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教学论学科发展透视——以国立中央大学为个案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dongjia1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教学论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教育科、教育学系、师范学院下设教育学系三个阶段,呈现出以下特征:培养目标上注重学术性和社会应用性结合;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开展教学实验与研究;教师多有国外留学经历。国立中央大学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启示:教学论学科在讲求学术性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应用性的发挥;依据课程的内在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注重"中与西"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
其他文献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具有“精英性、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五性”特征。文章借鉴研究型大学“五性”特征,通过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分析
将期权激励引入民办高校队伍建设,既是民办高校留住人才管理策略的有益尝试,也是人才激励制度的创新。通过对民办高校实施期权激励机制可行性研究,分析期权激励在民办高校队
医教协同不仅是当前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路径,更是我国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医教协同理念贯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过程,涉及教育和医疗卫生两大系统
科学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知识具有有限客观性,科学知识生产与科学家信念紧密相关,并且科学知识生产过程具有文化性。中国大学生科技文化教育过于强调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
都市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农业相比,都市农业具有高度融合性、知识密集性、集约性、市场性等特点,需要农业院校为之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与科技支撑。
教育过程中的同群效应是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一个重要的前沿热点问题,研究同伴群体对教育生产过程的影响不仅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也有助于科学制定促进社会融合、教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