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思路
  摘要: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印发,其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体系”,即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而历史学科是典型的人文学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载体,“核心素养体系”具体到学科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历史课程培育历史学科素养,充分发挥历史独特的育人价值。其实,早在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中学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这是新时期历史教育教学的方向。因此,历史学习、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用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即弘扬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丰富完善人性、提升人类教养,从而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学生学习、历史教育的角度看,人教版教材所选用的一些素材就凸显这一作用,特别是七年级中国古代史部分,在“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民族特点”上能夠发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设计;中学历史;丝绸之路
  G633.51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为例。本课主要内容是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虽然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的要求来编排历史素材与内容组织。但如果仔细研读新旧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关于本课内容的“课程内容”基本相同,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变为“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并建议“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中未必就要通过 “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这些时事热点来提升本课的主题,而是可以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以张骞出使西域的活动及影响为主线来塑造人物性格,折射出那个时代这些开辟丝绸之路的先辈们(其中有各族使者、商人、旅人)的艰辛,从而彰显出丝绸之路在沟通古代亚非欧大陆各个璀璨文明的作用。通过师生在走进、理解和感悟历史的过程中凝练出人文关怀,从而升华出学生自己的见识和价值观,所以本课的重难点应该在于如何让七年级学生通俗易懂地感悟历史人物和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科书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由于历史学科的内容极其广博,教科书的选材是非常有限的,让学生在品读时可能感受不到历史丰富而饱满的味道,有时候就像美国历史教师菲利普·比格勒在“论教学”中所说:“课本选择的话题本身是有吸引力的,但却将之抽干成一两句话,剥夺了历史的生命。”再加上相关历史知识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七年级学生受知识储备、思维水平、年纪阅历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历史概念认识模糊、价值观偏差的缘故,使得学生感悟历史的难度增加,教学时如果仅使用干巴巴的抽象教学和难以消化的历史文本,是很难激起学生兴趣,产生对历史的亲近感的。虽然学生可能对“丝绸之路”“沙漠”“戈壁”这些名词已不陌生,甚至对于鲁迅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能朗朗上口,但对在莽莽黄沙、茫茫戈壁中开辟道路的种种艰辛却缺乏想象和感知。因此在分析学情、查阅各种资料并实践反思(利用公开课之际反复磨课)的基础上,首先,我不断地寻找合适的材料,从第一次课的学生讲漫画故事的方式叙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到后来公开课上通过视频片段——重庆电视台大型系列电视片《信念之张骞》——以视觉感官的冲击、震撼学生的思想,将张骞的形象生动化、形象化,再通过层层的师生对答活动来引导学生,感受张骞的爱国、坚持不懈、“持汉节不失”的信念,达到情感共鸣,既为张骞的两次落难而揪心,也为他的爱国气节而感动,更为他的成就而喜悦,在了解感受张骞出使所遭遇的困难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往来于这条路上的各族人民的艰辛和努力。其次,通过设计两个虚拟历史情境“西域商人的专卖店”“汉朝外交官制定护送罗马使臣回国的路线”,运用图文结合、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注重证据意识,用时空观念来考察历史知识,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铺垫,从交流的物品、途径知道丝绸之路对于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往所起到的沟通交流作用。最后,通过一组配乐(歌曲《梦驼铃》)组图《丝路掠影》,精选在教科书中出现的那些丝绸之路名胜图片:古城、驼铃、黄沙、雪岭、遗址……,配上简单文字叙述,在沧桑悠远的乐曲中去感悟张骞那种“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的这种责任担当情怀,然后把画面定格在“张骞顶着风沙扬节出使”的画像和“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这句歌词中,再度回归主题感悟人物的精神。这里不去刻意的提升,但我想在学生的心里已经有了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了。
  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
  师:上一课,大家已经学习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多媒体出示《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指图说明)我们知道,在这数十年的战争与和平的洗礼中,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之间关系日渐密切。随着战争的进行,大家都想更深入的了解对方,所以交往日渐频繁。今天我们这一课就来学习这两个地区加强联系的两个重大事件。请大家翻开课本82页说一说这两件大事。
  学生看书回答: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
  师:是啊!我们要了解的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有的同学从课题就马上知道了。因为我们课本的标题是每节课的精华,从标题就可以知道本课的内容是什么。(出示配乐课题)
  一、张骞通西域
  师:刚刚下课时老师听说大家平时都是用导学案上课,但老师没有带,因为我们今天要做一份“特殊”的导学案。它需要大家凭借自己的听觉、视觉、记忆力、观察力来完成,用手中的笔和纸,一边观察,一边把你认为关键的内容记录下来。这份特殊的“导学案”是一段相关影片资料。   播放视频资料大型电视系列片《信念之张骞》的片段,学生认真观看,记录关键词
  师:请哪一位同学来展示你所记录的这份导学案的“关键词”?
  生1:张骞是在公元前183年出使西域,行程8千多公里,从长安到大月氏是一趟远征,有七千多公里是沙漠地段;中原的手工艺品传入西域,西域的食物、音乐文化都传到中原
  生2:张骞出使西域路上被匈奴抓了10年,借机逃离后,后来又被抓了,趁着匈奴内乱逃了出来。……
  师: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关键词,并在纸上记录了下来。我们没办法一一起来回答,那没关系,你可以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来验证你查找的关键词是否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看,我们要找的第一关键词是什么呢?这份导学案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生:张骞
  师出示课件《张骞出使西域骑马图》和张骞(qiān)
  师:这个字的读书要特别注意,有些同学会把它读成sài,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字下面是个“马”字底,张骞是骑着马去西域的。我们要了解英雄人物,首先要清楚他的名字哦!好,那么,张骞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出使西域
  师:第二个关键词——西域。谈到这个关键词,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西域是什么地方呢?要去这个地方得先弄清楚西域到底在哪里!
  生:大月氏那边;沙漠;匈奴……
  师:结合一下课本82和地图册28,看一下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师:能不能在地图上指出来?
  生上台在地图上找出
  师:她找到了,同学们找到了吗?北为玉门 关,南为阳关。这两个地方也许我们没有还没到过,但我们从哪里已经听说过这两个地方?
  生:古诗,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很好,刚才马上有同学脱口而出,可见这些诗是背的非常娴熟的。(展示图玉门关和阳关遗址)。当时人们就把这两个关卡以西的地方称之为西域。西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指两关以西所能到达的地方,本课汉通西域主要指的是新疆地区。在古诗里面:唐朝诗人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提到了这个两个地方。这是很有意境的两首诗,大家品读一下这两句诗,想想诗中所描写的情景:羌笛、杨柳、春风不度、酒、无故人,再想想刚才看的影片,大家想象一下,张骞出使西域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被匈奴给捕获了两次……;人烟稀少,水源紧缺;食物短缺会饿死;可能还会被沙尘所困……
  师:从大家所说的我们归纳一下,主要有两个困难:一恶劣的自然环境;另一个是匈奴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匈奴的困扰都阻碍着西行的张骞,为此他花费多少年?(13年)“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段时间可不短呦!那么你们觉得在这13年中,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坚持下来,并且最终完成任务。
  生:持汉节不失;他非常爱国(出行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使命);为国家带来和平;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将来的繁荣富饶……
  师:从大家的回答当中,知道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张骞坚持下来是凭借着一股信念:忠贞、爱国,这股力量是张骞在当时那种环境背景下体现出来的精神,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们有没有什么启示呢?
  生:张骞的坚持不懈可以在我们学习当中体现,他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感受到只有热爱集体,为集体做贡献,才能更加强大;他爱国、忠诚的信念;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
  师:张骞的魅力还是很大的,大家课后可以再去品味品味。
  正是带着这么一股强大的信念,张骞持汉节不失,他几乎走遍了西域。
  那么他出使西域的情况如何呢?他为什么去?取得了什么成果?请同学根据课本82-83完成表格。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分析要点,纠正错误
  师:第一次时间,目的?第一次没有完成任务,却有什么好的效果?
  生:探查西域的地形,西域的文化,西域民族想和汉朝来往的愿望(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视频中月氏王的态度)
  第二次时间,目的,结果?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渐频繁。特别是公元前119年,汉军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打击了匈奴,匈奴无力再与汉朝对抗了,战争日渐减少,往来的人们逐渐增多,货物也玲琅满目,对于有些商人来说,那可是有喜有忧啊!喜的是可以大赚一笔了,那他们愁什么呢?这里就有一位西域商人,看看他烦什么?
  这么多物资商品的流通都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大规模出现,由此我们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好处在哪里?(促进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师:张骞通西域后也使西汉的版图发生了变化,请看地图(展示汉初地图和强盛时西汉地图)
  对比观察地图可以发现,西汉领土多了哪部部分?(西域)
  中原和西域交往频繁,西汉的繁荣强盛对西域各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西域各族纷纷归附。汉政府为了加强对当地的管理,设置了一个机构(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这个事情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意义可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生总结张骞通西域的重要结果
  过渡:好了,通过以上学习,对张骞出使西域我想大家已有深入的了解。后来汉朝政府对于西域的管理始终没有放弃。东汉时也派人出使西域,他就是班超。请大家翻到课本P84页。班超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在他身上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了解。请大家课后去了解,相信能从他身上得到不少启示。
  二、班超经营西域
  这是班超出使西域的路线,和张骞的路线几乎一致,他在西域长达30年,深得西域人民的爱戴。在班超经营西域时,曾派部下出访外国,带去我们的友好问候,因此外国也派使者回访我国。最早的中西国家交往就在东汉。公元166年,大秦王使臣访问洛阳。大秦就是古罗马。
  情境活动:这里老师又需要大家帮忙了,大秦使臣访问结束要回国,假如你是汉朝的外交官,奉命护送使者回国,你该怎么走呢?请结合我们课文83、84页和地图册29页的资料,找找使者回国的路线有哪些?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三、丝绸之路
  师:这是当时世界上两条重要的中西通道,是在张骞通西域后,众多的使者和商人就通过这些道路往来于东西方,通过他们的汗水、血泪甚至生命不断开拓巩固这些道路,使它们畅通繁荣昌盛。由于我们的丝绸在当时的商品中特别出众,深受喜爱,因而现代人把它称为丝绸之路。这条道路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呢?让我们现代人都仍旧赞叹不已。
  师:这些是世界上的著名古代文明,他们是人类历史上一颗颗宝贵的明珠,各有特色,而我们的絲绸之路就像一根金丝把这些明珠串成一条项链,沟通了东西方。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外国的三大宗教就是通过这条路在东西方往来传播。大家发现丝绸之路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沟通了古文明;促进了中西的友好往来
  四、本课小结
  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两项内容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是汉通西域的第一人,他出使西域以后的友好交往使得中原与西域之间往来日渐的频繁。正是感受了汉朝的强大,西域各族纷纷归附。西汉政府为了加强管理,设置了西域都护,时间是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始终维护国家的统一,没有放弃对西域的管理,东汉还派了班超前去经营西域。也是这是先辈们的努力,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出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了沟通亚非欧大陆各个文明的重要桥梁,促进了中外交流。
  五、品味历史
  师生欣赏丝绸之路的风光,配乐《梦驼铃》,自动播放《丝路掠影》组图,师生共同品味,最后画面定格
  师:从这首歌曲的韵律当中,从这些图片的信息中,我想大家在心里应该有这样一个画面:黄沙吹老了岁月,但吹不走张骞持节不失的情怀;风沙再大也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那十年的漫漫西行之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学习。
  作者简介:
  王德勇,出生年月:1979年08月,男,,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第三中学,一级教师,历史学学士,一线教学 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其他文献
让我来讲一个故事.rn十七年前,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出生在一座美丽安然的大学校园里.她的爸爸妈妈曾经是这里的学生,他们在这里恋爱结婚,然后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和梦想,以及她整个
摘要: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已经在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知识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并且它的实用性也较强,在现今的很多行业都有所运用。所以对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学科教学,不能一为的注重软件操作能力,应加强学生设计的理念指导以及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理念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用性更强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字:中职;平面设计;教学;新理念  TP3-4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
G623.5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也有幸加入了这一批课改实验之路,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小班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设计教学环节中始终把它作
盘缠,按照现今的说法就是路费、旅费.但是,旅费为什么又“盘”又“缠”呢?盘绕、缠绕是近义词,钱同盘绕、缠绕在现今当然毫无关系,不过,在古代却有着必然联系.rn古钱是中间有
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在广告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怎样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笔者就此进行了探讨
纪律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纪律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加强纪律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建
上肢及锁骨骨折患者穿脱内衣较困难,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一种多开口式内衣,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rn
商业竞争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我国的企业有着堪称空前的全球发展机遇,进而带动经济的持续成长,更因此能在新的国际经济次序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相反的,若在冲击之下,无法承受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松散型的社会组织,社区存在着诸如人员思想复杂、人际沟通渠道不畅、社会关系潜伏矛盾较多等很多难题。因而,必须通过完善思想
本文阐述了针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普遍薄弱的情况,教师如何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分析了影响听力技能的主要干扰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