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于微雨中寻根(二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9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巷访古


  隐秘的断层似有历史的回响,于飞鸟看不见的近处谛听人的声音。
  清晨,做一名涉水者,与烟雨结伴访古。幽深的小巷,黝黑发亮的青石板路,老街镶嵌的“仙人古井”,仿佛这小小的弄堂在抗拒千年的风调雨顺。
  记忆隐约有伤痕履职的真相。
  被加持的“司马第”以阶梯式阐述明朝通判的显要位置, “守望楼”亦在瞭望戍守时被重新命名,在这陌生的古镇他们被沧桑,被热爱,并寻找曾被放逐过的自己。
  苍翠葱茏“龙爪榕”,半月弯弯“带龙桥”,在微雨里露出隔世被摩挲的星光斑斓的水夜,暗影亦在昏暗的世界被写实,照亮,被静谧,打开……
  青石板上眺望,坚挺超拔的城墙亦有时间不可逾越的缩影,不禁使人纷纷落幕。
  黄姚古镇,宛如静夜款款走来的温婉女子,偶而借助一蓑烟雨,手执缭绕回环的梦境,用素雅踏碎柔波里乱映的影子——
  再也分不清是人,是雨,还是众醉独醒的孤独……

青石板路上的詰问


  用遥远的石头来唤醒这陌生的命运,以一种弥散的方式进入乌有之乡。
  每一道微雨下泛起的闪电都可能成为逃逸之所,摒弃茫然与迷梦,在烙着黑乌被磨得发亮的扁平世界里追讨过往与现实的更迭错位,以此获得不被缺席的人生。
  独角戏是不存在的。
  爱默生说:大地原初到处布满鲜花,是个不散的筵席。而你们,是不是为了识别时光而早在九百年前就开始合抱取暖?
  尽管如此,消杀的世界还是大开命运之门,接纳风声雨声雷声及各种人的脚步,决绝而纯净,且有着精致的低音。
  难道每一块或长或方的青石光滑圆润的背后,是每一个行走其上的人或物在刷新精神的存在属性?
  难道耗尽岁月只为了无以明志的忧思无法在摩肩接踵的青石边缘被感化与羞愧?
  难道微雨过后时间被重新高卧不是你恩赐的又一次叹息?
  物我两忘的本质是什么呢?
  在黄姚古镇,青石板路或许早已给出了答案!
其他文献
石莹,四川古蔺人。自2017年7月开始文学创作, 2019年始习诗,有诗歌见于《诗歌月刊》《广西文学》等刊物,并有诗歌被译为英文或被地方朗协选作阅读范本。夏 蝉  我相信蝉的体内,隐居着一座宏大的禅院。  把这些年的晨钟暮鼓、谈禅诵经,都收纳进它小小的黄褐色躯壳。  我曾无数次站在寺院的上方,来回地找寻。  却依旧不曾寻见进出的道路。  这些被屏蔽的声音,在等到夏蝉露出地面,爬上树荫的那一刻,才通
期刊
安乔子,女,本名冯美珍,广西北流人。有诗发表在《诗刊》《青年作家》《星星》《扬子江》《草堂》《诗选刊》等,2018年广西桂军新锐签约作家,玉林签约作家。百里画廊  水跟着山走,山跟我们走。走了很久,但我们见到,山是不一样的山。水中的残荷,如一叶小舟载着小小的画家。  而落日安详地伏在山顶。  鸟在半山攀登它的大雁塔,而我们在低处,在人群里。  我们一生都在走向彼此,像石头和石头,有相隔百里的命運。
期刊
赵目珍,山东郓城人。文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诗集《无限颂》,诗集《外物》《假寐者》。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曾获第五屆“海子诗歌奖”等奖项。夏夜的事物  风吹走了黄昏。  夜晚稍稍停顿了一下,就开始以刚毅、正直的脸谱登场。  我沿着星辰的大道而来。  从一株名叫凤凰木的植物打开黑暗的缺口。那些盛开的花朵,白天就像鲜艳的血液点缀在奔放的枝头。然而,当夜
期刊
笑嫣語,本名孙静,生于山东,现居深圳。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作家》《诗选刊》《诗潮》《诗歌月刊》《解放军文艺》《边疆文学》《朔方》等文学刊物。有作品获奖并入选多种年度最佳选本。曾获“全国北斗杯诗歌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人间真情散文大赛二等奖”“2019年度劳动者文学十大好书”等多种奖项;著有个人诗集《临窗的事物》。古 镇  鸟鸣是从清晨开始的。当大地从幻象中穿越一条寂静的河流,秋天这么快就到
期刊
转角,本名王玉芳,黑龙江人。作品在《诗刊》《青年文学》《星星》《诗潮》《常青藤》(美国)等数十种刊物发表。作品多次被译介并入选《中国散文诗十年》等多部选本,获第八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诗潮》现代诗奖等多种奖项。著有散文诗集《荆棘鸟》,现居绥棱。  人类犹如骆驼一般跪下,让自己满满地承载。  我与你一起,粉碎了我心灵一向敬重的东西,真的,我一度跨越了每一种罪恶。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
期刊
青蓝格格,本名王晓艳,内蒙古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等多种报刊及年度选本。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七届青春诗会,人民文学第五届新浪潮诗会。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届高研班学员。著有诗集《如果是琥珀》《石头里的教堂》《预审笔记》等。  一  沉睡,或死亡。我们在学习万物如何新生,或进入永恒。  尔后知耻,知戒,知道自己一个人,
期刊
杨运菊,陕西安康人,作品散见《星星·散文诗》《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延河》 《浙江诗人》等刊,入选多种选本。《实力诗人》《校园诗歌年选》微刊总编。出版诗集《迷迭香》,散文诗集《芒刺》。倒 叙  残存的骨头,风化的毛发卷起雪堆一样的坟冢。安睡于泥泞之毯下,呼吸纤维半截露出土地的皮肤。  生命行将从一处黑暗抵达另一处黑暗。  夕阳引人注目。名字,美丽得像个魔咒。在月光下越擦越懂得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期刊
敬笃,本名李安伟,诗人,兼事批评。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星星》等刊物,现专注于诗、散文诗与哲学的研究。出版诗集《凋谢的孤独》。语言与玫瑰  在白桦树上,空虚的风,穿越伫立的枝条,幻化成列兵,守着西北高原。  我是一个贩卖时间的商人,跟着冬天,凝固在雪花光顾的角落。  中心广场的湖,安静地睡着了,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把不规则的天空装进眼眶。  我辨识着刻在冰上的象形文字,来自符号学的认知,
期刊
上等的磨刀石  ——黄姚古镇石板街记  石头被磨掉的部分。  路薄了,岁月却变得厚重。  左脚磨过,右脚磨。  男人磨过,女人接着磨。  幸福在阳光下磨,悲伤蘸着雨水磨。石板街的路是怎样的磨刀石?什么人在钝下去,什么人又开始锋利?  今天在石板上磨的是我。  磨去迟滞后我就会变得迅疾,磨去圆滑后,我会再次露出锋芒。  磨去躲躲闪闪,磨出快意人生。  磨去生命里的锈,人性中糙粝的抵触磨成玉的润。  
期刊
马文秀,回族,1993年出生于青海,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青联委员。作品发表在《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星星》《上海文学》《诗潮》等国内外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合集,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日、韩、阿拉伯等国文字推介到国外。著有诗集《雪域回声》,长篇小说《情书在风中消隐》。长诗《老街口》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1  走近古村落,远比走进内心难,越具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