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研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来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ocoo_dani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知识图谱,结合文献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主题演变。结果显示:(1)发文量方面:自2017年才开始有该领域相关著作的出现,且前两年文章总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直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突破后文章发表量才大幅上升。发文机构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所,且机构间合作较少。作者分布呈分散状态,主要以零散合作为主;(2)研究热点方面:根据关键词聚类确定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共同富裕、数字鸿沟;(3)主题词演变方面: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趋势与数字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主题词从经典的“三农”工作演变为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核心乡村振兴的新兴主题,研究热点也从探究数字化乡村理论逻辑演变为更加关注实践层面应用。未来乡村振兴的重点逐渐往数字化方向倾斜,应该加强对数字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国家把创新能力的提高摆到了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把创新放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将创新发展理念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出“要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和加强管理工作,形成以国家级创新工作室为引领、省市级为主体、大力发展基层创新工作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加大对各创新工作
红色文化是具有“集体记忆”特征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承载着建党百年的历史,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国家意志性。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拉开数字化时代大幕,厘清红色文化与集体记忆的关联,以“文化”与“记忆”相结合的视角,从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专职承载者三个角度理解红色文化的历时性变化,弄清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文化集体记忆在时空关联、群体分析、可重构性、回溯与前瞻几个方面的内在价值,这对找准数字化技术与传承好
作为技术经济范式的重要新形式,数字化在关键要素、技术体系、制度框架、价值理念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基于数据要素及自然技术、社会技术、思维技术综合创新的视角构建新的分析框架,对数字化赋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对传统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正向赋能作用,其中数据要素是数字化赋能机制的基础,自然技术和思维技术的数字化创新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社
为了解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情况,使用自主研制的微型大气检测仪结合无人机研究化工园区臭氧(O3)垂直廓线,在2020年8月~2021年1月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12d无人机外场观测实验.各观测日从08:00~18:00每隔1h进行一次飞行观测,每次观测分别获得了离地面0,50,100,200,300,400,500m的O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和二氧化氮(NO2)浓度.结果表明:受气象
<正>“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以下简称青岛公交集团)始终坚持把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团结带领职工岗位建功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选树精准有思路、口碑过硬有亮点、示范引领效果强、德艺传承有梯队”
期刊
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视角出发的微观层面探究数字化的影响机理和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化背景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探讨厘清基础概念、廓清主要关系、捋清重点内容的视角,澄明数字化赋能的“何为之辨”;从明晰数字化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全面升维、数字化思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数字化技术使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呈现新特点的视角,呈现数字化赋能的“能为之思”;从分析全面
文章通过目前数字化时代对财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分析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四个构建”来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全面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正>小柯,我班上出了名的"淘气大王",学习成绩永远排在班级倒数第一。接班一个月来,我几乎天天围着他转,告状的学生、家长数不胜数——他不是把小童的帽子扔到楼下,就是把小泽打得哇哇直哭;不是拿了后面同学的文具,就是拽前面同学的头发;不是抢女生的毽子,就是拉男生的跳绳。所有老师看见他都头疼,因为他总是在课堂上大吵大叫,甚至下位招惹别人,整个课堂被他搅得乌烟瘴气,乱作
期刊
目的 构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预测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共100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梳理患儿基本人口学资料、病历等,以获取变量信息,结合诊断、分析结果,统计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