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圈区域经济转型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6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将经济圈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增长的集合主要体现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践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肥经济圈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将以合肥经开区为例,通过对合肥经开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特点的研究,并结合应用经济学学科理论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利因素,给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为政府指导合肥经开区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圈;区域经济;合肥经开区;转型
  0.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拉动成为最主要的特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1]。从产业政策,资金融入到产业集聚,人才流入等等,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引,党的十八大提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十二五规划出台以来,国家围绕经济建设的方案层出不穷。2009年11月15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示《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合肥经济圈建设正式步入正轨,这必将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区域合作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010年,皖江城市带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战略层面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内涵的示范区。在产业政策、基础设施、要素成本和承接平台等方面,合肥经济开发区作为安徽工业第一区在承接转移方面综合优势显著。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的提出,给合肥经济技术发区(以下简称“合肥经开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合肥经开区发展现状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史已有30多年,合肥经开区1993年成立,1997年成为全国开发区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开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具有沿江沿海的经开区的优势,但是近几年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全国共有200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合肥经开区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综合位次排名靠前,另外在体制创新方面排名全国首位,生态环境指标排名中西部之冠。
  合肥经开区自成立以来为促进“工业立区”战略,始终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办区宗旨,把项目建设当做生命线,把带领农民致富摆在发展的第一位,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精神,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等软环境的建设。2010年,合肥经开区成为省内第一个十亿区;2012年,合肥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财政收入超过百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发展水平中排名13位,在全国省会城市开发区中排名第4名,在中西部开发区排名中再次位列第一。
  2.合肥经开区经济转型因素分析
  2.1历史因素
  我国拥有着多种类别的经济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千变万化,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也在与时俱进。经济开发区设立之初的“特区性质”的单一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经济功能正在逐渐向综合性建设、综合性发展、综合性管理等多功能转变[2]。合肥经开区发展之初是通过政策驱动和要素集聚实现产业发展,可以看出从大环境来说优惠政策是对一个地区发展最有力的支持。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土地、劳动力等廉价的生产要素是一个地区的明显优势,更是吸引工业化所需的其它稀缺要素,如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来源,这种过度依赖的特征势必给经开区带来严峻的挑战。合肥经开区成立之初,由于发展经验不足,存在模仿其他经开区发展经验,也经历过这种过度依靠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发展阶段,更甚者就当下来说虽然并没有过度的依赖于这些生产要素,但是对于合肥经开区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来说,凭借自身能力吸纳资金注入、培育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才是关键。
  2.2现实因素
  从各地区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实践来看,在地理空间上普遍存在经济开发区规划空间不够,规划起点不高、空间布局呈现“小、散、乱”的特点;地方政府为做大做强业绩,在没有很好地对招商引资的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情况下,存在盲目引入的现象,长此以往会导致产业层次偏低。目前来说在诸多的经济开发区中一般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先进的生产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另外,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逐渐开始向传统行政区转变,独立决策的能力降低,行政审批更加严格。一些经济管理权限和特殊优惠政策将被取消或者受限,这样一来经开区服务企业的能力自然会降低。合肥经开区无论是在规划布局、招商引资还是在行政体制上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已无法承载合肥经开区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构想。
  3.合肥经开区经济转型取得的成就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30多年以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面对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经开区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合肥经开区并没有安于现状,其就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确立新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诸多的探索。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合肥经开区就意识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因此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口号。金融危机并未吓退合肥经开区发展的信心,反而成为合肥经开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动力,“创新驱动,营造生态,主动融入”是合肥经开区目前的发展特色。
  2013年6月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出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推进转型升级方面,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也加大了合肥经开区转型的决心。
  2014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也给合肥经开区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合肥经开区的发展借助这一机遇,正努力由追求速度第一向追求质量第一转变,其基本上能够代表我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将会给我国城市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4.结论及政策建议
  合肥经开区自成立以来,为能够更进一步地推动支柱产业高新化和高新产业支柱化,积极采用有助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方式,例如技术再创新、再升级等。合肥经开区在转型的过程中采取了诸多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仍是合肥经开区当下经济转型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得出以下几个政策建议:
  4.1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一大趋势,因此对于既有的落后的企业合肥经开区可以通过异地搬迁、收购重组等方式将其淘汰出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道路;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积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工作,鼓励和支持区内大力发展科技型、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发展基础。
  4.2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合肥经开区地理位置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并不占优势,因此在技术创新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合肥经开区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制定和完善专利资助政策,加大对专利的授权和实施资助力度,有效利用合肥市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促进企业与高校共同研发专利技术,提高经开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环境的建设,对创新型企业,合肥经开区应该做好前期评估,更多地给予资金、技术、政策支持。创新型企业有着高风险高成长的特点,其投资收益率无法跟有发展基础的企业相比,因此更需要政府的鼓励和扶持。
  4.3努力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合肥经开区应重点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政府公共服务为引导、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商业性服务为支撑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对列为培育对象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开展企业管理、投融资、市场拓展、质量标准、信息咨询等技能培训。加快合肥经开区企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明确产业定位,统一规划实施,综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能力。集合服务资源,加快形成综合性支撑服务体系。
  4.4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我国块状经济和城市圈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由圈内部分地区或城市的抱团发展,这就需要地区之间对内和对外经济政策和措施的统一,这势必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指导。合肥经开区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理论作为指导,参照区域中心城市合肥发展规划,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分工协作。不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产业布局上都应统筹考虑,站在区域整体的高度联动创新发展。合肥经开区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时刻刻都应当意识到合作和竞争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所以其应该增强其比较优势,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以饱满的姿态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作为以合肥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经济圈必将成为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领跑者,从而带动全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合肥经开区又在合肥经济圈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应结合合肥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升级潜力大的产业择优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合肥经开区的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夏合群.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5-40.
  [2]吕钟.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发展方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2(33):140-141.
其他文献
就像预谋好了一样,美国数百万蜜蜂上演了一场只有在好莱坞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昆虫大逃亡”。过去几个月间,这些蜜蜂陆续从美国35个州的养蜂场内飞走,随后神秘消失。人们即不知道它们去了哪里,也没有发现任何蜜蜂死亡的痕迹。  科学家推测,蜜蜂可能患上了“失忆症”,无法辨认回养蜂场的路。  数百万蜜蜂不但没有留下任何与去向相关的痕迹,而且至今生死未卜。   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些蜜蜂就像事先约好了一样,在极短时
期刊
月有阴晴圆缺,人体的机能状态在一天24小时里同样有规律可循。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2∶00 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3∶00 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完全放松。  4∶00 “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期刊
你知道蟑螂有多长的历史吗?蟑螂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3亿5000万年!蟑螂刚出现时,正是地球古生代的石炭纪,当时连恐龙都没有出现。  我们是怎样了解到蟑螂的“家底”呢?原来,科学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古代化石发现了这一事实。由于昆虫的躯体比较小和软弱,能被完整地保留在地层中比较困难。但是,有少数古代昆虫还是保留了下来,最早被发现的昆虫化石,是距今3亿5000万年前的无翅弹尾虫,后来又发现了最早的有翅类昆虫化
期刊
如果你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请跳过本文,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以下的内容将是不可思议的,甚至会有点“恶心”。  这就是世界上首例眼球纹身。它采用特殊工艺把人类的眼球变成蓝色,就是在手术中在眼球插入40多次针,注入颜色染料。图中是位来自加拿大的志愿者,作为一位狂热的纹身爱好者,冒着失明的危险尝试一下眼球纹身的感觉,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眼球纹身者,看来科幻片中变异人的形象离我们不再遥远……
期刊
觉得一个人打手机有点孤单的人现在不用发愁了,日本一家公司将推出一款能陪主人“聊天”的机器人手机。这款新手机,“人味”十足,外形像一个小机器人,有胳膊有腿,显示屏还可以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该手机采用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偷偷”地掌握主人的习惯。比如,如果用户经常给一个固定用户打电话,手机话筒里冷不丁地就会跟你说一句话,“最近你经常跟这个人煲电话粥对吧?”用户甚至还可以和手机之间进行简单的对话。
期刊
这台挂在你脖子上的微型电脑,能帮你抓住生活中最难忘和最精彩的瞬间,与大家一起分享。  它采用超轻纳米材料制成,可以让你毫不费力地挂在脖颈上。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通过触摸式界面就能轻松进行无线网络连接。  它会因你的心率加快而触发开机工作,如果你的心跳开始加快就能告诉它该工作喽。它能捕获人们转瞬即逝的兴奋时刻,不管是激烈的体育运动还是欢快的社交场合等,你可以随意抓取影像并通过无线网络与千里之外的朋友
期刊
【摘 要】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增值税到现在不过20余年,但他却已成为我国的第一税种,这与他自身优点密不可分。作为流转税的其中之一增值税是一种新型的商品税,他对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税收中性 、减少重复征税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值税是中国税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这国家的财力基础。与此同时,在运行方面存在许多制度和征管方面的问题亟需要改进。本文介绍了增值税的基本内容以及局限性和他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期刊
1.阿宝和同学在探险途中,遇见一座神秘的古堡。  智力题a这组照片拍自哪些局部(从全图找)?
期刊
1.艇长已经下达了战斗命令,请你赶快执行吧!
期刊
【摘 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多遥感器、多分辨率、多时相的海量数据袭来,这些数据各自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数据资源,遥感数据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本文阐述了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常见的三种方法以及融合过程。  【关键词】遥感;数据融合;融合算法  0.引言  如今,遥感技术迅速发展,SPOT、Landsat/TM、SAR等不同遥感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不同时相、不同波段、不同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