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四股胭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iate ligament,ACL)损伤占了较大比例.ACL损伤会造成膝关节不稳并继发半月板、关节软骨损害,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关节镜下重建ACL是目前改善膝关节ACL断裂后关节不稳的根本方法,而术后康复则是确保手术效果、实现术后功能恢复的保证[1].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在关节镜下固定四股胭绳肌肌腱(包括两股半腱肌肌腱、两股股薄肌肌腱)重建ACL损伤患者36例,术后采用积极康复方案(accelerated rehbilitation)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肠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普遍存在于创伤、休克、肠梗阻以及器官移植手术中,目前认为其损伤机理与超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有重要关系[1].早期采用有效措施对减轻肠损伤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电针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的确有疗效,但对其治疗作用机制的报道较少。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不同取穴方法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8例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分期取穴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方法,2组患者取穴后行针刺和电针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Brunnstrom分期法对2组患者肩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减轻肩痛程度和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方
期刊
由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康复科陆廷仁教授主编的《骨科康复学》,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旨在向读者全面系统地介绍骨科康复的内涵、相关理论基础,功能评定、以及康复治疗技术与程序。
期刊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横贯性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的障碍.在发达国家,外伤性SCI的发病率为每年20~60例/100万人口.Stover等[1]报道,美国SCI患者平均年龄25岁,61%受伤时年龄在16~30岁之间;Jadid等[2]报道,SCI男性患者中,73.7%年龄为21~40岁,四肢瘫患者占43.9%,截瘫患者占40
期刊
期刊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常伴有神经痛,临床上以中老年患者为多见.以往的治疗多应用抗病毒药、镇痛药及神经阻滞疗法,疗效欠佳。
期刊
静脉炎是静脉血管系统的一种炎性病变,可由静脉损伤、高血黏度、静脉输液或感染等因素引起[1],而常规药物治疗静脉炎的疗效不明显,病情易反复,故临床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期刊
McKenzie诊疗技术由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bin McKenzie创立,该疗法运用脊柱力学原理对颈腰痛患者实施姿势矫正及医疗体操训练,从而达到诊治目的[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