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研究的十大问题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6ur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现实主义作为世界文学史上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思潮,是百余年来在我国文学领域传播最深入广泛,同时又争议最多的西方文学思潮,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颇多.诸如其跨学科意义上的与自然科学之关系,与"现代性"之关系,与理性精神之关系,与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之关系,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关系,"写实"与"真实"内涵之深度阐释,审美价值之再发掘等,均是有待深入探讨和全面阐释的重大学术问题.可以说,关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实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其"说不尽"的"无边性".在"网络化—全球化"的新时代,我们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阐发其本原性特质,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双循环”战略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口转变”下的增长逻辑诠释“双循环”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论逻辑和现实挑战,旨在分析中国如何打破对国际大循环的路径依赖,向“双循环”战略转变.中国必须通过国内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份额,促进消费;通过人力资本与创新效率的同步提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体系;对外要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双循环”战略.
当前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产权和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家理论和局部知识理论,分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农村的覆盖和发展方面严重不足,大量农村产权尚未权证化.现有平台中交易热度者较少,线上交易热度者则更少.多数平台的治理机制存在缺陷,所接受的可交易农村资产种类少且收费受限,创新与发展的正向激励不足.文章提出:推动农村产权的确权量化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促进农村产
帝国史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出现于19世纪末的英国.20世纪上半叶,以《剑桥英帝国史》为代表,确立起一种关于英帝国史的宏大叙事,以宗主国为中心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扩张来解释帝国史.这种叙事在20世纪末的《牛津英帝国史》中仍然有所体现.帝国史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的去殖民化浪潮中一度衰落,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出现了复兴和发展,并在后殖民理论、新社会史、妇女和性别史、新文化史、全球史等思潮影响下出现了“新帝国史”.在这种“新帝国史”中,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认同、互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