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东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E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域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主产省份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0.5,多数省份的规模比较优势在波动中提升,但2015年以后都有所下降;青海、甘肃等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生产投入和农业科技对三种比较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植条件仅正向影响显著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经济水平仅正向显著影响规模比较优势,而种植规模是一把“双刃剑”,自然禀赋和政策支持对任一比较优势的影响均为正,但不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骨科医用耗材一体化管理体系,帮助公立医院更好地适应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ina Healthcare Security-Diagnosis Related Groups,CHS-DRG)政策落地实施。方法 运用系统法、归纳法分析骨科医用耗材的管理难点和风险点,探讨骨科耗材的精细化管理举措,通过严格准入管理、建立骨科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骨科耗材二级库,实现耗材信息互联互通,
期刊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机构面临着控制医疗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压力。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对于控制成本和财务风险至关重要。随着医用耗材规格种类越来越多,传统医用耗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本文介绍应用医用耗材SPD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改变结算方式、优化供应商管理体系及构建“零库存”管理模式等措施,有效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期刊
<正>一、基于现代供应链的供电企业仓储配送智慧管理实施背景仓储配送是现代供应链建设运营的关键环节,也是物资供应保障的硬件支撑,发挥着缓解供需矛盾、及时响应需求的本质作用。随着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智慧化化发展、"大云物移智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降成本、降风险、提效率"等管理要求的提出,仓储配送管理创新既拥有了实施条件和技术支撑,
会议
为了避免火炬系统消烟蒸汽凝结水对火炬系统运行的危害,分析了某聚丙烯生产厂消烟蒸汽消耗大的原因,并提出对消烟蒸汽进行分程控制的改进措施,从实施效果来看,分程控制降低了蒸汽量。本次改进适应工艺要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期刊
目的 探讨骨科术中植入耗材的供应—加工—配选(supply processing distribution, SPD)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骨科术中植入耗材的SPD信息管理系统建于2020年3月,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SPD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的296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SPD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前的28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耗材管
期刊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用耗材SPD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构建风险模型。方法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结合鱼骨图(因果)分析法作为工具,探究医用耗材SPD模式的风险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法进行风险类型调研,结合描述性统计方法计算风险系数。结果 风险由高到低依次是法规风险(RPN=27.24),其次是信息系统风险(RPN=24.41)、第三方管理风险(RPN=23.42)、院内管理
期刊
桑椹(Fructus Mori)是桑科桑属植物桑树的果穗,又称桑果、桑枣等,广泛种植于温带至亚热带地区。成熟桑椹汁液饱满、酸甜适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中国医学界享有“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的美誉。此外,桑椹还具有抗微生物、抗高血糖、抗高脂血症、抗炎等药理学作用。中国是桑树种植面积最高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桑椹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但由于桑椹极难运输和储存,且加工方式较为单一,
学位
分析带量采购政策背景下医院骨科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探索医院骨科管理模式的升级方案。以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为例,阐述了其管理模式的创新,降低了骨科管理存在的潜在风险,而且在骨科产品实物管理、信息管理、服务管理层面均有成效提升。
期刊
针对传统骨科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五码合一的骨科医用耗材管理模式,该模式可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骨科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可为其他医院骨科医用耗材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的能源战略正面临着重大转型,高校能源化工类专业的立体改造迫在眉睫。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聚焦新能源领域,以可再生能源化工、化学储能工程、二氧化碳转化利用为发展方向,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符合认证标准的“双碳”特色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科研创新队伍,实施基于新工科立体改造协同作用的“双碳”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工作对推进高校的新工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