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对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对策

来源 :启迪·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456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教学在我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可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品位和理解能力。在新课改的政策下,教师应针对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完善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前言:古诗词教学是小学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优美的诗句内容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理解能力,陶冶情操。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根据教材内容,照抄照搬。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诗词量,但无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句内容。因此,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一、教学现状

首先,大多教师都缺乏独立思考,照搬他人的课材,并未在教学时加入自己的观点。直接将诗词内容在朗读时给学生翻译下来,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在书上,而不是让学生自主思考诗文的意思。片面的认为学生理解能力弱,仅仅是让学生进行背诵默写,领悟诗人情感,而不是注重学生文化的培养。其次,大多数的古诗文都需要背诵,这恰恰是学生最讨厌的一部分,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不高,虽然会背但并不理解其内涵,渐渐地会增加厌学情绪。最后,虽然教材加大对古诗文的重视,但由于古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所以无法理解其内涵,同时,古诗文在学生写作和生活中的运用也很少。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学习古诗词没有意义,缺乏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效率。

二、改进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建设丰富有趣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其改进策略如下。

(一)匹配对应插图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根据诗词内容选择相应的插图,相当于对学生展示了一张纸质的动画片,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这对学习诗词有很好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插图内容,加大对诗句内涵的领悟力,明白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很好的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以《回乡偶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插图加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举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内容进行解读:一群小孩笑指着一位年迈的老者问是谁的情景。通过学生自己的解读,在回顾古诗时就会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体会当时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这种方法可以降低理解度,让学生认为学习古诗很简单,增加了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还加大了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

古诗词是古人结合生活实际抒发情感的工具,因此,在教学时,应将古诗内容尽量贴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实行生活化教学[1]。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季节或风景的变化来联想跟其有关的诗句,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季节更迭,风景秀丽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领悟古诗的内涵,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例如:学习《元旦》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问学生过年时都干什么来引出课题。然后为学生介绍诗文的内容,让学生提前搜集作者资料在课堂上介绍出来,教师在对其内容進行补充。进行诗句的解读时,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最后在课程结束时,将诗中内容结合生活,布置作业:用自己的笔写下新年时的景象,将诗句写进作文里来表达当时的情感。这种方式可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将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三)激发大胆想象

学习古诗文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设立合理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理解诗句涵义[2]。在进行《敕勒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介绍其为南北朝时期流传的一首民歌,选自《乐府诗集》。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含义,为其介绍诗歌的种类,并向学生讲解本篇诗歌主要歌颂对家乡的热爱及草原的富饶。在进行诗句解读时让学生思考“穹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比喻?“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形容草原的辽阔和富饶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激发学生自己的想象,相互沟通想法来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同时升华诗文的主题思想。

(四)传播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传播者,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培养其审美能力,领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例如:陆游的《示儿》这首诗就充分表达了其临终时期的复杂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教学时通过讲述作者的一生事迹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讲述创作的历史背景来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充分理解陆游的一生心愿及本诗表达的悲慨感情,既有大业未成的遗憾,也有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最后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说一下对陆游的认识,并将爱国的信念无形的植入到学生内心,表达对陆游的敬仰,体会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坚定信念。

结论:作为小学生最好的启蒙教材,古诗词既是我国文化魅力所在,也包含很多人生哲理。教师应加强对自己古诗词文化的素养,重视其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结合时代发展,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爱自然的伟大情怀。

参考文献:

[1]郑恒元.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途径探究[J].读写算,2021(30):191-192.

[2]谢静.小学古诗词文吟诵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1(29):46-48.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学理念在小学教学中遍地开花,它要求小学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更要对学生开展科学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开展有目的性的思想观念塑造,使学生可以提升本身的社会道德观念。教师在教学时应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并培养他们优良的社会道德习惯。由于小学阶段是文化教育的基本时期,而语文教学则具备明显的思想性,因而在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小学语文;品德教育;强化策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使人们应接不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德育教学的开
期刊
摘要: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理念,创新地理课堂中的教学形式的开展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教学问题,通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变得是非常的重要的,在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探究学习的结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思考的形式,因此,本文就探究学习下的初中地理课堂进行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指导建议。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动手实践能力;规划探究性教案;拓展课外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绘图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从自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很多生活常识都是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得来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初中语文教学也开始强调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也就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教授课堂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微课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使用微课的意义微课是依靠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盛起来
期刊
【摘 要】面对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如此空前的新机遇、新发展,民办职业院校在一片利好、欢呼声中,是否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面对新机遇、新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思考用什么样的承担力去迎接并收获这份美好,思考在国人惯有对“公办”好感的环境中如何“争宠”。【关键词】职业教育 发展 思考2019年1月24日,相关部门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做好改革组织实施
期刊
摘要: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历程,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涵盖了思想、艺术、风俗、道德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弘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发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人文素养语文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中国文化发扬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小学时期,小学生由于受到现代科技和西方文化的感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充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
期刊
摘要:伴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领唱等方式培养中职学生的歌唱表现力。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不理解传统歌曲中的文化内涵,不知道文化底蕴是歌曲表现力的基础。本文以中職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力培养为核心进行研究,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关键词:中职生;声乐教学;教学方法一、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中职生的兴趣有一句俗语说的特别好,兴趣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督促学生前进。但是中职学生经历
期刊
摘要:教师校本教研实践活动工作是推进初中英语教育实施教学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教师校本教研实践活动的组织促进了学校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发展、教学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初中教育教学水平。为了切实确保教师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更好地为初中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发展服务,本文根据初中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实际现状,总结了教师校研实践活动的具体特点,深入探讨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师校本教研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促进学校初中教师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为学校初中英语教学的专业发展建设做出一些贡献。
期刊
摘要:信息技術的发展,促使教育教学得到了现代化的提升,教学重心逐渐转向提高如何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知识、吸收知识的高效性。微课程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产物,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微课程的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智能的设备展现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本文将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角度,深入探究微课程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限性。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的课程改革和高考
期刊
摘要:对分课堂通过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环节实现了将讲授法与讨论法的优势相结合,通过对分课堂的隔堂对分(或当堂对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将通过对分课堂的理论指导实践,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旨为高中地理教师实施对分课堂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对分课堂;高中地理;大气;太阳辐射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概述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讲授法和讨论法各自的优势,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出现了。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
期刊
【摘要】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討基于主题衔接式下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的策略,以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在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中抽取低中高各一个班进行课题活动地开展,经过自我备课,集体研讨,教案修改和课堂展示等环节,落实课题实施进展。从而探讨出一些适合在小学生中开展主题衔接式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工作有效实施。【关键词】主题衔接、自我意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对其进行了归纳,明确从小学到高中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纲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