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人眼里,编辑这一行中,最简单的莫过于小学文教图书(以下简称小教图书)的编辑,小教图书的门槛低,对小教图书的编辑要求也低。其实小教图书的编辑工作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好像谁都可以胜任。那么,小教图书编辑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首先,应具备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恪守职业道德的素质。
作为编辑应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应恪守职业道德,不以权谋私,不搞关系稿,不买卖书号,应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乐于为他人做嫁衣裳等。作为小教图书的编辑尤其要具备这样的素质。何以言之?这是由小教图书的特点、性质和地位决定的。由于小教图书的作者大多是小学教师、教研员及研究人员,有时也不乏小学生,相对于其他作者群来说,写作水平和能力无疑要低一些。所以,从选题策划,提纲、样稿的审定,初稿完成后的退改,到编辑加工、通读校样,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编辑的心血,凝结着编辑的智慧,可以说一部书稿是编辑和作者共同完成的。但书出版后,作者的大名放在显眼处,而编辑的名字却躲在角落里,少有人关注。
再则,小教图书往往与各类大奖无缘。这些书虽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却不可能跻身于获奖图书的行列。练习册习题集之类的自不必说,那些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课外读物、理论读物、工具书,也因其本子薄,内容上脱不掉小学的痕迹,不可能由专家学者撰写,不可能纳入国家级或省级规划的重点课题,无法与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大型的工具书、规模宏大的套书相抗衡。因此,小教图书编辑的处境有点儿尴尬。所以,作为小教图书编辑必须有一颗平常心,视名利如浮云,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还要有甘当绿叶、乐于奉献、愿做铺路石的精神。
其次,应具备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
图书的选题策划无疑是编辑工作中的重头戏,选题策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教图书的选题有其特殊性,它绝少由作者方面提供,自投稿的采用率极低,也没有自上而下由社里统筹安排的纳入各级重点规划的选题,选题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要求围绕教学做文章。
小教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集中体现在图书的总体设计上。总体设计是书稿成败的关键,这一步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避免书稿大返工,而且可以较好地贯彻编写宗旨,突出书稿的特色。对某些编辑而言,经过市场调研后,脑子里闪出一个金点子,决定出版某类图书,能明确目标读者群,有一个大致的出书思路就可以了。但小教图书编辑则要写出详尽具体的选题策划方案,不仅要把编写宗旨、编写原则、编写内容和框架体例、编写特色等考虑周全,必要时还要自己动手撰写样稿。
第三,应具备熟练驾驭书稿的能力以及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文字基本功。
小教图书看似浅显,没有深奥艰涩的理论、高深庞杂的知识、复杂严密的体系,但小教图书的涉及面很广,类别庞杂。从严谨的工具书到繁难的教材,从练习册到理论著作,从单纯学科类的到综合类的读物……要求编辑都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编辑。如果编辑的知识只局限于某一学科,编辑又不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包括上网学习),向专家请教,那么常识性的错误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过,就会贻笑大方,甚至会误人子弟。
再则,小教图书的性质和作者的文字水平要求编辑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超强的编辑加工能力。某些图书的编辑,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而小教图书编辑如果忽视了编辑加工,则必然前功尽弃。这也是由小教图书的作者群和小教图书的内容决定的。有些教师上课能赢得满堂彩,做报告和讲座也很精彩,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反差却很大,这种情形是较为普遍的。思维跳跃,逻辑性不强,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晰,粗粗浏览好像没有问题,但仔细推敲却漏洞百出,病句比比皆是。这是小教图书的通病。
另外,小教图书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图文是一个整体,插图是否与文字内容符合,风格是否适宜,大小、位置摆放是否美观,栏目图标是否吸引人,内文、标题等分别选用何种字体字号,都是有讲究的。图画不生动,色彩不协调,版面不活泼,必然会影响图书的整体效果。因此小教编辑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文字编辑,还必须承担美术编辑的职责,不仅要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对图画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根据书稿的内容组织风格适宜的画稿图片,对封面设计提出建议,而且能进行版式设计。
当前小学文教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触亭不齐,与编辑的素质也不无关系,因此小教编辑要努力培养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努力提高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把关人,才能编辑出优质的小教图书,为小教图书的正本清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首先,应具备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恪守职业道德的素质。
作为编辑应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应恪守职业道德,不以权谋私,不搞关系稿,不买卖书号,应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乐于为他人做嫁衣裳等。作为小教图书的编辑尤其要具备这样的素质。何以言之?这是由小教图书的特点、性质和地位决定的。由于小教图书的作者大多是小学教师、教研员及研究人员,有时也不乏小学生,相对于其他作者群来说,写作水平和能力无疑要低一些。所以,从选题策划,提纲、样稿的审定,初稿完成后的退改,到编辑加工、通读校样,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编辑的心血,凝结着编辑的智慧,可以说一部书稿是编辑和作者共同完成的。但书出版后,作者的大名放在显眼处,而编辑的名字却躲在角落里,少有人关注。
再则,小教图书往往与各类大奖无缘。这些书虽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却不可能跻身于获奖图书的行列。练习册习题集之类的自不必说,那些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课外读物、理论读物、工具书,也因其本子薄,内容上脱不掉小学的痕迹,不可能由专家学者撰写,不可能纳入国家级或省级规划的重点课题,无法与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大型的工具书、规模宏大的套书相抗衡。因此,小教图书编辑的处境有点儿尴尬。所以,作为小教图书编辑必须有一颗平常心,视名利如浮云,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还要有甘当绿叶、乐于奉献、愿做铺路石的精神。
其次,应具备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
图书的选题策划无疑是编辑工作中的重头戏,选题策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教图书的选题有其特殊性,它绝少由作者方面提供,自投稿的采用率极低,也没有自上而下由社里统筹安排的纳入各级重点规划的选题,选题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要求围绕教学做文章。
小教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集中体现在图书的总体设计上。总体设计是书稿成败的关键,这一步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避免书稿大返工,而且可以较好地贯彻编写宗旨,突出书稿的特色。对某些编辑而言,经过市场调研后,脑子里闪出一个金点子,决定出版某类图书,能明确目标读者群,有一个大致的出书思路就可以了。但小教图书编辑则要写出详尽具体的选题策划方案,不仅要把编写宗旨、编写原则、编写内容和框架体例、编写特色等考虑周全,必要时还要自己动手撰写样稿。
第三,应具备熟练驾驭书稿的能力以及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文字基本功。
小教图书看似浅显,没有深奥艰涩的理论、高深庞杂的知识、复杂严密的体系,但小教图书的涉及面很广,类别庞杂。从严谨的工具书到繁难的教材,从练习册到理论著作,从单纯学科类的到综合类的读物……要求编辑都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编辑。如果编辑的知识只局限于某一学科,编辑又不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包括上网学习),向专家请教,那么常识性的错误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过,就会贻笑大方,甚至会误人子弟。
再则,小教图书的性质和作者的文字水平要求编辑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超强的编辑加工能力。某些图书的编辑,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而小教图书编辑如果忽视了编辑加工,则必然前功尽弃。这也是由小教图书的作者群和小教图书的内容决定的。有些教师上课能赢得满堂彩,做报告和讲座也很精彩,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反差却很大,这种情形是较为普遍的。思维跳跃,逻辑性不强,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晰,粗粗浏览好像没有问题,但仔细推敲却漏洞百出,病句比比皆是。这是小教图书的通病。
另外,小教图书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图文是一个整体,插图是否与文字内容符合,风格是否适宜,大小、位置摆放是否美观,栏目图标是否吸引人,内文、标题等分别选用何种字体字号,都是有讲究的。图画不生动,色彩不协调,版面不活泼,必然会影响图书的整体效果。因此小教编辑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文字编辑,还必须承担美术编辑的职责,不仅要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对图画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根据书稿的内容组织风格适宜的画稿图片,对封面设计提出建议,而且能进行版式设计。
当前小学文教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触亭不齐,与编辑的素质也不无关系,因此小教编辑要努力培养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努力提高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把关人,才能编辑出优质的小教图书,为小教图书的正本清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