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中的意念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22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意念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意念,是武术气功中的核心概念,亦是太极拳练习中的核心概念。太极大师王培生说过:“太极拳是一种意拳。”意念作为一种操作手段,存在于太极拳修持时每一过程。
  那什么叫意念呢?《灵枢·本神》曰:“心之所忆谓之意”,用现代的语言而言,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意念具有多种属性,而最主要的三个特性便是主观性、客观性和能量性。
  (一)意念的主观性
  古人云:“心者,思之官也。”用现代的生理学知识来说,这里的“心”即指大脑。意念就是通过大脑发出指令,经思维的传导,信息的精递,达到影响和支配人体的“内动”和“外动”。一代太极大师武禹襄曾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心为驱使,神为主帅”,阐述了练习太极拳时意念的重要性。意念具有鲜明的能动作用。练习太极拳时,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时时需要注意到自己的身法和每一动作,要以意念检查自身的身法是否到位,如果身法错误,就应该在行拳中及时纠正。《养生十三则阐微》(编者:《养生十三则阐微》清·闵小艮纂)中说:“存其虚心,而步步自达外,谓之调者。有不虚处,以意虚之;有不通处,以意通之;如有紧迫感,则以一意一松一散,其中气象自能疏畅……”。再次,意念具有不确定性、虚拟性和随意性。意念的对象,不受太多的客观限制,它既可以是人体的一部分,亦可是大千世界的一事物,还可以是自己虚拟出来高于现实的事物。只是根据自己的练功需要而选择。《入药镜》(编者:《入药镜》五代·崔希范撰)说得很明白:“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这些都说明了意念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二)意念的客观性
  世传张三丰的太极拳理论曾说:“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意念虽属意识范畴,摸不着、看不见,但它在内容上却又是客观的,它包括身外意念和身内意念。身外意念主要指意念实物,包括意念自己或别人的动作,也包括意念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及自己的某些愉快经历,意念领会某些事物的性能和词意,如“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风”等。身内意念包括意守丹田,意守命门、气海、关元、涌泉、足三里等要穴;意念经络,即大小周天;意守某些脏腑和局部、病灶;意守自己某些姿势和动作。“以意领形,形随意行”。“拳练万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在练习太极拳中,运用好意念,才能逐步领悟拳中的技击奥义。行拳时要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同时每一动作都要逐势逐动究其攻防实战之意,发劲时心静意专、沉着松净,才能放得远,“动短、劲长、意远”,运行合度,不多动、妄动,无过之、无不及。
  (三)意念具有能量性。太极拳大师李亦畲在《五字诀》中说:“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意念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本身的产生、运作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即能量,因此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传统武术气功,意念发挥作用,就是对体内、体外两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进行能量交流、分化、重组、优化。意念的过程中的能量性,是通过“气”来体现的。有关科研实验证实,气是血液和体液在体内流动产生的一种具有磁电、光液、微粒流等物质能量,其中还含有一定的信息密码。从我们练习太极拳的某些体认也可知,有的人手掌或身体其它部位会出现了大、小、轻、重、热、凉、麻、痒等“八触”;有些人出现肠鸣、放屁、打嗳或身体某部位产生跳动,或在体表产生丝线样走动,或病灶处有隐痛,或某部分有触电感觉;有些人会产生头发竖起,脚趾、头顶突然针刺样疼痛,或在眼前出现各种颜色与光环等等。这些都是意念后产生作用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证实了意念的能量性。
  二、意念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
  (一)太极拳的基本拳型定势,包括陈、杨、吴、武、孙等多家太极拳,都是历代先贤仿效大自然的事物,运用相应的形象思维,结合实战或健身需要而形成的,都是意念想象的产物,比如“揽雀尾”、“白鹤亮翅”、“白蛇吐信”、“打虎势”、“抱虎归山”等等。
  习练者通过意念活动制造出具体的物象拳型定势。在走架子过程中要时时处处用意念暗示自己,每个动作都合乎正确的身法。每个动作都是意念引导,意从心中生,我意向何处,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对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各条身法必须一一求对,结合起来,只有一个身法,一处不合,全身都会出毛病。以意念调控身法,是太极拳意的基础,又是太极拳永久的话题,即使拳技臻于化境,仍然不能离开此题。只是更熟练,更自然,不期然而然。正是因为“意气君来骨肉臣”,意念主动性地融入拳架、拳功、拳道上,太极拳才别开生面,体现出一种修为和道性。
  (二)太极拳中所有的动作都是在意念导引下进行的。
  太极拳的用意不是一个简单的目的和指令,而是在动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由意念领着躯体进行。比如起势,不仅仅是想着两手举起,而是在一开始或未动之前就要用意念领着两手,似乎逐渐排开某种无形的阻力而举,或者在某种无形的推力作用下而下落。劲力大小、方向、快慢的转变,是靠一种意念的听觉而转换的。又比如,太极拳最重视虚实的转换,手与足上下配合虚实的变化,手足的进退也必须注意虚实转换,身体重心的变换也是身体各部位虚实的转换。要做到这点,就必然意念先行。拳谱上讲:“进退须有转换,往返须有折叠”,要“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从而达到虚实转换“内动不令人知”的目的,因敌变化示神奇。如果躯干四肢用力行动,那是绝对不能掩入耳目的,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以转换之法全以意念行,正如前辈大师武禹襄所言:“凡此皆是意,不在外边。”这种以意念变虚实是太极拳用意的一个重要体现。
  总之,太极拳中所有经、论、歌、诀的诸般要点,都离不开意念的正确导引。比如太极拳练习中“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这十个要领和“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这十个准则,都只有通过正确的意念才能实现。而“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内外相合、相随贯串、连绵不断、粘连黏随、用意不用力、探动静快慢之机、寻柔中寓刚之妙、感天人合一之道、运超然物外之虚神……”等等,也都是先贤对如何正确进行意念导引的描述,是对意念在练习太极拳中发挥的核心作用作了清楚的阐述。
  (三)意念在太极拳技击中发挥核心作用。
  技击性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意念则在其中发挥着最核心的作用。比如,太极拳技击之精髓就是“以意化劲”,就是用意念的转移化掉对方的劲力。只有达到了此境界,才算学会了太极技击。以意化劲,在双方对抗中,对方攻击到我身何处,何处要动,动的要快速灵活,无论对方怎么动,绝不能抵抗,我总是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走,不使对方得到反作用力。在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用意念来化劲。比如,对方打我肩,我意用肘;对方打到肘,我意又回到肩;再打到肩时,我意转到腰或膝,或足脚都可以,这样循环无端的变化,即叫用意念来化劲。一般没有经过太极拳训练的人,对于外力打击,必然条件反射地作出反应。如遇对方从高处打来,必用手臂架抵,如遇对方用力推来,立即还手抵抗对顶。这种见招打招、见势打势的攻防手法属于先天自然之能。太极拳则是用意识的训练,克服那种先天的“条件反射”,不顶不架,用特有的引进落空手法与对方竞技格斗,化引拿发。太极拳的以意念化掉力最为神奇。《拳谱》云:“人刚我柔谓之走”,即无论对方进攻的力大力小,都把它看作“刚”,绝不要抵抗,而要柔化沾连,以意念化之。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的形势也在不断发生新的转变.越来越剧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文化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最主要因素.新时
差点忘记了
期刊
结构上类似于ocludin的claudin是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蛋白,主要在上皮和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处表达.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它对紧密连接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当claudin出现结构和功能
奢阳匕财经大学出版社阳匕林业大学出版社一东方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一甘肃教育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国防科技大学出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化,寿山石与中华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历史久远、博大精深的寿山石文化,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每年的“国际之夜”来临之前,我们这群中国学生都要头疼半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希望我们中国学生拿出去的节目是最好的,毕竟中国是个大国嘛。这回,几个文艺骨干又聚在了图书馆
由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的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命名表彰大会是2009年6月召开的,会上评选出30位国医大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评选出来的国医大师。他们每个人都有55年以上的行医治病经验,个个身怀绝技,或独创医术,或研制出以其名字命名的药剂。  他们代表着我国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个个堪称国宝。但很多人至今并不知道哪些人是国医大师。为满足广大读
丑话要说在头里rn所谓“丑话”,就是别人不爱听的话.这些话谈不上对错,更是跟“长得”丑俊,没有任何关系.rn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我跟您可是丑话说在头里.”它的意思是,办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