他们的跨国影响力也已经广泛地彰显了出来。去年十二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关于美国的Z世代对
期刊
市场竞争中,专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鼓励创新是一刃,技术垄断是一刃。  专利权是技术型知识产权最主要的客体形式,也是科创型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一件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在有效期内,专利权人有权禁止、也有权许可他人使用该发明创造。如果行业竞争者被禁止使用这项专利,则丧失了市场机会去生产或销售与该专利相关的产品。如果行业竞争者被许可使用这项专利,虽然可以获得市场机会,却需要向专利权人缴纳许可使用费。这份
期刊
辛丑年春节如期而至,尽管新冠病毒还在威胁着京城民众,但是节日的喜庆不减以往。中关村壹号,自然是我最想往的景观,特别是漂亮的夜景,一定要去游览。因为,我作为中关村壹号的历史见证者,情结十分深厚。  1949年7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供销社诞生了。办公地点在海淀镇火神庙,今天北京大学西南角。庙还在,只是规模大大缩小了。  1954年上半年,海淀区供销社搬到海淀镇八家村一号的供销社大楼。那是海淀镇第一座
期刊
北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有70万年的人类源流,从西周分封燕国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皇家宫殿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皇家陵墓十三陵、皇家坛庙天坛等都是中华文明的最好见证。当然这里也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故居,这里有“家无余资”袁崇焕的祠堂,这里有追寻“守正规直”纪晓岚的故居……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清廉刚正,为国为民鞠躬尽
期刊
疫情期间,我零基础开始学二胡,半年下来,有腔有调了。  文化馆老师讲网课,有板有眼的,弓法指法,换把揉弦,还要求我们拉好练习曲。我对老师说,我既不想考级,也不想登台,就是喜欢,自娱自乐。所以我不拉练习曲,太难太枯燥。我不是好学生,老师也没办法。  老师还强调,乐曲要有律动和收放,要认真体会乐曲的背景故事,演奏时要想象那些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给音乐注入情感才能好听。话是这么说,实际不是那回事。  “
期刊
20年励精图治,从打破日韩垄断到产能、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球每四个智能显示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20年科研攻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7%,可使用专利超7万件,连续多年专利排名全球TOP10,制定LCD多屏显示终端国际标准,稳居半导体显示行业龙头地位。20年从未止步,MiniLED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系统创新、智慧医工……全新物联航母正在组建,京东方,因为很拼,所以很牛!20年,从打破日韩垄断到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回家过年,跟家人团聚”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执念。2021年的春节有些特殊,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倡议就地过年。工作和生活在中关村园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们纷纷响应倡议。他们有的奋战在一线,加班搞科研抓生产,也组织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一起包饺子过大年,过出了一个别样温暖的祥和春节。  2021年的春节,因为岗位的需要,因为责任与担当,因为响应倡议,服务大局,有太多人选择
期刊
中国经济首次突破100万亿,并成为2020年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可谓在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那么,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又会呈现出哪些特点?未来又将会以何种态势,在提高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内驱动力?在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所著的《中国经济2021:开启复式时代》(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1年1月出版)一书里,一一都能
期刊
1月22日下午,海淀法院收到北京某技术有限公司提交的42份财产保全复议申请书,要求解除法院根据北京某广告公司申请冻结7871万元银行存款的保全措施。  作为诉前财产保全,该系列案件保全流程合规合法,但是复议申请书上“已支付7000万元”“公司拥有近千名员工,保全行为致使公司无法正常向员工发放工资及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表述,以及得知北京某广告公司还有近亿元财产保全申请在路上的情况,还是牵动了海淀法院
期刊
人生在世,会有两个“定”:天定和人定。天定我们管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好人定。  我们做人、做事必须要有原则。  既然要有原则,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原則。“原则”的英文是principle,意思是不能变的东西。而确立原则,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准,给自己一个角色定位。比如你作为父母,应该有什么原则;作为老师,应该有什么原则;作为创业者,应该有什么原则......做人的原则  人生在世,有三不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