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炮制前后地骨皮乙素含量变化研究

来源 :时珍国医国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地骨皮中地骨皮乙素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炮制前后地骨皮乙素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骨皮乙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Aq(4.6 mm×250 mm,5μm),甲醇-0.2%三氟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 ℃.结果 地骨皮乙素在24.3040 μg/mL~1.215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n =6),精密度试验RSD为0.07%,重复性试验平均含量为3.6870%,RSD为1.50%,稳定性试验RSD为0.13%,平均回收率为101.53%,RSD为1.73%.结论 地骨皮乙素含量随着淘洗次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干燥方法对地骨皮乙素含量影响较大,地骨皮乙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为地骨皮药材和饮片质量控制和评价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蚕沙不同炒制品中黄酮类和氨基酸类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MS/MS法)对生蚕沙、炒黄蚕沙、炒焦蚕沙、炒炭蚕沙中2种黄酮类(紫云英苷、异槲皮苷)、1种有机酸(奎宁酸)、1种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和6种氨基酸(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进行含量测定,选择色谱柱CAPCELL PAK C18 MGIII(2.0mm×150mm,3μm),流动相10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A)-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2min,5% B
为探究生物炭对氮磷物质吸附作用机制,该文通过研究生物炭对氮磷纯溶液pH和可溶性物质(TDS)的影响规律,分析生物炭对氮磷吸附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添加生物炭的氮溶液pH和TDS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生物炭对氮磷溶液pH和TDS的影响受溶液浓度和炭添加量共同影响.杨木炭对正磷酸盐去除率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生物炭对铵态氮去除率随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较高的溶液浓度和生物炭量不利于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生物炭对氮磷吸附受溶液特性、炭特性、溶液浓度和炭添加量等多种因素影响,竹炭可用于对可溶性氮的吸附去除,杨木
文章以煤矸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响应面方法,优化改性煤矸石制备条件,通过负载壳聚糖制备新型复合颗粒吸附材料.采用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平衡曲线和热力学模型拟合原煤矸石、改性煤矸石和复合煤矸石3种材料对Cr(Ⅵ)的吸附特性,并结合XRF、TG-DSC、XRD及SEM分析表征手段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 表明,缺氧条件下,煅烧温度698℃、煅烧时间28 min、煤矸石/ZnCl2质量比为20:13时制得的改性煤矸石对Cr(Ⅵ)的去除率最大;当壳聚糖/改性煤矸石质量比为0.09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