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表现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的学生大都乐于在众人面前一展自己的才华。倘若在学生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欲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满足,自我表现能力得不到锻炼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渐渐降低,智力潜能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尊重学生的表现欲,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在今天已不仅是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而且应渗透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实践中我做了下面的尝试。
  一、创设人人爱表现的天地
  积极参与是学生表现自我的基本途径,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在师生真诚合作的基础上,学生爱参与、爱表现的天性才能得到真诚的流露,从而使我们的数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口算训练在课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枯燥的算式练习容易使孩子们感到疲劳厌倦。在这样的练习课上,我常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告奋勇登台把自己设计的练习题目提供给大家一同练习。有的小朋友拿起一张张口算卡片,让大家比比一分钟能口算几道题;有的学生做几张活动口算卡,不断翻动,变换题目,让大家抢答;还有的孩子像小大人似的组织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传口令——在一个数的基础上每次加(或减)同一个数,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由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一番,教师不必为课堂纪律担心,学生的注意力会自觉地高度集中,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人人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氛围。
  一节课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练习形式?我常常就此问题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当意见被采纳后,学生的心中会充满自豪感、喜悦感,会增加继续求知的信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一次,我班一位性格比较内向的小姑娘悄悄跑到我面前说:“杨老师,我们能不能每节课都进行一次口算比赛?我可喜欢比赛了,每次您一说‘预备——开始’,我心里就特别激动。”既然这种练习形式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一定也会产生积极地教学效果。从此以后,我每节课都安排2~3分钟的口算比赛,同学与同学比赛,小组与小组比赛。往往下课了,同学们还要相互谈论,谁口算最快,哪个小组错题最少。这样,班内形成了一股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气氛。
  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同年级、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在具体进程上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进程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在课内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区别对待。在教学中,我尝试设立“小助教”职务,不仅为发展较快、理解力强的学生提供了表现才华的小天地,同时也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及时具体的帮助。比如当学习的概念较多不易理解的内容时,我常对学生说:“作业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可以当老师的助教,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去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有不懂的,需要别人帮助的同学也可以提名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小老师’。”这样,那些思维灵活的学生为了能当上‘小助教’,会集中精力,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然后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那些反应迟缓、理解较慢、对当堂所学知识尚有不理解之处的学生又能得到来自小伙伴充满儿童语言的真心帮助,及时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同时,这种“互帮式”的学习活动也有利于小伙伴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学风的形成,而且乐于助人的同学和被帮助的同学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既当班级的“小参谋”,又当“小老师”,积极踊跃地把自己的新想法表露出来,并不断地获取大家的认可,心情自然是愉快的,学习也是积极主动的。
  二、满足人人爱表现的心理
  作为教师要牢固地确立一种意识,即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教学中要善于创造使学生有安全感、能自由自在表现自己的氛围,使学生有自我表现的热情和勇气,让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这是学生认识自己、确立自信心的最重要的途径。
  为更大范围地满足孩子们爱表现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增加了讨论、交流的机会。为了便于让学生探讨、交流,课堂教学形式也有不同的组合。例如“认识简单几何形体”一课,我把课桌分组拼在一起,6~7个学生围成一组,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乒乓球、玻璃球、小积木等物品堆积在一起,然后尝试将这些形状不同的物品分类。按什么标准分类,能分成几类,对这些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在同学的相互交流和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很快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编应用题是一种创造性作业,它能促使学生自主地掌握知识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但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快、好表现的学生往往不善于动脑筋思考怎样编出不同结构的题型,而那些思维缓慢的学生往往呆坐一边看热闹,因为他们的思维时时会被那些“好表现”的学生所打断,失去表现自己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在期末复习“一步加减应用题”时我采用让学生“先想再写后交流”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编题练习。每个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把自己编写的题目说出来或写下来,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小声地把自己编写的题目说给大家听,由大家评论是否符合题意。通过相互交流,思维较快的学生可以再编几道题,思维较慢的学生也在交流中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将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的结构融为一个知识整体。学生们编写的题目大多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形象生动,充满了童趣,十分亲切。有时在大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还可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宣读自己的“佳作”,请大家共同解答。同学们总是一个个迫不及待,其乐趣自在不言中。
  实践证明,从低年级起教师就有意识地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表现的机会,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爱表现、会表现,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树立“我也能学会数学”的自信心。这也正是数学教学中认知情感双重功能的具体表现。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学校组织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沟通情况,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知道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就是一门外语,在英语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和个性以及对学生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在这当中,师生关系尤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若能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效果就
期刊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突飞猛进, 交通和通讯更加便捷, 参与文化沟通和交际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跨文化交流与交际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外语教学的目标也做了适当调整,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了解操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许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我们对这畏惧作文“谈虎色变“的心理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习作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上作文课,教师重视学生写作知识和方法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如写作兴趣、动机等)则不足。  第二,作文训练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和需要,难以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第三,学生生活面窄,作文素材少,难以引起学生
期刊
初中历史科虽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但由于过去的一段时间未列入中考考试科目,曾经被高搁冷落,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开始将历史科列入中考考试科目,且实行政治、历史合卷,如果历史科考不好,就会影响合卷的总成绩。那么,怎样提高历史科成绩呢?下面我就学校、老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校要重视历史课  历史课在学校的地位很低,不少学校往往都不重视,甚至任意减少课时。有的学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以探索数学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体验和探究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能为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一、整合的内涵  整合是指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
期刊
一、 问题的背景  (一)写大气之文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大气就是一种健全的人格。  (二)写大气之文是改变初中作文现状的要求  目前初中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要想使我们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不能距离孩子的生活太远,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就是算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
期刊
多次听课,感触很深,特别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块。我发现有些语文课上多媒体运用的不合理,没有充分体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对教育产生着影响。当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教育领域同样面临挑战。信息技术对语文教育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辅助教学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将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化学教师应顺应时势,积极进行课堂改革,竭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获得创新成果。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
期刊
学生的学习与兴趣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对不感兴趣的内容总觉得难学难记,出力不少,最后还是学不好;相反,对感兴趣的内容学得又快又好。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乐学情境。要知道,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乐学,需要教师自身的影响、启发和诱导。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创设条件,采取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创造良好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