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地市党报的优势,使报纸理论宣传更好地指导具体工作,许昌日报的具体做法是紧跟时代节拍,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三贴近”,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
一、贴近实际力求指导性
几年来,许昌日报牢牢把握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着力于结合好三个实际。一是结合许昌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工作实际,突出宣传人们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获得的新成果、新体验,探讨解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实际问题得到的新结论、新方法;二是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即对社会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难点、疑点,力求做出有说服力的新解释、新论述,从而使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认识、理解、接受,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三是结合许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切实有效的理论宣传,为许昌市的中心工作提供正确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持。
2003年,许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许昌市在全省首个开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小康杯”竞赛活动,许昌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举措,理论版开辟了《部门领导说“竞赛”》、《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笔谈》等专栏,同时还在头版显著位置陆续刊登了一大批总结、研究、宣传全市各地建立小康社会的实践经验,如《历史发展的转折》、《撬动经济的支点》、《打开前进的航道》、《涌动勃发的力量》、《擎起经济的巨龙》以及6篇评论员文章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河南时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在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手、发展上放开的“三放”指示精神。为了帮助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和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及徐光春同志提出的“三放”思想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在许昌日报一版和理论版的头条位置上,组织许昌市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办公室、市政策研究室等单位的知名人士撰写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对指导许昌的具体实践作了深刻阐述。
二、贴近生活力求可读性
党报理论宣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由党报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党报要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挥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的作用。也就是说,与专业学术理论刊物不同,党报理论版宣传的重点、确定的选题和编发的稿件,都要来自实际生活,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突出这个重点,针对现实中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做文章,才能使报纸的理论宣传贴近广大干部群众,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有效地提高党报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理论是意识形态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概括,又能动地影响和指导现实生活。这是我们组织报纸理论宣传的基本认识。报纸理论宣传,既要注重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更要注重指导实际工作,及时对重大信息进行权威解读,及时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从而使读者从党报理论宣传中获得思想启迪。离开实际的纯理论学术探讨,会脱离甚至失去绝大多数读者,而只讲实际,缺乏理论高度,又会削弱理论指导和舆论引导的力度。只有做到虚实相兼、互补提高,善于对群众关注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出理论回答,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宣传,才能提高理论的权威性和先进性,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性和导向性,这样的释惑才能开启理性的天窗,才是成功的报纸理论宣传,加强指导性才有现实意义。
2004年,许昌市在实施加快经营城市战略的过程中,部分郊区居民为了在拆迁工作中多捞一把,于是出现了私拉乱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营城市的进程,许昌日报及时组织力量先后编发了《树立大局意识,去除本位杂念》、《建设美好家园,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经营城市要有新理念》、《深刻认识经营城市的内涵》等10多篇评论员文章。这些文章结合外地经营城市的经验和许昌实际,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对策措施,不仅帮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了经营城市的涵义、作用,而且对各县(市区)如何加快经营城市步伐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农民增收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为加快农村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许昌市决定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这一实际,许昌日报组织人员深入全市各地农村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确定重点选题,先后编发了《加快许昌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许昌市的农业竞争力》等文章,既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何要调整农业结构、搞好产业经营的道理,又讲明了实践中如何调整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思路和对策,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三、贴近群众力求服务性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说:“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这一精辟论述告诉我们,实践的主体是大众,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理论创新的基础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实践。因此,报纸理论宣传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在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中总结的具有理论创新性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可见,报纸理论宣传要做到求真务实,从根本上讲,就是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真,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之实。现在,全党全国都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报纸理论宣传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报纸理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精神需求,通过发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作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许昌日报社)
编校:杨彩霞
一、贴近实际力求指导性
几年来,许昌日报牢牢把握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着力于结合好三个实际。一是结合许昌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工作实际,突出宣传人们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获得的新成果、新体验,探讨解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实际问题得到的新结论、新方法;二是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即对社会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难点、疑点,力求做出有说服力的新解释、新论述,从而使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认识、理解、接受,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三是结合许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切实有效的理论宣传,为许昌市的中心工作提供正确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持。
2003年,许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许昌市在全省首个开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小康杯”竞赛活动,许昌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举措,理论版开辟了《部门领导说“竞赛”》、《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笔谈》等专栏,同时还在头版显著位置陆续刊登了一大批总结、研究、宣传全市各地建立小康社会的实践经验,如《历史发展的转折》、《撬动经济的支点》、《打开前进的航道》、《涌动勃发的力量》、《擎起经济的巨龙》以及6篇评论员文章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河南时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在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手、发展上放开的“三放”指示精神。为了帮助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和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及徐光春同志提出的“三放”思想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在许昌日报一版和理论版的头条位置上,组织许昌市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办公室、市政策研究室等单位的知名人士撰写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对指导许昌的具体实践作了深刻阐述。
二、贴近生活力求可读性
党报理论宣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由党报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党报要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挥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的作用。也就是说,与专业学术理论刊物不同,党报理论版宣传的重点、确定的选题和编发的稿件,都要来自实际生活,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突出这个重点,针对现实中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做文章,才能使报纸的理论宣传贴近广大干部群众,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有效地提高党报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理论是意识形态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概括,又能动地影响和指导现实生活。这是我们组织报纸理论宣传的基本认识。报纸理论宣传,既要注重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更要注重指导实际工作,及时对重大信息进行权威解读,及时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从而使读者从党报理论宣传中获得思想启迪。离开实际的纯理论学术探讨,会脱离甚至失去绝大多数读者,而只讲实际,缺乏理论高度,又会削弱理论指导和舆论引导的力度。只有做到虚实相兼、互补提高,善于对群众关注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出理论回答,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宣传,才能提高理论的权威性和先进性,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性和导向性,这样的释惑才能开启理性的天窗,才是成功的报纸理论宣传,加强指导性才有现实意义。
2004年,许昌市在实施加快经营城市战略的过程中,部分郊区居民为了在拆迁工作中多捞一把,于是出现了私拉乱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营城市的进程,许昌日报及时组织力量先后编发了《树立大局意识,去除本位杂念》、《建设美好家园,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经营城市要有新理念》、《深刻认识经营城市的内涵》等10多篇评论员文章。这些文章结合外地经营城市的经验和许昌实际,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对策措施,不仅帮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了经营城市的涵义、作用,而且对各县(市区)如何加快经营城市步伐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农民增收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为加快农村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许昌市决定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这一实际,许昌日报组织人员深入全市各地农村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确定重点选题,先后编发了《加快许昌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许昌市的农业竞争力》等文章,既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何要调整农业结构、搞好产业经营的道理,又讲明了实践中如何调整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思路和对策,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三、贴近群众力求服务性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说:“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这一精辟论述告诉我们,实践的主体是大众,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理论创新的基础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实践。因此,报纸理论宣传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在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中总结的具有理论创新性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可见,报纸理论宣传要做到求真务实,从根本上讲,就是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真,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之实。现在,全党全国都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报纸理论宣传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报纸理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精神需求,通过发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作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许昌日报社)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