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了实际工程,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过程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空心楼盖;GBF高强薄壁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解决措施
在国内,无梁结构体系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建筑结构新技术,已被国家列为火炬计划,建设部2004年将其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笔者结合实际工程,对埋入式内模采用筒芯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河源市某大楼项目总建筑面积7250m2,框架6层,建筑物总高度23.8m,空心楼板厚分别有180mm、210mm、240mm,GBF管直径有100mm、120mm、150mm,最大跨度短向8.4米、长向9.4米,使用部位1~6层。本工程设计应用的是GBF管,它的技术原理为:在楼板内按设计间距预埋高强复合薄壁管(GBF空心管)作永久性芯模的形式,在不取出内管的情况下浇灌混凝土,从而形成类似单向小“工”字形密肋梁受力的现浇多孔空心板,预埋的空心管起到了现浇混凝土内部模板的作用。
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满堂承重脚手架搭设→模板支设→绑扎梁钢筋→绑扎板下层钢筋网片→空心管布设、固定→板上层钢筋网片绑扎→隐蔽验收检查→浇筑混凝土→找平压光→模板拆除
2.2原材料的选用及检验
(1)内模
用于本工程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内模为GBF高强薄壁管,生产厂家为某轻质建材有限公司。进场后,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不超过5000件作为一个检验批,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每个检验批随机抽取20件,进行长度、外径、端面垂直度、平直度、不圆度等的尺寸偏差检验,然后在建设或监理单位人员见证下送有检测资质的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复试,检验其物理性能(径向抗压荷载)是否满足设计及规程要求,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确保了原材料的质量关。
(2)其他原材料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采用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材料。进场检验依据技术规程要求施工,监理单位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样复试。
2.3施工要点
(1)GBF管现场堆放与吊运。GBF管运输到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自上而下(以免滚滑发生危险)、轻拿轻放的原则进行卸车、搬运、叠堆,严禁抛掷。GBF管到场后应尽量避免临时堆放和二次搬运。
(2)GBF管堆放場地须平整、坚实、干净。
(3)GBF管应按规格型号分类平卧又叠层堆放,两侧用木块限位,以免滚滑发生危险。堆放高度不应超过6层(管径大于Ø300,则要依次减少层数)。
(4)GBF管叠堆后应作储放标志,并应设禁止标志禁止人员攀爬管堆。
(5)GBF管吊运时应采用吊笼(箱)吊运。吊笼(箱)内GBF管堆放高度也不应超过1600mm,严禁直接采用钢筋绳绑扎GBF管进行吊运。
(6)GBF管被吊运到安装层面后应及时排放,不宜再叠层堆放,以防下滑伤人。
2.4 GBF管安装
(1)梁钢筋和楼板底筋绑扎完毕后,用钢卷尺测量实际铺设GBF管空间尺寸,分隔点用石笔在底筋上划线,整齐地排放控制下翼缘的方钢管,排管时拉线调直后再固定。
(2)由于GBF管为密实的圆形中空管,在浇筑混凝土时因振动棒的振动和GBF管本身的浮力(混凝土塌落度越大浮力就越大)而导致GBF管带动楼板底筋上浮。为确保钢筋不整体上浮,必须采用14#铁丝每间隔1.0~1.2m距离扣在底层钢筋交叉点上,并穿过模板锚固在模板钢筋架上扣紧,在四边及转角处加固时应适当加密,以确保楼板钢筋不整体上浮。
(3)为控制GBF管水平滑移,方钢管上按布管图间距安放钢筋限位U型卡,以防止绑面筋或浇筑混凝土时GBF管挤靠在一起而造成混凝土板底蜂窝和孔洞。
(4)抗浮铁丝是GBF管控制上浮的关键,既能保证GBF管纵横间距的正确与控制GBF管上浮,又能防止管子带动底层筋网片的上浮。抗浮铁丝应安装在GBF管两端20cm左右处。如遇预埋件、管线、接线盒等则适当调整。
(5)GBF管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或布管图进行排管,确保GBF管管间、顺管间距、上下翼缘厚度及GBF管与暗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排管应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6)排布GBF管时,应按GBF管结构布置图施工。如设计未作要求,宜将其与最靠近梁、墙钢筋的净空间距调为50mm左右,与预留孔洞的净空间距调为50mm。
(7)GBF管下的预留管线盒、预埋管线交叉点应尽可能布置在管间肋位置,必要时该位置的GBF管可断开或在GBF管管身锯缺口并堵填,让出管线位置。管线特别集中的大面积处以小直径GBF管填满。
(8)管安装完成过程中如有因施工人员、设备、材料压破管身造成局部破损,须对破损处用塑料布、水泥包装、封口胶带等进行封补、填塞,孔洞较大时可先于孔内内塞塑料布、水泥包装袋之类材料,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水泥进入管内。
(9)吊运楼板面筋要轻放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捆钢筋不直接堆放在GBF管上。
(10)GBF管安装完成后须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并作好GBF管质量验收记录。(详见技术规程)
2.5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楼层的施工线路按图1所示。
图1 混凝土施工线路图
(1)现浇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为:14~16cm,石子粒径为:5~30mm。
(2)泵管或其它施工工具不可直接放置在薄壁管上,可以垫脚手板或在GBF管间缝隙处安放支撑。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护GBF管避免硬质物体直接冲击GBF管。
(3)混凝土下料时不宜太猛,也不可太多。当GBF板厚超过25cm时,混凝土应分两层浇筑,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4)混凝土的浇筑应沿平行于薄壁管方向进行,若沿垂直薄壁管方向下料时,也得沿管方向振捣,不可多点围合式浇筑。
(5)浇筑混凝土时,应安排安装GBF管工人随浇筑作业及时修补、调整薄壁管。
(6)浇筑混凝土空心楼盖时,暗梁或大梁处可用普通振动棒,管与管间肋处应严格采用插入式小振动棒(直径35mm)进行振捣,面层混凝土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先将插入式振动器在管间缝隙中振捣,不宜直接接触压薄壁管进行振捣,管间混凝土密实后可采用平板式振动器随振随找平,随捣随抹。
(7)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GBF管是否有上浮现象,特别是靠近梁边的GBF管,一旦有上浮,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待采取加固抗浮的措施后再继续作业。
(8)在混凝土未浇筑前,避免直接踩踏筒芯造成破碎,降低空心板空心率。可采用定型马凳搭设便道,供施工人员行走,同时也可做混凝土输送管的支架。大面积铺管时,应采取临时桥板铺设方法。施工中,应做到严禁施工人员直接踩踏钢筋及筒芯,严禁机具压踏碰撞筒芯,防止筒芯发生位移、变形或堵头松动,而影响工程质量。
3.结束语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该项目部始终坚持“树立意识、遵循程序、加强管理、严格制度”的方针,通过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设计部门的及时指导、监理单位的严格把关,从目前施工情况看,本工程应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已取得成功,工程主体结构被评为市级优质结构工程。
参考文献:
[1] 徐能煊,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与生活,2011.01
[2] 陈红伟, 关于GBF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的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05
关键词:混凝土空心楼盖;GBF高强薄壁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解决措施
在国内,无梁结构体系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建筑结构新技术,已被国家列为火炬计划,建设部2004年将其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笔者结合实际工程,对埋入式内模采用筒芯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河源市某大楼项目总建筑面积7250m2,框架6层,建筑物总高度23.8m,空心楼板厚分别有180mm、210mm、240mm,GBF管直径有100mm、120mm、150mm,最大跨度短向8.4米、长向9.4米,使用部位1~6层。本工程设计应用的是GBF管,它的技术原理为:在楼板内按设计间距预埋高强复合薄壁管(GBF空心管)作永久性芯模的形式,在不取出内管的情况下浇灌混凝土,从而形成类似单向小“工”字形密肋梁受力的现浇多孔空心板,预埋的空心管起到了现浇混凝土内部模板的作用。
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满堂承重脚手架搭设→模板支设→绑扎梁钢筋→绑扎板下层钢筋网片→空心管布设、固定→板上层钢筋网片绑扎→隐蔽验收检查→浇筑混凝土→找平压光→模板拆除
2.2原材料的选用及检验
(1)内模
用于本工程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内模为GBF高强薄壁管,生产厂家为某轻质建材有限公司。进场后,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不超过5000件作为一个检验批,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每个检验批随机抽取20件,进行长度、外径、端面垂直度、平直度、不圆度等的尺寸偏差检验,然后在建设或监理单位人员见证下送有检测资质的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复试,检验其物理性能(径向抗压荷载)是否满足设计及规程要求,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确保了原材料的质量关。
(2)其他原材料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采用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材料。进场检验依据技术规程要求施工,监理单位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样复试。
2.3施工要点
(1)GBF管现场堆放与吊运。GBF管运输到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自上而下(以免滚滑发生危险)、轻拿轻放的原则进行卸车、搬运、叠堆,严禁抛掷。GBF管到场后应尽量避免临时堆放和二次搬运。
(2)GBF管堆放場地须平整、坚实、干净。
(3)GBF管应按规格型号分类平卧又叠层堆放,两侧用木块限位,以免滚滑发生危险。堆放高度不应超过6层(管径大于Ø300,则要依次减少层数)。
(4)GBF管叠堆后应作储放标志,并应设禁止标志禁止人员攀爬管堆。
(5)GBF管吊运时应采用吊笼(箱)吊运。吊笼(箱)内GBF管堆放高度也不应超过1600mm,严禁直接采用钢筋绳绑扎GBF管进行吊运。
(6)GBF管被吊运到安装层面后应及时排放,不宜再叠层堆放,以防下滑伤人。
2.4 GBF管安装
(1)梁钢筋和楼板底筋绑扎完毕后,用钢卷尺测量实际铺设GBF管空间尺寸,分隔点用石笔在底筋上划线,整齐地排放控制下翼缘的方钢管,排管时拉线调直后再固定。
(2)由于GBF管为密实的圆形中空管,在浇筑混凝土时因振动棒的振动和GBF管本身的浮力(混凝土塌落度越大浮力就越大)而导致GBF管带动楼板底筋上浮。为确保钢筋不整体上浮,必须采用14#铁丝每间隔1.0~1.2m距离扣在底层钢筋交叉点上,并穿过模板锚固在模板钢筋架上扣紧,在四边及转角处加固时应适当加密,以确保楼板钢筋不整体上浮。
(3)为控制GBF管水平滑移,方钢管上按布管图间距安放钢筋限位U型卡,以防止绑面筋或浇筑混凝土时GBF管挤靠在一起而造成混凝土板底蜂窝和孔洞。
(4)抗浮铁丝是GBF管控制上浮的关键,既能保证GBF管纵横间距的正确与控制GBF管上浮,又能防止管子带动底层筋网片的上浮。抗浮铁丝应安装在GBF管两端20cm左右处。如遇预埋件、管线、接线盒等则适当调整。
(5)GBF管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或布管图进行排管,确保GBF管管间、顺管间距、上下翼缘厚度及GBF管与暗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排管应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6)排布GBF管时,应按GBF管结构布置图施工。如设计未作要求,宜将其与最靠近梁、墙钢筋的净空间距调为50mm左右,与预留孔洞的净空间距调为50mm。
(7)GBF管下的预留管线盒、预埋管线交叉点应尽可能布置在管间肋位置,必要时该位置的GBF管可断开或在GBF管管身锯缺口并堵填,让出管线位置。管线特别集中的大面积处以小直径GBF管填满。
(8)管安装完成过程中如有因施工人员、设备、材料压破管身造成局部破损,须对破损处用塑料布、水泥包装、封口胶带等进行封补、填塞,孔洞较大时可先于孔内内塞塑料布、水泥包装袋之类材料,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水泥进入管内。
(9)吊运楼板面筋要轻放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捆钢筋不直接堆放在GBF管上。
(10)GBF管安装完成后须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并作好GBF管质量验收记录。(详见技术规程)
2.5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楼层的施工线路按图1所示。
图1 混凝土施工线路图
(1)现浇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为:14~16cm,石子粒径为:5~30mm。
(2)泵管或其它施工工具不可直接放置在薄壁管上,可以垫脚手板或在GBF管间缝隙处安放支撑。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护GBF管避免硬质物体直接冲击GBF管。
(3)混凝土下料时不宜太猛,也不可太多。当GBF板厚超过25cm时,混凝土应分两层浇筑,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4)混凝土的浇筑应沿平行于薄壁管方向进行,若沿垂直薄壁管方向下料时,也得沿管方向振捣,不可多点围合式浇筑。
(5)浇筑混凝土时,应安排安装GBF管工人随浇筑作业及时修补、调整薄壁管。
(6)浇筑混凝土空心楼盖时,暗梁或大梁处可用普通振动棒,管与管间肋处应严格采用插入式小振动棒(直径35mm)进行振捣,面层混凝土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先将插入式振动器在管间缝隙中振捣,不宜直接接触压薄壁管进行振捣,管间混凝土密实后可采用平板式振动器随振随找平,随捣随抹。
(7)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GBF管是否有上浮现象,特别是靠近梁边的GBF管,一旦有上浮,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待采取加固抗浮的措施后再继续作业。
(8)在混凝土未浇筑前,避免直接踩踏筒芯造成破碎,降低空心板空心率。可采用定型马凳搭设便道,供施工人员行走,同时也可做混凝土输送管的支架。大面积铺管时,应采取临时桥板铺设方法。施工中,应做到严禁施工人员直接踩踏钢筋及筒芯,严禁机具压踏碰撞筒芯,防止筒芯发生位移、变形或堵头松动,而影响工程质量。
3.结束语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该项目部始终坚持“树立意识、遵循程序、加强管理、严格制度”的方针,通过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设计部门的及时指导、监理单位的严格把关,从目前施工情况看,本工程应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已取得成功,工程主体结构被评为市级优质结构工程。
参考文献:
[1] 徐能煊,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与生活,2011.01
[2] 陈红伟, 关于GBF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的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