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的晚年岁月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u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1990年章含之随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并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先后任办公厅副主任,分管外事处(对外称外事办公室,1994年更名为国际合作部,章先后任副主任、负责人)。1992年我调任办公厅主任,与童含之开始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
  章含之对工作尽职尽责,非常认真,甚至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记得.199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云南省政府联合组织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我和章含之带一个小组先行赴昆明筹备,章负责会议具体筹备工作,我负责中心协调与配合。在与云南的联席会上,章含之提出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从议题到代表遴选,从日程到住宿,从会场布置到茶歇方案,从翻译选聘到同声传译设备等等。云南方面一一答复,并对不足提出了弥补或替代方案。会后,我们还窦地检查了会场和驻地,并比较了其他备选会址。至此,会议筹备应该说已大体就绪,没想到章含之又邀我们同逛昆明商场,重点是看各种小食品。对每一个商店的每一种感兴趣商品,章含之都仔细挑选、品尝。开始我以为她爱吃零食,想挑一些昆明特产,但细看后感觉又不太像。直到后来她郑重决定:会议茶歇用的咖啡和食品从北京采购运来,我才明白她的真实意图。更意外的是,章含之甚至提出,她在昆明没有找到理想的咖啡壶,也想从北京买来,不行就用她家的。精心的准备换来会议的巨大成功,云南省十分满意。意外的是,四川省政府听说后,派专人执函到中心洽谈,要求开一个同样的会,以推动四川的对外开放。
  工作中,童含之常常显得急躁,有时甚至让人感到霸道。记得1996年中心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我报到后刚进入房间,就听到楼道里人声嗜杂。出门就看到章含之正恼怒地训斥几个助手:怎么可以这么干,我撤你们的职!由于愤怒,童含之的嗓子都岔了声。几个部下也红着脸顶撞:你撤吧,这活没法千了。我费好大劲把章含之拉回房间,才知道事情源于座位名签摆放。事情不大,也不难纠正,但章含之容不得一点差错,也听不进解释。几个小伙子忙得没日没夜,辛苦加委屈,一件小事酿成了大吵。但章含之对工作完美的追求,不能不让人叹服。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叫“外事工作无小事”。现在想起来,那次会议称得上中心最成功的国际会议之一,两个“明星”相映成辉。一个是当时的中心主任孙尚清,一身帅气、潇洒、睿智,可惜会后不久突然病逝,这次出场竟然成为“绝唱”。另一个是章含之,主持闭幕酒会时,表现优雅、从容、风趣,使我想起一句话:工作中的女人是美丽的。
  章含之在中心做了不少工作,想起这些往事,不由猜想:章含之工作如此尽心尽力,如此在意工作的完美和理想,甚至不惜争吵、暴怒,动力来自何处?我想,除了外交部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锻炼,以及由此培育的使命感外,恐怕在章含之的潜意识里,每一次外事活动都不由自主地当作了展示个人理念、抱负、风采的舞台。即使早已退出了中国外交大舞台,还是习惯性地把中心当作了外交战场,恰如穿上了“红舞鞋”的舞者。童含之的努力和执著,帮助中心党组实现了外事工作转型的设想:从过去消极被动的“外事工作”升华为积极主动的“国际合作”,使中心外事工作上档次、上規模,在国际合作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这种理念和目标的巨大飞跃,使国际合作成为中心工作的一大亮点,并进而发展成中心工作的重要一翼,上升为中心的全局性工作。如果考虑到,当时中心还没有专项外事经费,章含之不仅要认真组织具体大小活动,还要利用老关系和老渠道筹集资金,这些成绩的取得弥显珍贵。
  二
  作为同事,章含之绝不属于随和谦恭、温良可亲、人缘甚好一类,也不属于心机无常、城府难测、锱铢必较的一种。生活中、同事间,章含之不乏热情、率直、简单,甚至不时显出一些天真。有几件小事:
  章含之喜欢热闹,喜欢聊天(准确地说是“侃”)。还是1993年在昆明,我和筹备小组下午抵达,她晚上由曼谷飞抵昆明。晚上我去看她,发现外事办的几个人都在房间,桌上摆满了由泰国带回的小食品。等我进屋,稍加寒喧,章含之继续侃。章含之喜欢的聊天,更多的是她侃别人听,其势如票友花钱请亲朋捧场。当晚主题是泰国之行的见闻和遭遇,章含之甩掉鞋,全身兴奋,手舞足蹈,至晚不显倦意,执意不许别人早退。
  有一年外事办一位同事结婚,章含之热心代为操办。我受邀参加,第一次进入那个著名的四合院。参加婚礼的有五六十人,除了一般程式外,不同的是请来大饭店厨师,采用西式冷餐会的形式。在仪式上,章含之进进出出,忙里忙外,招呼来宾,布置千活,不使任一来宾感到冷落,不让任一环节出现疏忽。我是第一次来,章含之特意带我参观四合院,对房间里的一些物品和照片,包括乔冠华的照片,她都简略介绍背后的故事。这时的章含之更像一个大家主妇,殷勤、得体、周到。
  1993年刘中一由农业部部长调任中心党组书记,章含之不认识中一。不久,新书记召开司局长会,开会的会议室沿墙布置一圈沙发。章含之那天迟到,进门一扫会场,只有一个大沙发还有空位,就急忙一屁股坐下。没想到旁边的老头突然开口主持会议,这才发现自己和会议主席坐在了同一个沙发上,大概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只有这个沙发有空位。只见耄含之状如触电,腾地站起来,嚅嗫着道歉:我不知道您是中一。看到年近六十、体态微胖的章含之如同新上岗的小姑娘,显得如此局促,全体一场爆笑。中一笑言:这个座位就是留给你的。见过多少大场面,接触过多少伟人的章含之,应对一个突发小尴尬竟成小女人状,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和奇怪。
  1992年中心职称评定,章含之代表外事办任评委。会上一申报人答非所问,会议主持人见大家没有异议,就宣布结束答辩。中间我有事出来碰上章含之,她心急火燎地拉着我说:我这个外行都听出那个人答不出来,怎么你们都不吱声,就这么通过了?我说:评委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是选票,不是表态,干嘛点明了让人难堪。章含之恍然大悟,笑说:看来是我傻。后来那个申报人没有通过评定。
  章含之换肾成功后,我去医院探视。手术后的章含之大大咧咧,谈笑风生。依然是她侃我听,主题是换肾的过程和细节,包括怎么住院、什么肾源、如何手术、什么医生主刀、术后效果以及住院期间听到的奇闻轶事。印象深的两点:一是她由衷的高兴,谈话中多次用夸张的神态谈到如何“运气”、“幸运”、“凑巧”,显得非常满足。这时的章含之对生命充满了自信和期望,大谈出院后的工作设想和生活安排。二是章含之郑重地对我谈起大病后的体会,大意是:过去一直认为世界上没有能阻挡我的事情,这场大病让我懂得了还有疾病无法抗拒。如此“大彻大悟”的体会真令我有些意外。但凡到奈何桥转悠一趟,差点喝碗孟婆汤后,绝大多数人的体会,或是感慨命运的无常,或是更加珍惜生命,或是更加宽容大度,或是更加超然出世。而章含之不同,竟然是感慨生命潜力有限,感慨终究不是超人、超自然人。联系章含之一生细想这句话,我隐约感到,也许这就是她一生坚持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模式。用这句话揣摩她的一生,对章含之可能会认识得更深一层。循着这条线索,体察她的为人处世,也许会更多一些理解。由此推及她的同时代人,也许认识会更立体、更丰满,也更真实一些。   三
  1990年章含之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14年,乔冠华已去世7年。中国远离了
  “风雨”,章含之来到中心脱离了各种漩涡,有了安享“风雨”后平静的可能。纵观章含之一生,在中心的18年,可以说是她一生中相对最宁静的日子。在中心这个超脱的平静港湾里,章含之得以静心写出了四本著作。如果说有什么例外的话,章含之被推荐为政府特殊津贴候选人可算一次。不过,这次不是她招惹“政治”,而是“政治”还没忘记她。
  事情发生在1992年。由于当时的中心党组意见分歧,政府特殊津贴推荐已经连续三年流产。党组决心改变这种莫名现象,并采取了多项关键措施,其中首次采用的民主评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即初选由副研究员以上全体成员无记名、无候选人投票,按得票顺序报党组审批。这次评选顺利产生了中心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章含之按得票数排在最后一名,过程和结果都获得满堂彩。意外的是,在名单公布前夕,人事部突然通知,接到举报说章含之等三人有严重政治问题,人事部决定取消三人资格。问题的严重性不仅是拿掉三个同志,有违民心和党组权威,還会影响中心诚信,波及以后的推荐,何况事涉三人的政治结论。既然被逼在角落,只有彻底说清三人情况,才能还三人清白,还中心清白。为此,我陪孙尚清副主任两访人事部,感谢人事部的体谅和理解,终于争取到了“说明情况,再行复议”的转机和余地。为此,我调阅了章含之等三人的档案,整理成报告送人事部。最后的结果是:三人当年不再推荐,作为次年名额重新提出。章含之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获得了政府特殊津贴。我估计,她至死也不知道这些幕后的故事。历史证明这样处理是明智的,避免留下一大笑柄——另两位同志,一位是当今中国农业政策的有数权威,一位是有影响的外经外资泰斗。
  奇怪的是,现在怎么也想不起章含之档案里的只言片语,脑子里真正一片空白。现在分析,有几种可能:一是当时的注意力主要是筛选材料说明问题,目标是择要拷贝给人事部,其他都不在关心之列。二是我亲历十年“文化大革命”,那个疯狂、荒唐年代发生的一切尚历历在目,没有新鲜感,很难进入记忆。三是章含之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是是非非都与中心无关,没有兴趣多看一眼。
  章含之一生喜欢风光,不耐寂寞。令人意外的是她的遗愿:最后的归宿要回到养父膝下。在女人一生的三个角色(女儿、妻子和母亲)中,章含之最终选择了女儿。我不知道这是冥冥中的巧合,还是她潜意识中的清醒。因为,只有作为女儿,才可能是女人一生中最为安全、最为恬静的时光。只有呵护,没有惊扰,只有温情,没有风雨。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高校采取了线上教学形式应对此次危机.线上教学操作方便、资源丰富,但其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坚持性、自主性和自控性,其在促进浅层学习方面优势
面对医院日趋复杂和精细运行和管理的需求,传统的HIS系统通过系统升级来满足这些需求变得越来越吃力。为了适应现代化、智能化医院的发展需要,对HIS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采用微服务技术进行重构。通过系统重建,使HIS系统更易修改,增强系统的扩展性;同时提升系统的读写性能,使系统具备更高效的查询统计功能。通过HIS系统架构、功能的改进,促进医院快速的发展。
针对部分高校图书馆自习室座位预约管理系统存在的预约成功后不来,或者迟到早退而带来的座位空置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nRF52832单片机的座位状态(有人/无人)监测系统,对接于现
每收到一只自己喜欢的铜香炉,如果有锈垢,油污或烟灰垢,应先进行处理,再进一步研讨。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铜炉,应进行分类。根据款字可分为宣德款和私款两大类,宣德款可细分为一
在激烈竞争的电力市场中,短期负荷预测(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STLF)是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主要研究热点.针对具有高度波动性非线性信号的电力负载,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
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应用而生。以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混合式学习教学理念、香农-施拉姆传播理论为依据,以校本英语写作课程为例,构建了基于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探究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与效果,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不断提升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企业提供了便捷服务,同时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项 目集成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基本含义的基
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通信的无线测温与电压监测一体、内窥式超声波与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传感器,集成开发一套无线测温与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一体的智能环网柜,并通过试验及现场
基于互联网+构建学科资源信息平台。平台包括学科动态信息、学科特色文献、学科精品课程、学科热点追踪、学科研究机构/实验室导览、学科知名专家和学术互动交流等7个模块,对重点学科领域中科研与学习所需的资源有效整合,满足高校师生对个性化信息与知识的需求,以期促进学科建设水平提升。
目前,用户的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普遍认为数据安全是云计算环境下虚拟机动态迁移的最大阻碍,因此将针对云环境下虚拟机动态迁移安全的相关因素以及技术进行分析,为保证虚拟机进行动态迁移时客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提出采用虚拟机动态迁移安全仿真测试的方法,并结合四种虚拟机迁移策略进行分析,得出DMS-VM策略是四种策略中虚拟机迁移能量消耗最少的策略。该分析为数据安全问题提供了保障,并为云计算应用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