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拉萨街谣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fei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引言一九五○年以前西藏既没有报纸和无线电广播,也没有政治党派和选举活动。然而,在这个封建制地区的中心地带,却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以歌谣形式公开批判政治局势和社会现状的风气发展起来了:这些歌谣经常以辛辣的讽刺和双关语揭露社会上的愚蠢、丑恶和暴行,概括了当时发生的一些重大的政治和社会事件。
其他文献
<正> 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共收到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论文九十五篇。这次会议,程序简单,气氛活跃,议题集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三个:1、少数民族神话在中国神话学上的地位;2、神话的概念、定义和范畴;3、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特征。
<正> 在云南散居于各地的回族,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民族。回族是十三世纪初叶才移居到云南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人。在回族中也流传有许多关于龙的神话。下面仅对云南回族中的龙神话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早在唐代,已有一部分中亚、波斯、阿拉伯商人来中国经商,并把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他们是否把中亚、波斯、阿拉伯有关龙
<正> 满族爱新觉罗氏著名始祖神话《三仙女》,自载入崇德元年(1636)成书的《清太祖武皇帝奴儿哈奇实录》(以下简称《太祖实录》)之后,历代官修史书和私家著述,诸如《皇朝开国方略》、《满洲实录》、《满洲源流考》以及《东华录》、《茶余客话》等,凡叙及祖先源流,几乎无不陈陈相因《太祖实录》之说。
<正> 一在单调的驼铃声里,他听到严峻人生的进行曲北方的内蒙古草原和沙漠,给外人的印象往往是阴沉多云,风沙迷眼的骁勇之乡。在这个强悍民族的传统文学如长篇英雄史诗《英雄格斯尔可汗》、《江格尔》、《嘎达梅林》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壮阔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和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那是一片产生征战和英雄的土地。那里有的是粗犷的性格和放达的生活,旷古的荒原和单调的驼铃。但当我们读过了玛拉沁夫、敖德斯尔、纳·赛音朝克图等蒙古族现代作家的小说和诗歌之后,我们获得了另一种清新的印
<正> 阿拜是十九世纪哈萨克民族杰出的诗人、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者,是对哈萨克民族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哈萨克人民中间只要提起阿拜的名字,无论在哪个部落和阿吾勒,都会找到共同语言,如果你能背诵阿拜的诗歌,就会受到格外的礼遇和尊敬。由此可以想见阿拜的诗歌在群众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阿拜在哈萨克人心目中占有的重要位置。阿拜的作品本世纪上半叶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中亚各民族中间广泛流传,被誉为“十九世纪最后二十五年中哈萨克人民生活中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阿拜及其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2月25日上午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说明。一、制定外商投资法的重要意义(一)制定外商投资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扩大对外开放、促
<正> 《阿克利亚》是十九世纪哈萨克杰出的诗人、教育家、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者阿拜的散文集。“阿克利亚”是哈萨克语,意思是“智慧的语言”。这是后人把阿拜的文章汇集成册时所起的书名。收集在《阿克利亚》里的45篇文章,有的偏重于说理,有的偏重于叙事和抒情。在这些文章里真实地记载着十九世纪哈萨克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面貌、道德风尚和生活追求;也记载着作者对部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剖析以及提
【正】 概论结构类型用结构类型和形态学的观点来研究这些民间故事,是最基本和最有成效的方法之一。迄今,这一研究首先集中在鉴别主题,主题构成部分的性质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
<正> 《葫芦信》作品的产生过程,近年来已经为一些知情人初步披露出来。弄清这部被称作民间文学而又较有影响的作品的产生过程,对于民间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二十多年前,我曾调查、搜集并组织编写关于葫芦传信的故事,自觉有责任说明真相,以免存疑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