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非常长时期的发展进程,其主要形态从最早的史前文明,发展至古代农业文明,再发展至近代工业文明,最后发展到当前的现代文明。无论是哪一种文明形态,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文明形态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绵延了数千年,古代先民们一代代均受到了农业文明的影响,在此前提下,也产生了对在农业文明下诞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观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对各种古代文学作品产生了最为直观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书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农业文明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并指出了农业文明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该书首先对传统农业诞生的背景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读者进一步研究农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对传统农业经济的特征与优势进行了分析,包括传统农业的特征、传统农业的确立、辉煌的农业文明以及发达的农业帝国,阐明了传统农业經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该书对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阐述,包括农业技术体系、土地关系、灌溉系统等内容,这些涉及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该书还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政策展开论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我国一直遵循农业第一的政策和原则,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农业社会并非最早的历史时代,在此之前还有采集时代、游牧时代等,之后才产生了农业。但是,在世界各地大多数古代文明均起源于农业,这可能是因为四处漂泊的猎人文化随着猎手的消逝而消逝,而定居的农人才便于积累和保存文明的缘故。在我国的众多历史史料当中,也都说明了我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例如汉字中“男”字即由“田”“力”所组成。许慎《说文解字》中阐明了“男,丈夫也,从田、力,言男子力于田也”。此外,在汉语中还有很多具有神圣意义的词也是起源于农耕文明,例如“士”在春秋战国时代指的是杰出的人才,后来逐渐演化为知识分子的代称,但是“士”的本意却是在田地之上耕种的人。在汉语中,文字语言起源于农业的词数不胜数,见微知著我们也能够看到农业生成了中国的文字文明,农耕赋予中国文明浓重的色调。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伴随着农业而发生的文明,成为农业文明宽厚而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围绕实用性展开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古代人民获取衣食的主要渠道,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当中也有众多体现,无论是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还是农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农业生产,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劳动者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但是古代劳动者们却能够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过程当中看到新的希望。随着农作物的丰收,劳动者们也从中得到了一定的慰藉,让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在此前提下,我国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当中,通常都会融入人与物的融通韵味,在文学作品当中并没有体现出让读者感受到完全悲凉的意境。通过对我国古代众多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能够从中发现,虽然有一些故事情节带着浓浓的悲情色彩,人物始终在与悲剧命运进行着抗争,但是深入分析后就能够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彩色的笔墨。例如在《红楼梦》当中,林黛玉可以说是一个处处充满悲情色彩的人物,但是作者不仅仅让读者看到了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林黛玉的遭遇给人带来的远离世俗悲剧的美好希望,这也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的诗性色彩。
  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农业文明快速形成的阶段,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形成的时期。中国古代农民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这也就造就了独属于中华民族的个性特征,以及中庸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书对中国传统的土地关系以及小农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阐明了中国特色农业文明的产生环境及发展环境等。在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的产生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方式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从集体耕种开始向着个人耕种的形式转化,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更多的家庭,伴随着家庭的繁衍,家庭当中逐渐涵盖了老幼尊卑,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和礼仪也都发生了变化。在我国的家庭观念当中,尊老爱幼是一种传统美德,这也对我国的古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体现出了和谐的审美观念,这些观念在《诗经》当中也有众多的体现。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优美,这也造就了我国古代人民朴素而清新的审美情趣。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才创造了古代文学独具风格的审美文化体系,其所展现出来的朴素与清新共存的意境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积极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书当中对农业扩张的进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一次传统农业扩张进程主要是在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黄河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北方地区战争的频发,使得很多人居无定所,这也造成了第二次传统农业的扩张,使得长江流域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的“粮仓”。当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人们不同的性格。在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气候温和,生态环境良好,特别适合农业耕种,当时的很多诗人也通过诗句展现了黄河流域良好的自然环境。其中的很多作品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陶冶了人。如果人能够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大自然也必然给予丰富的回报,这一价值观也对人民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我国长江流域,山形秀丽、河流众多,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则形成了委婉的个性。古代文学因为受到农业文明的影响,在空间的处置过程当中也呈现出一种封闭性与开放性共存的特征。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很多内容都是以家庭为主要的环境来描写的,通过家庭的变化来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古代农业文明下的广大人民所生活的空间虽然看起来十分广袤,但是实际上人际交流的圈子却是非常小的,基本上就是以村落为单位,跨村落的联系都是很少的。这和游牧民族相比,农耕民族的生活空间具有极大的封闭性。但是,人们探索未知的本能又促使其希望能够突破这一封闭的环境,尽可能地了解到更多的东西,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赶考的人们,其希望走出生活了几辈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追求希望。例如《诗经》当中就有很多怀人的作品,再者《孔雀东南飞》也是写的男女之间的爱情,这些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都是以家庭展开的。到了明清时代,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因此其作品当中很多故事都是关于才子佳人邂逅偶遇的模式,以至于《红楼梦》也成为了一部典型的庭园小说。显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庭观念与西方文学作品当中广袤的自然环境描写还是具有较大差异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在空间上显得非常封闭。但是很多文人墨客为了能够突破家庭这一创作环境的桎梏,很多古代文学创作者常常外出游历,例如其利用登山或者登楼等方式来拓展自身的视野,在高处俯瞰生活的土地,从空间上体现出开放的特性。登高望远主要是从高度上来拓宽自身的视野,而通过院墙为隔则能够对不同的场景进行同步描绘,这主要是拓宽了视野的广度,通过墙内墙外两种不同的观感进行环境及人物的描写,能够使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够创造出一种立体的感觉,从而使读者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仿佛置身其中一般。
  中国传统诗歌情感很少走极端,基本上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怨而不怒的情感,很多人认为这是与儒家以中和为上的思想所分不开的。但是,以中和为美的美学思想正是从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中和的标准正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人民所真切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在古代劳动人民看来,无论是昼夜变换还是四季轮回,都是那么有条不紊的一种和谐的秩序,正是这个和谐的秩序繁衍这一代代的人们。如果这个秩序乱了,那么也就代表世间将会发生大事件,例如旱灾、洪涝、地震等。这种具有生物学意味的认识论、宇宙论,可以用于政治、伦理、文学艺术等等,作为一种美学,古代人们认为这是符合天地秩序的,是圣人所效法、体合的标准。如果阴阳失调,那么就会造成重大灾难,这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当中也有诸多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史,正是因为农业生活具有的艰辛,才能够使文学作品创作出美妙的审美情境,成为我国一笔重要的财富。《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书对于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与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书中的很多内容对于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海中,男,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典文学、现代文学)
  书名: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作者: 贺耀敏
  ISBN: 9787214219558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8月
  定价: 28.00元
其他文献
于我而言,故乡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所在。每次拿起笔,笔端总是不由自主地像犁杖那样耕耘在这片沃土上。我的写作,其实就是揭开谜底的过程。  谜语其实是童年的时光种下的。故乡的山川河流、父老乡亲,不仅养育了我,还供给我一辈子咀嚼的精神食粮。当一个婴儿呱呱落地,睁一双清澈的眼睛观察世界时,故乡给予他的,就是他存活于这个世界的所有底气。  散文《青蛙树》的创作缘起于十岁左右的一个场面。那时候,家家盖房要用一种
1972年夏天,一个瘦高俊朗的文艺青年来到位于燕山深处的小山村——青龙县沙河村,白天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体验生活,晚上就住在村支部书记张平义家。从此,这里成了他一生的牵绊。  2018年,以张平义父子为原型、反映两代农民不同命运和追求的话剧《雾蒙山》,被河北省文化厅列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舞台剧目”。  在长达55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扎根于山村的沃土。正是从张平义父子等众多农民身上,他汲取了
2014年我做编辑时,通过大写意画家张成林先生认识了王亚男。亚男为人谦和低调,她的作品中始终保持着一种“静”,这种静往往来自心态文化和精神境界的修炼。她喜欢文学,喜欢写诗,有着文学情怀,又善画工笔动物草虫、写意花鸟鱼虫,能把鲜活的动物、大自然的植物画出诗情画意,打动人心,除了专业技法外,更多的源于她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善良纯净的心。  亚男的画可贵之处就在于画中有情,她笔下的小动物会说话
如今,每年都有数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如何包装自己、如何通过制作个性简历让用人单位对你一见钟情,成了最令求职者们头痛的事。一个初出校门的贫困女生从中看出商机,开创了上海第一家“视频简历吧”,专门为人量身定做声像兼备、动感十足的求职简历。凭借这个绝妙创意,穷丫头戴娜迅速跻身富人阶层……    独具慧眼:“酷简历”中发现商机    在上海念大学期间,开封女孩戴娜有一个令她感到自卑
“中国大陆地区19% 的企业和雇主在寻找合适的职位候选人方面存在困难。”万宝盛华(中国)近日发布的年度人才短缺调查结果表明,全球有41% 的企业和雇主发现找到合适的职位候选人更加困难,特别是销售代表、技术工匠和技术人员等职位很难及时填补。  本次调查所列技术工匠包括:电工、木工、橱柜制造工、泥瓦工(砖匠)、管道工和焊工。技术人员主要指生产、运营、工程和维护方面的人员。全球有27 个国家和地区的37
当下农村,彩礼之重,让许多男青年及家长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疼痛。彩礼之重,一方面关涉农村青年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情况,关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女少和城市女多的特殊现象;另一方面,也折射着婚姻观的“异化”和某种风尚的偏移。比如,“不还贷款”“不赡养老人”这样的“双不”婚约,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叛离。  令人欣喜的是,在现实中,有要彩礼的“彩礼控”,也有不要彩礼的“素婚者”。后者的婚姻生活朴素而温情,真实而
夜幕来了,扯上银幕  银幕挂在树间  背面就是村边的小河  河水还算清澈  扎堆的鱼儿跳进月光  它们也在仰望  没有围墙  前方的野地上  石块或树枝摆好的城池  等待主人进驻称王  摆上板凳便是宝座  爱是唯一的门票  夜幕中的月色还有繁星  风声为其伴奏  银幕上的那些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一起  母亲手摇蒲扇驱赶蚊蝇  怀中幼儿只顾酣睡  哪管剧情跌宕悲喜  儿歌悠扬婉转  湮没所有的背
《果农之友》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果业界惟一一本大16开双色套印国家级科普期刊,是果业界最具权威性、技术性、前瞻性期刊之一。选发最新实用技术,荟萃果农致富信息,传播果业成功范例,引导果农发家致富。国内外著名果树专家、学者用果农的言语,把高新的果业技术和成果,撰写成您看得懂的科普文章,使您一看就懂,一用就灵。每年有600余篇科普文章和1000余条各类果业信息,为您提供科学、权威、可靠的
个税起征点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全部由个人缴纳,有些行业增长速度放缓,公务员薪酬全面调整……这些因素对职工个人的整体收入而言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四大进步,一个突出,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职业:从盘点情况看,您认为总体上2005 年的薪酬有几方面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苏海南:概括来说,2005 年,中国的薪酬总体上有四大进步,一个突出特点。  一是薪酬水平持续较快增长。增
狗年渐行渐远,但狗年的才市仍然余波未平。伴随着行业的起伏,不同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争夺也呈现不同走势。智联招聘2006 年度猎头报告显示,各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三升二稳、一降二试的趋势。从这一趋势中,我们也可以约略窥知猪年才市的面貌。    三升——地产、汽车、IT 行业继续保持对人才的旺盛需求    ◇房地产行业——高开高走  2008 年奥运会日益临近,北京的地产行业面临着自己的困难。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