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制约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较多,如高等教育理念的积淀不深、校区分散、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国际国内不良思潮的冲击,等等。本文从队伍建设、环境建设、活动载体建设、机制创新建设等几方面阐述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 现状 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仅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水平、精神风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而且是保证学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了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高职特点和办学特色、高品味、高层次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刚刚组建或其它同层次院校转轨而产生的,受时间、空间、人力、财力、物力等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很不容乐观的,就个体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的,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整体来看,妨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1.1受时间因素影响,校园文化尚处于探索、建设之中。
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经过长期的规划、建设、融合、深化才能够逐步形成。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组建的时间比较短,人力、财力、物力等教育资源势必不足,这就导致了校园文化积淀薄弱,校园软硬环境建设相对落后,相关制度和配套设施不够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完善,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1.2受空间因素制约,不利于校园文化整体建设及作用力的发挥。
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不同的系、部都分散在不同的校区,无形中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瓶颈”,这种多校区格局不仅大大增加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影响和制约了校区间校园文化互动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不利于提炼和升华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1.3受网络负面作用冲击,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性、和谐性。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全面性、隐匿性等特点,在推动全球文化交流和传播,帮助人们快捷、全面地获得所需要信息资源的同时,还隐藏、充斥着大量诸如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而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不良的因素,带来了激烈的负面冲击。
1.4受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影响,淡化了校园文化主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激情。
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时代的到来,在推动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没落思想、陈腐观念和资产阶级思潮也逐步渗透到我国文化之中,这些不良文化大大影响着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正确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的形成,最终淡化了校园文化主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激情。
2.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思考
2.1大力加强师生意识形态建设,努力提高师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深刻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把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来抓,一是要充分发挥“两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丰富的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二是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不断加强师生对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帮助师生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三是要充分发挥广播、板报、橱窗、校刊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报道国内外的时事要闻及校园的热点、亮点,启迪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师生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之,唯有不断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发挥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增强师生员工对资本主义思潮、腐朽文化、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2.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高雅、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它感染、熏陶、激励着广大师生向真、向善、向美,是学校形象外在的、物化的呈现形式。结合高职院校的现状及特点,我认为做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各院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积极从政府、社会、相关企业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最大化。
其二,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方位、区域格局,全面规划、精心设计校园内文化活动设施、自然景观,做到美观大方,整洁无瑕,幽静典雅,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导向、辐射、陶冶、教育功能,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增强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三,着重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一是积极举办明校史、知校训、唱校歌、戴校徽活动,激励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二是发挥优秀典型事迹特别是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以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三是通过再现名人、名师的画像或作品,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2.3以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社团是大学校园里最积极、最具活力的元素之一,它不仅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动态载体,而且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重要功能的有效平台,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各高校实施学分制带来的学生对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弱化的情况下,社团作为特殊的组织形式,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团的建设和指导力度,依托优秀的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类活动,寓教于乐,寓知于乐,满足青年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提高青年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充分发挥、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2.4立足高职院校校园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创新性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断前进,由以前相对单一的形态向多元化趋势过渡和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创新性建设,才能与社会接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一,认真总结经验,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机制。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初建不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势必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各高职院校要正视这种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和查找校园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进一步改进、补充和完善,并结合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融合,最终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其二,加强校企互动,构建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各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为学生搭建认识、了解、体验、学习企业文化的平台,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去建设和发展,通过构建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提高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能力。
其三,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但同时校园文化也必须靠师生去丰富和创造。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全面激发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传播作用,凭借青年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师生积极去发明创造,从而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内涵。
参与文献:
[1]励宁.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探讨.科技资讯,2007,(6).
[2]黄跃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11).
[3]蔡宏,朱文斌.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关键词: 高职院校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 现状 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仅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水平、精神风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而且是保证学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了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高职特点和办学特色、高品味、高层次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刚刚组建或其它同层次院校转轨而产生的,受时间、空间、人力、财力、物力等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很不容乐观的,就个体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的,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整体来看,妨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1.1受时间因素影响,校园文化尚处于探索、建设之中。
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经过长期的规划、建设、融合、深化才能够逐步形成。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组建的时间比较短,人力、财力、物力等教育资源势必不足,这就导致了校园文化积淀薄弱,校园软硬环境建设相对落后,相关制度和配套设施不够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完善,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1.2受空间因素制约,不利于校园文化整体建设及作用力的发挥。
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不同的系、部都分散在不同的校区,无形中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瓶颈”,这种多校区格局不仅大大增加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影响和制约了校区间校园文化互动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不利于提炼和升华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1.3受网络负面作用冲击,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性、和谐性。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全面性、隐匿性等特点,在推动全球文化交流和传播,帮助人们快捷、全面地获得所需要信息资源的同时,还隐藏、充斥着大量诸如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而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不良的因素,带来了激烈的负面冲击。
1.4受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影响,淡化了校园文化主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激情。
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时代的到来,在推动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没落思想、陈腐观念和资产阶级思潮也逐步渗透到我国文化之中,这些不良文化大大影响着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正确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的形成,最终淡化了校园文化主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激情。
2.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思考
2.1大力加强师生意识形态建设,努力提高师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深刻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把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来抓,一是要充分发挥“两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丰富的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二是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不断加强师生对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帮助师生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三是要充分发挥广播、板报、橱窗、校刊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报道国内外的时事要闻及校园的热点、亮点,启迪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师生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之,唯有不断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发挥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增强师生员工对资本主义思潮、腐朽文化、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2.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高雅、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它感染、熏陶、激励着广大师生向真、向善、向美,是学校形象外在的、物化的呈现形式。结合高职院校的现状及特点,我认为做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各院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积极从政府、社会、相关企业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最大化。
其二,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方位、区域格局,全面规划、精心设计校园内文化活动设施、自然景观,做到美观大方,整洁无瑕,幽静典雅,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导向、辐射、陶冶、教育功能,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增强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三,着重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一是积极举办明校史、知校训、唱校歌、戴校徽活动,激励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二是发挥优秀典型事迹特别是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以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三是通过再现名人、名师的画像或作品,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2.3以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社团是大学校园里最积极、最具活力的元素之一,它不仅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动态载体,而且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重要功能的有效平台,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各高校实施学分制带来的学生对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弱化的情况下,社团作为特殊的组织形式,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团的建设和指导力度,依托优秀的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类活动,寓教于乐,寓知于乐,满足青年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提高青年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充分发挥、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2.4立足高职院校校园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创新性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断前进,由以前相对单一的形态向多元化趋势过渡和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创新性建设,才能与社会接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一,认真总结经验,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机制。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初建不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势必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各高职院校要正视这种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和查找校园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进一步改进、补充和完善,并结合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融合,最终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其二,加强校企互动,构建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各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为学生搭建认识、了解、体验、学习企业文化的平台,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去建设和发展,通过构建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提高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能力。
其三,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但同时校园文化也必须靠师生去丰富和创造。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全面激发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传播作用,凭借青年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师生积极去发明创造,从而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内涵。
参与文献:
[1]励宁.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探讨.科技资讯,2007,(6).
[2]黄跃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11).
[3]蔡宏,朱文斌.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