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护理研究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入院时与治疗1月后SAS评分。结果:两组入院时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存在很多不良心理表现,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了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值得采用。
  关键词:多重耐药结核;心理状态;护理
  临床将同时对异烟肼与利福平两种或者以上的抗结核药耐药结核杆菌称为多重耐药结核杆菌(MDRTB),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后,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多,身体上承受较大痛苦,更容易在心理上出现绝望、悲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极大降低了治疗依从性。由此,进一步掌握多重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探究心理状态,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对多重耐药结核的诊断标准,排除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意识及言语不清、精神障碍病例,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0.5±2.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5±2.1)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6例,年龄51~66岁,平均年龄(58.5±2.1)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2.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心理状态
  (1)焦虑、恐惧、担忧。鉴于多重耐药结核患者使用2种或以上抗结核药物无效,会使疾病治疗难度增大,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了检查与用药次数,患者会因此对病情表示担忧,长期存在紧张感,对某些症状,包括咯血、发热等表示恐惧,对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产生焦虑[1]。(2)孤独与寂寞。治疗时间延长,住院时间与随着延长,且因疾病特殊性需要隔离,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医护人员也在检查与治疗时与自己保持距离,缺少可以交流与倾诉的对象,存在孤独与寂寞感。(3)自暴自弃、自卑。病程长、化疗药物使用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副作用,这让患者丧失信心,出现不配合治疗、自我放弃、自怨自艾等表现,甚至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想为儿女徒增负担而消极等死[2]。
  1.2.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后的健康指导、用药监督与指导,告诫患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指导患者运动,以增强抵抗力,包括,太极拳、呼吸操等轻松、力度小的运动。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于以上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需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焦虑、恐惧、担忧心理状态需要耐心沟通,讲解多重耐多药结核病产生原因、治疗过程,告知患者这是治疗的必经阶段,不必过度担忧,可以通过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消除疑虑与担忧;对孤独寂寞心理状态,需要多陪伴患者,以真挚情感面对面与患者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倾听患者倾诉,可以为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发生过的有趣事件、陪伴患者观看电视节目等、阅读书籍等,消除寂寞感[3];对自暴自弃患者需要配合家属劝说与安慰,讲解治疗成功案例,介绍本院的治疗所用的药物、治疗技术、医师水平等,帮战树立起治疗信心。除了以上心理护理方法外,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比如,性格急躁、爱挑剔的患者,内心情绪需要宣泄出来,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宽容、忍让,比如,患者大声斥责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可以用微笑回应,不受患者情绪影响,继续给予周到的护理服务,长期下来,护理人员这种行为会感化患者,使患者情绪自行改善。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入院时测评1次,治疗1个月后再测评1次,由护理人员指导填写。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标准差 计量与计数,计数资料应用 检验,检验标准为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入院时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一旦确诊后,就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与其他结核病患者相比,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一方面,患者担心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担心被其他人歧视,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渴求与他人交流、倾诉自己的情绪,在这种矛盾心理下会使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长期处于孤独、寂寞、自暴自弃、紧张、焦虑的情绪中,降低了治疗依从性,对尽早康复出院非常不利。由此,对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情绪表现找出情绪变化的原因,从家属口中获知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职业、教育、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结合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使护理获得满意效果。此外,多关心、多亲近患者,与患者以一种朋友的方式交往,不管是检查还是治疗都询问患者感受,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命令、强制的方式交流,这样才能拉近与患者距离,开展有效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消除寂寞与孤独感,减轻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身体与心理较其他患者更加脆弱,需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用最真挚的情感感化患者,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贺君英.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的心理狀态和护理简介[J].中国乡村医药,2010,13(2):67.
  [2]汪湘云,徐金凤,陈俊林等.肺结核住院病人合并多重耐药菌护理分析[J].全科护理,2014(12):1095-1096.
  [3]郑飞跃,李茜,柳琳等.多重耐药结核杆菌的耐药机制及药物治疗原则[J].药品评价,2010,07(22):24-27.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我院收治的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按照入院序号和随机分配表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的护
目的:观察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5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穴位自血疗法,每隔4-7天注射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穴位自血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统计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和对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
背景/目的:  低氧微环境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许多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绒癌相比于其他肿瘤更能适应低氧微环境,因此是研究低氧适应性的重要模型。斑点状的POZ蛋白(SPOP),
处于世界管理咨询业领先地位的安盛咨询,十分关注中国咨询市场的发展,该公司将中国特别是上海视为全球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1993年安盛咨询进入中国大陆后,凭借其丰富的行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
AnIntroductionofCAACFlightStandar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一、引言中国民航飞行标准业务主要负责制定民航飞行标准的管理规章、标准,负责对航空承运人进行运行合格审
目的: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108例危重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6例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手动气囊辅助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录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n=54).甲组予以心理干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7月到2017年1月收治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