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法自然”思想下的再生资源艺术设计探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ow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再生资源为载体,将“道法自然”思想贯穿于其中进行艺术化设计与利用,让其重新产生价值来避免过度的资源浪费,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道家传统思想的注入,不仅给再生资源的艺术设计理论思想上的指导,而且赋予了其人文内涵和外观的美感,从而带动了循环设计、循环经济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和新的消费价值观,贯彻了国家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增强了国民环保意识。
  关键词:“道法自然”思想;再生资源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循环设计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人生活的提高,因此,资源过度开发及大量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由此问题带来的后果如全球气候变暖、原始森林的减少和动物栖息环境被破坏,已经形成一道世界难题摆在人类面前。目前,我国已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来限制企业生产污染环境的产品以及过度包装的产品流入市场。笔者对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解读,将“共生共荣”和“天人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再生资源的艺术设计中,将可再生资源通过艺术的再创造让其使用寿命延长并体现更多的社会价值。
  1 “道法自然”思想与再生资源艺术设计的概述
  1.1 “道法自然”思想
  道法自然,即“纯任自然,不逆自然而行”。以道家的思想來理解就是人与自然及万物都是“道”的化身,只是人与万物表现的生命形式不相同,所以“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而人则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和智慧的,所以人更是有责任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环境。中国古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有序,如何用有效措施来缓解已经被破坏的环境带来的人与自然规律的矛盾。再从“道法自然”的价值观念出发,道家把“天”与“地”作为榜样,用“柔”和“顺”去服从自然规律,在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当下有着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意义。
  1.2 “道法自然”与再生资源艺术设计的关系
  既然要“纯任自然,不逆自然而行”,那么在艺术设计的同时就需要懂得利用已有的资源学会效法自然、融入自然,所以在再生资源的艺术设计中应该注入更多的自然元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自然中感悟真正的智慧和生活哲学。人类的所有活动都要注重与大自然的关系,要让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平衡健康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道家的“万物平等”“相生相养”更是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要充分地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再创作,这样才能保护有限的资源并节省人力物力,与此同时要注意设计的作品质量与性能完好。我们可以让“道法自然”思想中追求人与自然平衡的观念给再生资源艺术设计上的引导,再生资源的艺术设计得到发展与大众的认可后,对人与自然的平衡也会起积极作用。
  2 “道法自然”思想在再生资源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 “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这句话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有机整体。这是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道家的一种生态理念。艺术家Florian和Christine发起了未来海洋工艺项目,通过在香港海岸边回收海洋漂浮的废弃物并对其调研与设计,呼吁香港市民:人与海洋密不可分,应该参与到维护海洋清洁活动中去。并与当地匠人如雕刻师和金属设计艺术家合作,将这些可用的废弃物制作成可以用作其他用途的物品;还将废弃物制品制作成可售商品,形成新的消费。将废弃材料带入可持续创新与传统工艺流程中,研究如何让它们出现在未来生活中继续使用;将工艺与材料巧妙运用,来体现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并让中国传统工艺设计与我们栖息自然环境建立更好的联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2.2 “效法自然”的装饰色彩
  将“效法自然”思想运用到再生资源艺术设计中是对自然的“仿生”,一件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创新点以外,视觉上也要有强烈的冲击力。道家思想认为人们在改造自然、创造新事物的同时,既要遵循自然本身的美,又要做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利用周边自然风光,以自然环境中的事物和规律来作为灵感进行创作,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又能让作品赋有亲切感。旧物让人想起来自己生活变迁的过程,同时让旧景观成为新景观的背景,既节约了能耗,又达成了形式美。
  2.3 朴质无华的材质造型
  《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认为,平淡简约的朴素美胜过矫揉造作的纹饰美,朴质代表的是一份自然的真诚,而纹饰则是为了掩盖事实原有的面目。这种朴素的美学思想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的产品设计越来越注重通过设计作品视觉直观感受来抚慰人在巨大压力下焦躁的情绪和紧迫感,而朴质的材料运用和简单的造型感在平淡中给人一种舒缓、清净和真实。在美国,旧木材也会被用于重新建造房屋,这些木材虽然有裂痕和木结,甚至还有一点残缺,但其木质结实,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朴实感;经过艺术家们一定的处理与装饰后,重新回到建筑中反而会有一种沧桑美和历史凝重感,无形中也增加了亲易近人的自然朴素感。
  3 “道法自然”思想下再生资源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
  3.1 助力地域文化传承及可持续发展
  景德镇以陶瓷闻名于全国,陶瓷产业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是经济的繁荣,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陶瓷废弃物越来越多,开始影响城郊土地农田,甚至破坏城市环境。面对与日俱增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传承了优良工艺的瓷都由此开始寻找解决之道,给这些陶瓷“重生”的机会。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利用这些陶瓷碎片丰富的图案色彩、不同的肌理纹路重新拼接整合设计成精美的工艺品,并作为商品二次售卖,取得了可观的销量。由于陶瓷制品具有耐腐蚀性、防潮等特点,废弃的陶瓷碎片还被用于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将人的创造与自然相融合,如当地公园的小雕塑、公园的道路、河道的护堤,都有陶瓷废弃物碎片拼接运用的元素。这些形态不同的瓷是一种城市符号,降低了建设这些公共设施的经济成本,行人游客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陶瓷元素,这更是无形中推动了当地的地域文化传承。国家大力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能支撑当代人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又不影响后代生存发展所需,陶瓷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方法就体现了这一原则,也践行了我国绿色发展理念。
  3.2 推动循环设计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设计最基本的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原材料的价值如结构、形态、化学性质,从而达到材料的反复使用,即从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到再生设计的过程。循环经济即是人在生产消费活动中,把传统的消耗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导转型为生态型经济。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善待万物”的理念更是渗透到日本的循环设计中,并且这种循环设计的发展规模扩大后需要在回收与加工时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以便及时回收资源,从而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商品从生产到回收再加工的流程设计也会更健全,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形成新的经济价值观。发展循环设计和循环经济更多的是为了通过合理、充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更重要的是要让“物尽其用”的理念引导人们走向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3.3 加强国民环保意识普及环境教育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根基,道家重视人与环境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对建设生态文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家也对环保加大了宣传力度,比如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到再生利用的行业中,不少商家甚至物流都使用可循环利用包装盒。这些商品包装流入市场也会作为媒介将再生资源设计的概念普及,有助于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再生资源的艺术设计可以通过材质设计的新颖性,注入传统文化理念来进行设计,让大众青睐。未成年人如果从小就接触绿色环保的设计产品,这能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暗示作用,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无形中实现教育功能。从小就树立起节约环保的意识对他们今后的行为会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卢菲菲,陈秋媛.浅析绿色产品设计[J].工业设计,2018(08).
  [2] 戴萌.城市再生资源的艺术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05).
  [3] 温昕,金晓雯.艺术设计中的废弃物再生[J].绿色科技,2017(06).
  [4] 何彤.包装废弃物的艺术再现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10):1-3.
  作者简介:刘洁(1995—),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艺术。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习后进生时刻困绕着我校的教学,后进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这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我们要正确认识他们,也许他们由于天赋不好,可能暂时学业成绩相对落后一些,可是我们无法预测他们的未来,爱迪生不就成了发明家了吗?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请您注意:需要关怀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现代汉语中,数量短语中的物量短语一类在作修饰语受语境不明确、词语搭配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会出现歧义现象,我们可以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方法,利用具体语料以及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山上,不知山下的时光。  那惊惶跳起的小动物,转瞬不见。  而青苔,惯于把鹿道上的蹄印掩盖。  黄昏,我在木屋里趺坐  细小的尘埃  无法左右自己,因为光柱的消失而遁于无形。  我先是听到了整座山的空寂,树叶的凋落  然后,才是水壶里的沸鸣。  星云汹涌,在无边的夜空里展开  宇宙忙于自身的建造与毁坏  并不怜悯任何孤单的个体。  (选自本刊2019年第一期“江南风”栏目)  苏野品读:  一首确
期刊
“你好!这边是广场售楼处,我们在地铁口新推了一批商铺,价格一万八左右……”像这样的骚扰电话你一天能接到几个?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该中心收到的举报涉嫌骚扰电话月均量约1.6万件次。  电话销售是当今一些企业惯用的销售手段,也是骚扰电话重要来源。近日,记者采访了曾在房地产电销公司工作的内部人员,揭秘“谁在打、怎么打、打给谁”文一骚扰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