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高三复读生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慧明县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级贫困县。今年,省城的一位慈善家要捐资为慧明县的几个贫困村打几眼机井。这天,省报记者刘玫来到其中一个叫大山窑的村子,采编关于这件事的新闻。
  刘玫一行人忙活了一上午,终于把要采访的人都采访完了,再等摄影师拍摄几张施工现场的照片,他们就可以走了。刘玫松口气,先上车休息了,她的目光又落到了车窗外的那位老奶奶身上。
  其实刘玫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位老奶奶。打井施工的现场在村口,这位老奶奶到这儿快半个小时了,她看起来有七八十岁的样子,满眼期待地看着通往村外的路。
  她等的是谁呢?刘玫心里很好奇。没过多久,刘玫看到,老奶奶紧皱着的眉眼舒展开了,脸上露出笑意。刘玫抬眼望向村外的路,见走来了一位姑娘。
  姑娘身着校服,背着书包,满脸笑意地奔来。她握住老奶奶的手,说道:“奶奶,这个月您身体咋样?”
  奶奶满布皱纹的脸笑开了,说道:“挺好挺好,你在学校咋样?”



  姑娘搀扶着奶奶,一边往村里走,一边说:“感觉不错,我觉得今年比去年强,能考上!”
  摄影师拍完照,也上了车。车子发动,驶离了大山窑村,但刘玫的思绪还停留在那对祖孙身上。刚才祖孙相见的那一幕,虽然平淡,却饱含了温情,刘玫被打动了。看样子,女孩应该是个高三复读生。奶奶岁数这么大了,还在村口等这么久,看来她很想自己的孙女,但接女孩的为什么是奶奶,不是父母呢?刘玫生性敏感,加上职业原因,所以联想了好多。
  但工作一忙,刘玫也就渐渐把这件事忘了。让刘玫重拾记忆的是几个月后在省城举办的一场慈善晚会。
  那场慈善晚会上,有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代表上台接受助学金的仪式。刘玫发现,在那几个大学生代表中,有一个非常像3个月前见到的那个姑娘。主持人介绍,这位大学生来自省师范大学,在上大二,家乡是贫困的慧明县,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亲人,姑娘自强自立,成绩很好。刘玫听了这个大学生的身世,又仔细地看了几眼,更加确定她就是自己3个月前看到的那个姑娘。可她明明是个高三复读生啊?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因为刚开始主持人宣布受资助大学生代表的名单时,刘玫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姑娘,所以刘玫没有记住姑娘的名字,而且慈善晚会结束后,刘玫还要去采访几位慈善家,走不开,要不然,刘玫真想找到这个姑娘,把事情弄清楚。无奈的刘玫只好再次把疑问藏在心里。
  这之后,忙碌的工作又让刘玫把这件事淡忘了。
  但半年之后,刘玫再一次来到了大山窑村。这次,刘玫又是满怀欣喜来的,因为今年高考,慧明县的文理科状元竟然全都出自大山窑村。这个不小的 “奇迹”不仅给两个家庭带来希望,更给这个贫穷的村子带来荣光,刘玫特地来村子里采访。
  采访完,刘玫他们就驱车离开了。等车开到村口,刘玫看到一位老人正站在路边,焦急地望着村外的路,像等待着什么人。刘玫觉得这人,这情景,自己似乎见过。她猛然想起,大概一年前,不就是在这见到过一幕温馨的祖孙相见的场景吗?而眼前这老人,跟一年前的那位老人也很像。刘玫心里突然产生一丝震颤,她叫司机停了车。
  刘玫下车后,仔细看了看,觉得这位老人应该就是一年前的那位,只是手里多了根拐杖。刘玫走上前,问:“老奶奶,您在等谁啊?”
  老人回答:“我在等我孙女。”说完,老奶奶望了眼远方,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指着前方,说道:“来了!”
  刘玫看着那个身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姑娘从远处走近,心里又惊又喜。因为她确定,这就是去年见到的那个姑娘!刘玫想,这下终于可以弄清楚她跟那个受资助的大学生到底是不是一个人了。
  刘玫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但当姑娘走到身边时,她却不忍心马上上前探问。因为姑娘神情落寞,眼里含着泪,她径直扑进奶奶怀里,说道:“奶奶,我真没用,今年又没考上!”
  奶奶听了这消息,似乎并未失落,而是拍着姑娘的后背,安慰道:“月月别哭,今年没考上,咱就再来一年,那又有啥?奶奶说啥也得看到月月考上大学那一天!”
  刘玫心里的疑惑更多了,因为她越看越觉得这姑娘就是那个受资助的大学生,可眼前这一幕又说明她是个高三的学生啊!为了慎重起见,刘玫跟女孩和奶奶做了自我介绍,说想了解一下她们的情况,但并没有说出自己心里的疑惑。
  刘玫他们跟随祖孙俩回了家。刘玫了解到,姑娘名叫刘月月。月月的父母早年都因病去世,只剩月月和奶奶相依为命。除了家里养些鸡,这个家庭就只能靠政府的救济生活了。奶奶今年79岁了,一心要送孙女上大学,完成儿子去世前许下的愿望。这次之前,她已经参加过两次高考了,但两次分数都没达到本二分数线,所以都选择了复读。
  刘玫走后,一方面为这个家庭的困难心酸,另一方面,她心头的疑惑不减反增。因为直觉还是告诉她,刘月月就是那个大学生。可是,省师范大学是一所不错的本一大学,刘月月没必要也没动机对谁弄虚作假啊?
  到这份上,不把事情弄清楚,刘玫觉得寝食难安了。于是,她趁着这天不太忙,来到了省师范大学,跟学生处联系,说想找一位名叫刘月月、籍贯慧明县的大二学生。
  没想到,人果真找来了。刘玫一看,这人确实就是大山窑村的刘月月!
  刘月月一看是刘玫,也很吃惊,说道:“枚姐,你……你怎么来了?”
  刘玫怕刘月月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好当着别人的面说,就领她来到了校园的湖边,坐到了长凳上,和她单独谈起心来。
  到这时,刘月月也知道刘玫为何而来,没等刘玫问,她就主动说道:“枚姐,我之所以一直假装每年都考不上,是装给我奶奶看的。”
  刘玫皱眉问道:“为什么啊?她知道你考上大学,难道会不高兴吗?”
  刘月月摇摇头,说:“奶奶当然会高兴。”
  刘玫很不解,问道:“那你怎么还瞒着奶奶,假装考不上?”
  刘月月低着头,眼泪已经簌簌地落下来。她说道:“我高考时,成绩很好,我也很想告诉奶奶我考上大学了,让奶奶高兴。但奶奶说过,她只有看我考上大学,她才忍心走。奶奶身体不好,但是个很有志气、说到做到的人。有人跟我说,你奶奶就是靠着那股精气神活着的,如果不是为了供你念书,做你的支柱,你奶奶肯定活不到现在。我怕奶奶知道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就失去了那股精气神,就坚持不下去了,所以我才一直骗她,说我没考上,还在上高中。”
  刘玫的眼睛湿润了,她说:“可是,你这么一直骗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刘月月哽咽着说道:“我不会一直骗下去。毕业之后,我就准备回家乡当老师,这样就能在奶奶身边照顾她了。我现在每天都去做兼职,除了交学费,剩下的钱我还能买些营养品,以好心人的身份寄给奶奶。我就是希望奶奶能等到我毕业到她身边照顾她那一天!”
  听到这里,眼泪已经流满刘玫的面颊。
  之后,除了祈祷月月奶奶身体健康,刘玫还抽时间去看望过月月奶奶几次。但在月月大四的上半年,刘玫还是听说了月月奶奶病重的消息。
  刘玫专程赶到了大山窑村。她看到,土炕上的奶奶已经瘦成了皮包骨,但还能说话。奶奶对月月说,她其实早就听到别人说月月考上大学了,但她并没有拆穿月月。因为知道了月月瞒着自己的原因后,她也确实想再多活几年,陪陪这个可怜的孩子。于是她坚持每天活动筋骨,每天吃饭。可再有精气神,人也不能一直活着,奶奶这次真的要走了。
  奶奶临走前,又让月月从枕边拿出了一个布包。奶奶对月月说,这两三年,总有好心人给她寄营养品,她没舍得吃,都托人拿到县里卖了,卖的钱都在布包里。这些钱,就当奶奶留给你将来的陪嫁吧。
其他文献
山西特产  一个山西的朋友问:“我们山西有没有什么特产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没(煤)……”  太伤人了……  马有五条腿  小学一年级的小丽拿着一个新书包回家。她对妈妈说:“这是老师发给我的奖品。”  妈妈问:“老师为什么给你发奖呢?”  小丽说:“因为老师问马有几条腿,我说有五条。”  “可一匹马只有四条腿呀。”妈妈奇怪地说。  小丽说:“我知道,可其他同学当时都说马有六
期刊
(一)  柳柳说,她第一次看见长安的眼睛,如同一整颗陨石撞击出无数火花。之后长安陪柳柳看了一整夜的流星雨,长安也就理所当然地和她在一起了。  我没有说话,蓝调的特浓咖啡还是这么良心,无论加再多的糖块,依旧苦到了舌根。我咋了咋舌,将面前的咖啡推远了一些。  长安用手指“嘣”的一声弹了一下柳柳的小脑门,托着腮低低笑着。轻轻地搅动着面前的特调奶油咖啡:“薛柳柳,你知不知道说话是要过脑子的呀!当着叶子的面
期刊
古运河东畔,有个张建庄村,村子的西头,住着张广和老汉和他的3个儿子。大儿子张力泰已经娶妻生子,住院西头;还有两个儿子还没娶亲,与父母住在院东头。  这天半夜时分,一个黑影爬上了张家的墙头,四处望了望后,便脚踩墙下鸡窝,轻轻地溜下了墙头,直奔西屋。张家的西屋,今晚只有儿媳刘晓玲和她刚满周岁的儿子。丈夫张力泰是做粮食生意的,下午他告诉妻子刘晓玲说去外地贩运一批粮食,晚上回不来了。  刘晓玲是这一带远近
期刊
堕州有一个戏班,盘踞在汝南。一直以来,班主龙贵华在闽中贵为芗戏王之称,只可惜闽戏遭到地方府衙的打压。后来,在堕州,就出现了挂名 “倪家玉”的戏班,班主仍是龙贵华,走的路子不再是闽戏的秀外慧中,而是融入了堕州风情的地方戏种。  龙贵华有个女儿,叫香香,眉心上方有粒红痣,与挂图中的观世音菩萨极其相似。因这个缘故,戏班子里逢有仙戏,观音的扮角定是香香。戏班子曾经在堕州总兵汤险安的府上演过一出戏,戏名叫
期刊
(一)  妈妈生病了,不能下地干活,地里的杂草一片一片的,于是开始训儿子:“都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就不能勤劳点吗?你没看到垄沟上的草吗?”  儿子一脸冤枉:“那垄沟上的草也不是我种的呀!”  (二)  停电点蜡烛时,一周岁多的弟弟已经睡觉了。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蜡烛,早上醒来看到桌上的小红蜡烛,不知道是什么稀罕东西,就想伸手拿起看看。姐姐怕他拿,就赶紧告诉他:“蜡,蜡!”弟弟瞪大眼看了会儿:“辣?”他
期刊
那年,小周22岁,一次意外的挫折,小周承受不了,犹豫着,暗暗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天一大早,父亲兴冲冲地喊小周起来。只见院里放着一个圆圆的笼筐,是用荆条编制的,荆条的缝隙很大,里面装着一只花喜鹊。花喜鹊在笼筐里不停地想着逃跑,将头伸向荆条的缝隙,拼命往外挤;不成,又换另一根荆条缝隙继续往外挤。如此循环反复着,就是出不去。小周发现,笼筐上面没有盖子,不由得暗暗埋怨花喜鹊笨,死心眼儿,只知道从荆
期刊
阳光洒满了青石小巷,你轻唱着一首歌谣走过。一朵云,又一朵云,在下一个巷口相遇。每一朵云里,都闪耀着青春的悸动。繁花是你燃烧的笑颜,那一低头的娇羞,惊艳了一段斑驳的时光。  从这个花季走到下一个花季,下起雨来,又从这场雨中,走进另一场雨里。不变的是那双年少的眼,那颗火热的心。永远笑着,倔强地走着,走过风狂雨骤的夜,点燃一山的烛火。风雨过后,就是温暖阳光;一山掠过,又是漫漫旅途。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
期刊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桃花山村因村里至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山里的桃子不能及时运出去,都烂在了树上,一直是全县最穷的村子。有关路的问题,历来是村里的一块心病。  这年,村委换届,牛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村民给他投票,终于当选为桃花山村新一届村主任。  上任第一天,牛二亲自开着自己的手扶拖拉机,拉了半车的鲜桃赶到县城。他要把这半车桃子,送给现今在公路局当局长的杨三。  竞争村委主任时,牛二曾对
期刊
1.  广播电台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在一个下雪天开展。我在的城市极度缺水,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之后,这般飘飘洒洒的雪花,还从未见过。  “老部长不是说要回来一起参加运动会吗?怎么还没到。”新上任的部长随意地问着。  “雪太大,高速不通,他坐的校车走了普通路,大概久些。”我说。屏幕上那个和你的对话框,还没来得及关。  部长看了一眼我手中的手机,一副恍然大悟、了然于胸的得意:“哦,是这样啊。”坏笑着把那个“
期刊
(一)  这天,在呼城城郊,一家牙科诊所悄然挂牌营业。老板叫牛力,也是主治医生,最近才从国外回来。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牛力开张接待的第一个牙病患者,竟然是当年同班同系的大学同学、人送绰号“黄鼠狼”的黄树亮!  这家伙,是典型的暴发户二代。如今依仗老爹的关系,在呼城混得很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他跨进门时,牛力很快想到了那句歇后语:黄鼠狼进宅——来者不善。  果不其然,黄树亮打个哈哈,夹枪带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