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5日,一位患儿父亲称,自己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10万块的病,并指责医院进行过度医疗。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发酵成“八毛门”。在深圳市儿童医院,8天内就出现了3例患儿家长拒绝手术的情形。9月13日,有消息称,该患儿因腹胀再次入住广州儿童医院。8毛钱真的治好了10万块的病吗?
为什么医院没有错也受伤?
医生哥波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0b3f60102dsy7.html
这些年看到不少医疗纠纷的报道,大都是只有当时的情形而没有事后的追踪,导致人们对某些事件的记忆只有上文而没有下文。这不利于人们全面了解事况的发展,从而也影响公众对所报道的事件作出公正客观的判断。
笔者常对一些媒体的朋友建议,采访和报道医疗纠纷的时候,一定要兼听多方的声音,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单凭患方的一面之词就主观认定什么医院总会存在不足。因为即便是医生,对于某些不属于自己专业范畴的问题,都不敢轻易下结论,而且年资越高,说话越谨慎,这并非保守,而是尊重科学的体现。
最令我感到无知的报道,就是所谓的“先天性巨结肠”事件了。陈先生的儿子出生后因腹胀三天且进行性加重而入住深圳儿童医院普外科。记者对这一段经历的报道显然带有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8月21日,孩子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仅仅降生两天的婴儿,就开始接受X光检查。接下来四天时间,院方对孩子进行了十几次X光拍摄,不许孩子进食,并且在没有炎症症状的情况下,每天还给孩子注射抗生素头孢他啶。同时还给孩子做了心脏彩超等各类超声波诊断。”
请问,有哪条诊疗规范说出生两天的婴儿不能做X光检查?病情变化了,当然得再次检查,这有何不可?出现肠梗阻症状时予以禁食,是基本的医疗常识。抗生素则是在有检验检查结果认定为肺炎和小肠结肠炎时才使用的。怎么就听不进医院的解释,或者就不能请其他医学专家科学地点评呢?
更离谱的就是,作者将深圳儿童医院对于手术的建议以及所谓“3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预计将超过10万元”的评估,与广州儿童医院8毛钱的对症处理简单地比较,从而得出“深圳市儿童医院要动手术治疗,最终在广州8毛钱治愈”的结论。
笔者不是外科医生,既没有看过病人,也没有阅读到第一手的病历资料,对此例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得当不敢妄加评论。但我的医学和法律常识告诉我,深圳儿童医院在新闻通报会的陈述有理有据,有循证医学证据,是科学的,因而是可信的。民间就有“走运医生医病尾”的说法,前面的诊疗为此后的诊疗进行了铺垫,不能简单地以结果来推断之前的过程是否存在差错。即便后来证明这是错误的,只要当时所做的符合诊疗规范,就不能认定其是错误的,因为对疾病的认识,需要一个连续观察和不断修正的过程。
网友评论:
@新工:用8毛钱治好10万元的病,这一事件恰好能印证医院的“无良”。然而从目前来看,“8毛钱治好10万元病”并非“真相”,而只是一个符合公众期待的“真相”罢了。撕裂患者与医生间信任链条断裂的是医德的沦丧与医院过分逐利的欲望,那么若想修复这条信任链条,唯有从修复医德重塑医院公益性入手。
@弥弥之音:今天还有一个病人家属边要求我给他老婆开非疾病相关的检查,边骂现在医生真是没医德,8毛钱的事非要10万元。我忍不住说,你怎么不看后续报道说小孩病情反复,又住院了!
@世纪文景:“八毛门”发生后影响患儿家长就医理念。在深圳市儿童医院8天内出现3例患儿家长拒绝手术情形。8毛钱真的治好了10万块的病吗?为何公众总不相信医生?作家六六在医患纠纷的小说《心术》早有解析,民众对医生不信,说到底是社会信任出了问题。
为什么医院没有错也受伤?
医生哥波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0b3f60102dsy7.html
这些年看到不少医疗纠纷的报道,大都是只有当时的情形而没有事后的追踪,导致人们对某些事件的记忆只有上文而没有下文。这不利于人们全面了解事况的发展,从而也影响公众对所报道的事件作出公正客观的判断。
笔者常对一些媒体的朋友建议,采访和报道医疗纠纷的时候,一定要兼听多方的声音,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单凭患方的一面之词就主观认定什么医院总会存在不足。因为即便是医生,对于某些不属于自己专业范畴的问题,都不敢轻易下结论,而且年资越高,说话越谨慎,这并非保守,而是尊重科学的体现。
最令我感到无知的报道,就是所谓的“先天性巨结肠”事件了。陈先生的儿子出生后因腹胀三天且进行性加重而入住深圳儿童医院普外科。记者对这一段经历的报道显然带有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8月21日,孩子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仅仅降生两天的婴儿,就开始接受X光检查。接下来四天时间,院方对孩子进行了十几次X光拍摄,不许孩子进食,并且在没有炎症症状的情况下,每天还给孩子注射抗生素头孢他啶。同时还给孩子做了心脏彩超等各类超声波诊断。”
请问,有哪条诊疗规范说出生两天的婴儿不能做X光检查?病情变化了,当然得再次检查,这有何不可?出现肠梗阻症状时予以禁食,是基本的医疗常识。抗生素则是在有检验检查结果认定为肺炎和小肠结肠炎时才使用的。怎么就听不进医院的解释,或者就不能请其他医学专家科学地点评呢?
更离谱的就是,作者将深圳儿童医院对于手术的建议以及所谓“3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预计将超过10万元”的评估,与广州儿童医院8毛钱的对症处理简单地比较,从而得出“深圳市儿童医院要动手术治疗,最终在广州8毛钱治愈”的结论。
笔者不是外科医生,既没有看过病人,也没有阅读到第一手的病历资料,对此例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得当不敢妄加评论。但我的医学和法律常识告诉我,深圳儿童医院在新闻通报会的陈述有理有据,有循证医学证据,是科学的,因而是可信的。民间就有“走运医生医病尾”的说法,前面的诊疗为此后的诊疗进行了铺垫,不能简单地以结果来推断之前的过程是否存在差错。即便后来证明这是错误的,只要当时所做的符合诊疗规范,就不能认定其是错误的,因为对疾病的认识,需要一个连续观察和不断修正的过程。
网友评论:
@新工:用8毛钱治好10万元的病,这一事件恰好能印证医院的“无良”。然而从目前来看,“8毛钱治好10万元病”并非“真相”,而只是一个符合公众期待的“真相”罢了。撕裂患者与医生间信任链条断裂的是医德的沦丧与医院过分逐利的欲望,那么若想修复这条信任链条,唯有从修复医德重塑医院公益性入手。
@弥弥之音:今天还有一个病人家属边要求我给他老婆开非疾病相关的检查,边骂现在医生真是没医德,8毛钱的事非要10万元。我忍不住说,你怎么不看后续报道说小孩病情反复,又住院了!
@世纪文景:“八毛门”发生后影响患儿家长就医理念。在深圳市儿童医院8天内出现3例患儿家长拒绝手术情形。8毛钱真的治好了10万块的病吗?为何公众总不相信医生?作家六六在医患纠纷的小说《心术》早有解析,民众对医生不信,说到底是社会信任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