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H和IF2群体检测油菜产量QTL

来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产量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也是油菜遗传改良最重要的目标性状.本研究以欧洲冬性油菜品种EXPRESS和中国半冬性油菜品系SWU07构建了包含261个株系的双单倍体(DH,doubled haploid)群体和234个株系的永久F2(IF2,immortalized F2)群体,并在中国和德国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年份环境条件下检测油菜产量性状QTL.结果 显示,DH群体在中国2年环境下和德国1年环境下共检测出18个QTL,IF2群体在2年环境下共检测出15个QTL,分布在13条连锁群上,分别为A1、A2、A3.1、A3.2、A7.1、A7.2、A9、C1、C3、C4、C5、C8和C9连锁群,揭示2.27%~16.93%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A2、A3.1、A7.1、A9和C5连锁群上的6个位点可以在不同环境或者不同群体中被重复检测到,代表较为可信的产量性状连锁位点.本研究鉴定获得的这些QTL将为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用信息.
其他文献
萱草是重要宿根花卉,花朵寿命短暂,亟待遗传改良.为了研究萱草中克隆到的一个衰老相关NAC转录因子,通过一系列软件分析,明确了该转录因子的基本属性;通过清水对照和环己酰亚胺(CHI)涂抹花器官处理,研究了该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NAC基因长1 047 bp,预测蛋白质由3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备NAC转录因子的共有结构域和保守基序,将其命名为HhNAC1.系统进化树分析认为HhNAC1与NAC29亚类转录因子进化距离近,可能具备相似的基因功能.表达分析显示HhNAC1在衰老的花萼、花瓣中表达量急
以绿豆\'绿丰5号\'为材料,研究15℃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50 mg·L-1烯效唑(S3307)对初花期叶片碳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S3307能够显著增强低温胁迫下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α-淀粉酶活性,同时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中性转化酶(NI)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影响不显著;促进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积累,降低果糖含量;抑制丙
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是植物抵抗高温胁迫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利用RT-PCR的方法从大白菜中克隆了一个受热胁迫诱导显著上调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BrHSF16.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810 bp,预测编码26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rHSF16与AtHSFA7a处于同一分支,并且在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上高达74.91%,从而暗示二者在功能上也具有相似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BrHSF16基因可明显提高转基因植株
本研究以大豆栽培品种\'中黄13\'为试验材料,采用大豆幼苗期盐逆境处理外加氯通道抑制剂(Zn2+)的方法,分析Zn2+对栽培大豆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呈浅波状;气孔器为无规则型,下表皮气孔器多于上表皮,且靠近叶脉和表皮毛处的气孔数量明显多于叶片其他部位.盐逆境下,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和厚度均增加,叶片小而厚,叶片形态性状(叶片长度、宽度、面积和周长)参数均下降,外加Zn2+后以上参数均上升,介于对照和盐处理组之间.表皮细胞较对照组小,但垂周壁式样仍为浅波状,叶脉
长江流域冬油菜播种期常发生田间渍水,严重影响种子出苗成苗甚至造成出苗失败.深入研究种子萌发出苗期对渍水的反应并建立可靠的耐渍性鉴定方法,对于油菜耐渍品种选育和抗渍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前期探明胚根伸长期是油菜种子萌发出苗对渍水最敏感的阶段的基础上,以23个在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3种方法对胚根伸长期耐渍性进行鉴定,根据种子出苗情况评价其耐渍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耐渍性不同品种出苗对渍水时间的反应,以及浸种液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含量、钾钠离子浓度、种子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
穗轴粗和出籽率均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选择整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的先验信息是提高性状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309份玉米自交系穗轴粗和出籽率表型和基因分型测序技术获得的基因型数据,研究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BLUP,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贝叶斯A(Bayes A)和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RKHS,reproducing kernel Hi
衣分是影响棉纤维产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高衣分棉花陆海渐渗系材料MBI7747-14和中棉所45为亲本,构建包含2403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挑选衣分性状极端单株构建2个混池,采用BSA-seq方法进行衣分相关基因定位分析.结果 表明,在D2染色体上得到4个置信指数高于95%的候选区间,4个区间共包含236个基因,总长度为5.47 Mb.在以上基因中,200个基因中含有SNP,190个基因中含有InDel,其中70个基因含有非同义突变位点.通过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筛选出19个可能与衣分相关的候选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麦(Hordeum vulgate)小孢子离体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细胞核DNA倍性水平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麦\'花30\'和\'甘啤1405\'小孢子愈伤组织细胞在诱导培养第6天时已发生自发加倍,二倍体细胞数目随着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步增加趋势.后期分化时,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再生植株所占比率分别为7.8%、85.5%、6.7%.两份材料的愈伤产量无明显差异,绿苗分化频率差异显著.结论:大麦小孢子愈伤组织细胞的自发加倍发生在多细胞结构形成(第6天)
葡萄(Vitis vinifera)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存在三个可变剪切本,本文主要研究了VvCOMT(XP019071814.1)的表达特性及其在褪黑素和阿魏酸合成上的功能.结果表明,VvCOMT与番茄和拟南芥COMT同源性在80%以上.VvCOMT在果肉和种子表达量较高,果实成熟过程中,VvCOMT在果皮中表达量逐渐下降,在种子中呈上升趋势.在果实成熟过程中,VvCOMT表达水平与褪黑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拟南芥叶片和葡萄愈伤组织中过量表达VvCOMT,均能促进褪黑素和阿魏酸合成,并
FAR1/FHY3是由转座酶衍生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它通过调控下游基因表达,进而在植物光响应、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有关FAR1/FHY3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为了探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FAR1/FHY3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到27个FAR1/FHY3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家族可分为7个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