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推动科学课教学探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校园”一般是指通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高效整合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各种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新型信息化校园建设模式。它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并能对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做出洞察和预测。基于以上对“智慧校园”的理解,“智慧校园”的建设服务于小学科学教学时,具有便捷、开放、交互、共享、高效、创新、智慧个性化、大数据等特点,不仅能突破小学科学教学的时空限制,还能极大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融合,实现对学生的共同教育,从而快速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新支点。
  一、以“智慧校园”之便捷性让课堂精准展示
  “智慧校园”建立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之上,要充分挖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势,以此为基础的移动教学模式便以其便捷性使小学科学课堂的展示活动更加精准。首先,移动教学模式可以精准展示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以《认识固体》一课中讲解天平的使用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实物投影下演示使用方法,并不能让学生看清楚看明白。若利用移动教学的模式,用移动设备全景拍摄天平的使用方法,实时同步到多媒体大屏上,讲解到关键的地方还可以近焦放大,学生便可以看得清,学得明。其次,移动教学模式可以精准展示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实验与记录。学生在实验时,教师有选择性地将典型错误操作或者正确规范操作拍摄下来,也可将学生的实验记录拍摄下来,再在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时分类投放到大屏上,一目了然。在《点亮小灯泡》这一课中,其作用尤为明显,学生通过对比正确和错误的连接方式,一下子便能找到点亮小灯泡的规律,促进和加深了概念的构建。
  二、以“智慧校园”之开放共享性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随着 4G、4G 甚至5G通信技术的发展,校园中家庭中的 Wi-Fi 随处可用,同时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越来越普及,学生可以用零散的时間去学习短小的教学内容,这些短小的内容,可做成微课,或做成小程序,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例如《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教师可先把校园中的常见植物的介绍做成一个个小视频,再给植物挂上二维码,只要利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便可显示介绍视频。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学校配发的平板电脑去了解校园中常见的植物,既有介绍,也有实物,还可以在视频最后留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节约时间、简化教学的组织管理,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成为科学教学的平台,如各式各样的科普触摸屏、电子班牌、虚拟天文馆等。这些共享于家庭与社会中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在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真正做到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三、以“智慧校园”之交互性让学习自主高效
  利用“智慧校园”中的移动终端通过网络,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协作更加紧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方便快捷,能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人与机之间的交互更加顺畅有趣,充分利用声音、图片、视频设计有趣的教学软件,利用人物角色、装备、闯关、任务、积分、虚拟货币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可以获得愉快的精神体验,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自主性。如《看星座》一课,完全可以建立在Star Walk这个软件上进行教学。该软件利用移动设备自带的各种传感器实时动态地追踪星体,设备一旦移动,屏幕上便会实时显示此方向星空的3D图,这样,宇宙中天体的位置和图像会实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宇宙之中。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星座知识再提出问题,要求他们找到自己的星座。学生用平板电脑寻找、连线并截图,之后利用V校系统共享到班级群中,大家共同分辨正确与否,并进行点赞和评价,这样,一眼便知是否正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四、以“智慧校园”之创新智慧性让课堂趣意盎然
  相较于传统的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在教学上最大的不同便是智慧化的教学平台、个性化教学和学习以及智慧型、创新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创新性和智慧性,创新地智慧地利用好各种教学软硬件,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如今,各终端平台上的软件越来越神奇和实用,将其创新性地服务于科学教学是再好不过了。如,利用手机上的高清摄像头配合软件“心电图”(Cardiograph)便可很好地服务于“测量心跳和脉搏”的实验活动。只需打开软件,用手指堵住后置摄像头,便会波动你的心电图,同时显示心率值,方便快捷。类似这样的软件还有很多,如,利用磁强度传感器的磁力仪,可以服务于《研究磁铁》一课;又如,利用声音传感器的分贝仪可以服务于《声音的传播》;再如,利用光传感器的光强仪可以服务于关于光的研究活动……智慧性地将这些传感器配合数据采集器及数据分析处理软件使用,能更大地发挥其优势,服务于学生和课堂。
  再者,移动终端上日益强大的模型软件一样可以充分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前文提到的Star Walk便是宇宙的模型,同类的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学习的模型软件还有月相、太阳系系统等等。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带给小学科学教学的是一场巨大的教育变革。基于“智慧校园”的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小学生的喜爱,精准学习、随处学习、时时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智慧学习也会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科学的学习习惯。“智慧校园”推动小学科学教学进一步创新教学、智慧学习,其显著的支点作用将支撑着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前进与发展!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课程教育之中,科学对学生有着智慧启蒙的作用。在小学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只注重学生的主科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导致无法构建高效的科学教学课堂。小学高效科学课堂是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对科学进行学习。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手、脑的协调能力。本文综合多位科学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对小学如何构建高效科学课堂进行以下探究。  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并且可以动手实
除夕的晚上,爸爸问我想不想玩扑克牌。我听了,开心得直点头。爸爸说:“我们玩一个叫作24点的游戏,用一副扑克牌中四种花色的A、2、3……10,共40張牌来玩。玩的时候,每人每次出两张牌,然后用加、减、乘、除和括号计算,使这4张牌的得数为24。谁先说出算式,这4张牌就归谁。如果说的算式是错的,就要另外拿出两张牌送给对方。如果这4张牌上的数怎么计算都无法得出24,那么每人就收回各自的两张牌。”  开始玩
期刊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成功的教学并不引人注目,不需要教师采用多么“花里胡哨”的教学手段,其根本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知识的来源,也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科学学科来说,此时是大部分小学生充分接触科学知识的开始,怎样在此时培养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建立起初步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优化教学形式、发挥主体作用已成为现代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向。探究式教学作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渗透于小学科学课堂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还能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分析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展开研究。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科学教师重视科学探究过程,忽视探究结论,认为“结论”有没有都无所谓,只要过程到位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由于科学探究往往是围绕某一科学知识点展开的,科学探究的目的就是探索、验证这一科学知识,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结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缺失。《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侧重了解和识记概念知识的浅层学习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呼之欲出。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应用“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平台。目前在小学科学授课过程中呈现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课堂极为活跃、浅层学习明显的特点,导致了小学科学教学空有其表,学习缺乏思维内涵,学科
如今,新课改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小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科学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差异教学是多元化教学手段中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在科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明确了科学教学要与技术、社会、环境相联系。本文分析了科学教学与小学生实际生活脱离的现状,突出了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透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科学课堂的策略。  一、科学课教学分析  (一)学生特点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有些学生虽已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尚未脱离具体事物的支持。  建构主
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难以理解的现象,基本都可以用科学知识去解释,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加入生活化元素,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所在,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科学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乐趣。本文从情境、活动以及器材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