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城际间工会就业维权联盟城市协作会议在泉州召开,这是继泉州与90个城市工会缔结“城际间工会就业维权联盟”之后,联盟城市携手促进工会交流与合作的又一次重要活动。
2003年,泉州市总工会率先发起了城际间工会就业维权联盟活动。如今,和泉州市总工会签订协议的联盟城市已从2003年的5个发展到了现在的90个,基本覆盖了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泉州主要用工来源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民工就业维权双向联动体系。
2006年1月14日,泉州市总工会的“外来工维权新模式”荣获第三届(2005—2006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并在全国各总工会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大量农民工纷纷涌入泉州就业。
据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武介绍,泉州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0%以上,职工超过250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超过200万。
“我市的经济结构以私营经济为主,由于企业用工的市场化、自主化和契约化,职工的流动性比较大,且就业无序流动,这也导致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维护难度也比较大”,林武表示,泉州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上百万外来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的现象:有的拖欠和克扣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有的扣押外来工的身份证,有的对外来工不尊重,有的劳动生活环境恶劣……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侵害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也影响了泉州企业的形象。
“就业是民生之本,维权是工会职责”,林武认为,泉州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县及乡镇(街道)、村(社区)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农民工维权工作的重点,要大力加强县域工会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工业园区工会和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力度,健全一体化职工服务网络,促进共建共享和谐发展。
多赢
据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赖畅水介绍,2004年,泉州依托城际间工会职工就业维权联盟开展劳务合作。 2010年,泉州市总工会开展“百家企业十省行”劳务合作、招聘员工活动,5个招工团携1万个岗位,分赴内地10省20市,举办大型春季用工招聘会14场,签订企业与职校劳务合作框架协议92份,泉州企业与20个城市工会、职校、职介所签订就业意向书,现场签订用工协议3940人,达成就业合作意向10.1万人。
除以开展“劳务合作”为平台,指导有序就业外,泉州市总工会还以探索“双向维权”为抓手,建立基层帮扶站300多个,畅通工会一线帮扶通道,同时输出和输入两地互派维权代表,开展联动维权。
提及城际间工会职工就业维权联盟,林武希望,未来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继续强化城际间工会就业维权联盟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区间不同形式的工会维权协作,形成维权合力,输出地工会发挥同外出农民工联系密切、情况熟悉的优势,组织好农民工源头入会,协作他们转移就业、结转会籍关系,配合输入地工会做好维权工作,输入地工会则要一视同仁对待农民工,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团结凝聚到企业工会或区域性工会中。
(编辑/张晓明)
2003年,泉州市总工会率先发起了城际间工会就业维权联盟活动。如今,和泉州市总工会签订协议的联盟城市已从2003年的5个发展到了现在的90个,基本覆盖了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泉州主要用工来源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民工就业维权双向联动体系。
2006年1月14日,泉州市总工会的“外来工维权新模式”荣获第三届(2005—2006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并在全国各总工会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大量农民工纷纷涌入泉州就业。
据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武介绍,泉州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0%以上,职工超过250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超过200万。
“我市的经济结构以私营经济为主,由于企业用工的市场化、自主化和契约化,职工的流动性比较大,且就业无序流动,这也导致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维护难度也比较大”,林武表示,泉州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上百万外来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的现象:有的拖欠和克扣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有的扣押外来工的身份证,有的对外来工不尊重,有的劳动生活环境恶劣……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侵害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也影响了泉州企业的形象。
“就业是民生之本,维权是工会职责”,林武认为,泉州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县及乡镇(街道)、村(社区)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农民工维权工作的重点,要大力加强县域工会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工业园区工会和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力度,健全一体化职工服务网络,促进共建共享和谐发展。
多赢
据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赖畅水介绍,2004年,泉州依托城际间工会职工就业维权联盟开展劳务合作。 2010年,泉州市总工会开展“百家企业十省行”劳务合作、招聘员工活动,5个招工团携1万个岗位,分赴内地10省20市,举办大型春季用工招聘会14场,签订企业与职校劳务合作框架协议92份,泉州企业与20个城市工会、职校、职介所签订就业意向书,现场签订用工协议3940人,达成就业合作意向10.1万人。
除以开展“劳务合作”为平台,指导有序就业外,泉州市总工会还以探索“双向维权”为抓手,建立基层帮扶站300多个,畅通工会一线帮扶通道,同时输出和输入两地互派维权代表,开展联动维权。
提及城际间工会职工就业维权联盟,林武希望,未来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继续强化城际间工会就业维权联盟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区间不同形式的工会维权协作,形成维权合力,输出地工会发挥同外出农民工联系密切、情况熟悉的优势,组织好农民工源头入会,协作他们转移就业、结转会籍关系,配合输入地工会做好维权工作,输入地工会则要一视同仁对待农民工,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团结凝聚到企业工会或区域性工会中。
(编辑/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