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移动互联网成了新兴媒体发展的载体,每一个普通人不但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这就给有价值信息分拣和再度深层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注意力的分散,想要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并保持稳定的受众群体,媒体人在浅阅读里要不停挖掘新深度。
关键词:速读时代;传统媒体变革;编辑方向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27-02
现代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各自为政的江湖格局被互联网,更准确地说已经被移动互联网撕开一个大口。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事件第一时间的参与者和报道者,每个人也都能成为第一时间的阅读者。无线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把阅读方式做了一次全新整合。作为昔日媒体的主流介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无不向智能手机靠拢,摆弄在我们手中方寸之间的手机已经大规模地开始代替了电脑的作用。因为更便捷,更直接,人们已经习惯了在智能手机里进行浅阅读。苹果手机的兴起,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最致命的对手很可能埋伏在行业之外。若干年前,我们的手里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的功能仅止步于打电话、发短信、发彩信,当手机报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认为那只不过是报纸的精编形式,对传统媒体无法构成威胁。而当智能手机出现,猛然打破了手机、电脑、媒体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规则,来势汹汹。智能手机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里面每天带来的信息量是庞大的,几乎包容了各个层面,让人对它形成依赖,进而捆绑住了人们的视线。
把手机当电脑设计的人赢了,改变了全世界;做复印机起家的佳能把柯达逼上了破产的道路。这些都说明,不能小看外行,因为它一旦进攻就是要颠覆你的。对于传统媒体也一样,不能小看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崛起,只有顺应它,积极改善自己的攻守策略才能在这样一场混战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和疆土。
传统媒体组建了自己的网上突击队,让所有编辑记者齐上阵,注册官方账号,在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版面的新闻,保持和微信微博的读者互动,甚至把自己日常生活也穿插发布其中,让读者对新闻人有亲切感,形成一种亲切的、熟悉的、朋友般的阅读。每一条信息里尽量多地增加新闻含量,启用长微博和长微信。
因为区别于普通的报纸版面,网络的微博页面一定要活化版式,用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当然,图片本身就已经具有一定的新闻语言。随着浅阅读的到来,一定要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图片在一篇文章里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大小不同照片在一个新闻事件里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安排是否妥当用途是否准确对新闻事件的解读都有直接作用。
在文字的运用上,简捷的写作,符合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的特征,人们有时候追求的是一种暂时的心理取悦和短期的信息摄取。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谁能够在统一发声的时候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特色的文字表达,谁就是赢家。所以,编辑要根据不用新闻题材的内容对稿件进行编辑,把精彩的提要单独列出来,能让阅读的人在第一时间看到,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同时要对新闻事件整合整理,进行更细致的拆分、组合,尽可能地方便阅读。很有可能以后更多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只拿iPad或者手机看报纸。
浅阅读里面其实也能做出新深度。网络上对于某一新闻事件的发布快,但对文字的编辑、排版、制作后期加工的时间等于零。对于专业新闻记者这方面的职业素养可以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对很多重大突发事件做出专业分析和发布,比如在2011年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一位职业摄影师在现场开始发布微博报道。2012年7月的北京大雨,北京各级官方网站同时对于路况、救援情况多及时播报发布,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微博直播极大地提高了突发事件传播速度,成为公众快速了解信息的首选平台。将新闻事件跟进全面报道,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浅阅读新深度,媒体可以最直接地把自己鲜明观点传递出来,贴近民生关注民情。媒体之间的强强联手也可以全面迅速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对专家学者的微访谈,对热点新闻的微评论,对重大事件的微直播,多维度报道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在另一个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江湖上,把媒体的力量发挥极致,以展现事件的全貌。
浅阅读是立体化传播格局里的主要表现形式,浅阅读的读者范畴也在逐渐扩大。有统计资料显示,年轻人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是18个月,他们会把手机转给自己父母,而若干年后,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网络资费更低,老年人也将进入大屏智能手机时代,浅阅读或成为一种全民获取新闻的方式。
传统媒体正在搭建矩阵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传播模式。话语的多元化,给受众信息分拣带来了一些麻烦,公信力较高的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是受关注比较多的群体,他们的转发和评论是让信息扩散的动力,在新媒体时代,他们的话语权似乎赢得了比传统媒体更广泛的关注度,也更容易成为热点新闻事件总的发声主体。他们的声音和观点引领着受众的视线,但最近出现的微博“大V”伙同一些事件炮制者在网上制造假新闻推波助澜吸引公众视线的报道让我们重新审视网络舆论环境。这样的事件再次说明,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介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重要性,对于新闻采写的职业素养保证了事件真实性和报道角度和尺度。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必须告别以往陈旧的写作模式,更需要在网络上赢得自己的一片阵地,在固有的写作方式下推陈出新,让浅阅读也具有新深度,为新闻报道营造一个新方式,这也是新闻人在新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在我们面对更多APP,更多网络新闻客户端的时候,传统媒体面对的是一直在变化的新媒体生态环境,除了积极参与其中,把浅阅读做好新深度是一把利剑,护卫着自己的江湖地位。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简介:王晨辉(1972-),女,天津人,编辑,从事新闻研究。
关键词:速读时代;传统媒体变革;编辑方向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27-02
现代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各自为政的江湖格局被互联网,更准确地说已经被移动互联网撕开一个大口。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事件第一时间的参与者和报道者,每个人也都能成为第一时间的阅读者。无线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把阅读方式做了一次全新整合。作为昔日媒体的主流介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无不向智能手机靠拢,摆弄在我们手中方寸之间的手机已经大规模地开始代替了电脑的作用。因为更便捷,更直接,人们已经习惯了在智能手机里进行浅阅读。苹果手机的兴起,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最致命的对手很可能埋伏在行业之外。若干年前,我们的手里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的功能仅止步于打电话、发短信、发彩信,当手机报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认为那只不过是报纸的精编形式,对传统媒体无法构成威胁。而当智能手机出现,猛然打破了手机、电脑、媒体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规则,来势汹汹。智能手机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里面每天带来的信息量是庞大的,几乎包容了各个层面,让人对它形成依赖,进而捆绑住了人们的视线。
把手机当电脑设计的人赢了,改变了全世界;做复印机起家的佳能把柯达逼上了破产的道路。这些都说明,不能小看外行,因为它一旦进攻就是要颠覆你的。对于传统媒体也一样,不能小看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崛起,只有顺应它,积极改善自己的攻守策略才能在这样一场混战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和疆土。
传统媒体组建了自己的网上突击队,让所有编辑记者齐上阵,注册官方账号,在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版面的新闻,保持和微信微博的读者互动,甚至把自己日常生活也穿插发布其中,让读者对新闻人有亲切感,形成一种亲切的、熟悉的、朋友般的阅读。每一条信息里尽量多地增加新闻含量,启用长微博和长微信。
因为区别于普通的报纸版面,网络的微博页面一定要活化版式,用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当然,图片本身就已经具有一定的新闻语言。随着浅阅读的到来,一定要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图片在一篇文章里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大小不同照片在一个新闻事件里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安排是否妥当用途是否准确对新闻事件的解读都有直接作用。
在文字的运用上,简捷的写作,符合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的特征,人们有时候追求的是一种暂时的心理取悦和短期的信息摄取。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谁能够在统一发声的时候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特色的文字表达,谁就是赢家。所以,编辑要根据不用新闻题材的内容对稿件进行编辑,把精彩的提要单独列出来,能让阅读的人在第一时间看到,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同时要对新闻事件整合整理,进行更细致的拆分、组合,尽可能地方便阅读。很有可能以后更多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只拿iPad或者手机看报纸。
浅阅读里面其实也能做出新深度。网络上对于某一新闻事件的发布快,但对文字的编辑、排版、制作后期加工的时间等于零。对于专业新闻记者这方面的职业素养可以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对很多重大突发事件做出专业分析和发布,比如在2011年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一位职业摄影师在现场开始发布微博报道。2012年7月的北京大雨,北京各级官方网站同时对于路况、救援情况多及时播报发布,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微博直播极大地提高了突发事件传播速度,成为公众快速了解信息的首选平台。将新闻事件跟进全面报道,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浅阅读新深度,媒体可以最直接地把自己鲜明观点传递出来,贴近民生关注民情。媒体之间的强强联手也可以全面迅速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对专家学者的微访谈,对热点新闻的微评论,对重大事件的微直播,多维度报道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在另一个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江湖上,把媒体的力量发挥极致,以展现事件的全貌。
浅阅读是立体化传播格局里的主要表现形式,浅阅读的读者范畴也在逐渐扩大。有统计资料显示,年轻人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是18个月,他们会把手机转给自己父母,而若干年后,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网络资费更低,老年人也将进入大屏智能手机时代,浅阅读或成为一种全民获取新闻的方式。
传统媒体正在搭建矩阵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传播模式。话语的多元化,给受众信息分拣带来了一些麻烦,公信力较高的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是受关注比较多的群体,他们的转发和评论是让信息扩散的动力,在新媒体时代,他们的话语权似乎赢得了比传统媒体更广泛的关注度,也更容易成为热点新闻事件总的发声主体。他们的声音和观点引领着受众的视线,但最近出现的微博“大V”伙同一些事件炮制者在网上制造假新闻推波助澜吸引公众视线的报道让我们重新审视网络舆论环境。这样的事件再次说明,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介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重要性,对于新闻采写的职业素养保证了事件真实性和报道角度和尺度。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必须告别以往陈旧的写作模式,更需要在网络上赢得自己的一片阵地,在固有的写作方式下推陈出新,让浅阅读也具有新深度,为新闻报道营造一个新方式,这也是新闻人在新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在我们面对更多APP,更多网络新闻客户端的时候,传统媒体面对的是一直在变化的新媒体生态环境,除了积极参与其中,把浅阅读做好新深度是一把利剑,护卫着自己的江湖地位。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简介:王晨辉(1972-),女,天津人,编辑,从事新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