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雁塔非遗结绳技艺的文创衍生品研发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结绳技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们意识到结绳技艺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创衍生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陕西雁塔结绳技艺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其结绳技艺与现代生活类文创设计结合,在继承和发扬雁塔结绳文化时,应探索结绳的更多可能性,生活中应用的结绳与装饰品的结合如结绳系列的手环,或与时尚圈碰撞的毛衣的织法,還有发箍、发圈、发簪等,将结绳文化这个传统的元素同这个时代的生活接轨,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使雁塔结绳文化走出中国的大门。
  【关键词】雁塔结绳;文创衍生品;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27-0071-02
  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雁塔非遗结绳技艺的文创衍生品研发”(立项号:2020DC093,课题组员:王蓉,雷沛璿,钱程,吕杰,罗帅)。
  一、结绳技艺的起源与发展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便用绳子来记事,他们把绳子绑成大大小小的结,用来记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说,结绳头来记事情,事情重要的就结一个大的绳头,事情不太重要的,结一个小的绳头。这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形成了和法律条文相似的作用,结绳在当时非常重要,可以记事,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等等,从《易·系辞》上就可以看出,“上古时代的人,都用打绳结来约定,后来圣人用文字代替绳结”。
  结绳技艺是优秀传统民间艺术,是古人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人们要好好珍惜,并把它传承下去。在原始时期,结绳主要是记忆,现代的结绳主要是用于首饰、服饰、摆件等等,将结绳技艺与金银珠宝饰品相结合,研发既具有审美特色又富含美好寓意的饰品,创造性地做出传统文化审美和现代审美相结合现代结绳艺术品。在结绳技艺的作品中,中国结是人们了解最多最广的结绳艺术品,中国结是优秀的传统编制类艺术品,它是中国所独有的,不仅造型优美且富有深意,而且种类繁多,双钱结、纽扣结、十字结、万字结等都是中国结的类型。
  结绳技艺的寓意众多,比如同心结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大多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要把这种寓意和现代物品联系起来,让现代商品经济带动传统结绳技艺的发展,重新看到结绳技艺的作品,重新赋予结绳的美好寓意。
  结绳技艺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 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有着独特的中国情结,其中还包含了先贤的思想结晶。而现代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结绳技艺的发展遇到了问题。第一,由于宣传力度小,大众了解到的更少;第二,结绳艺人需要养家糊口,不能够专注于创作;第三,结绳技艺的传承人过少,容易出现传统手艺断层;第四,结绳艺术品缺少创新。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传统结绳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就要把结绳技艺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物品结合起来,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的艺术品,进而用经济刺激结绳技艺的创新与发展。
  二、陕西雁塔结绳技艺的文化内涵及特色
  春秋时期结绳技艺的传承在服饰等方面已开始使用,在习俗中流传。结绳技艺的文化寓意是对人世间的美好祝愿,结绳技艺则是一种祈福祝愿的文化结晶。这种技艺在唐代已经有专门的作坊,比如香囊、佩印、带子、花绳、穗带等。人们在几千年的文化演变中不断给结绳技艺以创新,它的独特性又赋予了吉祥寓意的丰富内涵,比如中国结是汉族独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到汉朝的仪礼记事,演变到今天的装饰工艺,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吉祥结代表的是吉祥富贵平安。如意结在中国古老的装饰中运用很广,即取其形体配其他结式且寓意吉祥如意等。这些蕴含着吉祥寓意的绳结是把一种抽象的思维用结绳技艺具象化,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是在结绳演变的过程中把它从文化符号提升到民族认同的一种表现,作用于历史文化的民众生活。
  陕西西安雁塔区独特的结绳技艺植根于当地特殊的结绳文化,其结绳技艺大多用香囊造型表现出来。在完成编制后再搭配其他配饰,组成独特的文化造型,具有当地的文化特点,寓意深刻,集聚了人们对新时代社会的美好祈求,将时代的特点融入结绳技艺中来。不仅用于复古风的纹饰搭配,还可用于室内装饰,与亲朋好友间表达思念或者相互交换礼物的一种方式。
  雁塔地区的结绳技艺在过去长期受到关中地区刺绣和一些黄陵面花技术的影响,有些样式被其地区文化不断丰富和变化。这是它的地域性文化特点,与生活民俗紧密结合。中华民族的结绳技艺和地域性民俗文化融合发展迅速,这是吸收借鉴的结果,是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积淀。应将古韵与现代艺术结合,将雁塔结绳技艺与现代生活类文创设计结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衍生出新的结绳文创产品。
  三、陕西雁塔结绳技艺形式美感的分析
  作为传统首饰的一种表现工艺,雁塔结绳也大量地采用了黄陵面花鱼纹饰,其中,传统的结绳技艺传承者在结绳中应用该纹饰,必须要合理运用象生型和几何型的造型方法,将黄陵面花鱼纹饰的结构造型与结绳样式进行创新融合,在表现上结合地方独特的文化特色,在结构上紧密严谨,体现了关中地区的色彩风格。“雁塔结绳香囊”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结合当下时代审美与地方特色,加之艺术风格,既丰富了表现形式与本身样式,也体现了民间传承者的工艺精神。因此雁塔绳结香囊的形式的表现与独特性都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
  雁塔结绳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款式。一般的绳结手做物,在小细节处理方面仍有许多绳头需要处理;有些工艺绳编的艺术品因采用镂空纹样的样式,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不能制成囊袋,而雁塔绳结香囊的编法灵活运用在绳子上,使得原本的材料局限性转化为囊袋本身的一样装饰,加之彩色带子的点缀,更加使得雁塔绳结香囊有了独特的一面。“西安雁塔绳结香囊”不仅在装饰上精美独特,也有加入香药去除污秽邪恶的说法,并且它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如意寓意。当下“西安雁塔绳结香囊”已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者认为,雁塔绳结的每一面体现,无不装载着人们的意识和祝福祈祷,是传达美好夙愿的艺术品,雁塔结绳技艺因此而独特。结绳技艺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历史的见证下,不断地汲取时代的审美与潮流,在时代更迭中显现了它的独具一格,它的制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结绳,无不彰显着其所处时代的大众审美要求,这也正是结绳技艺一代代的传承的意义所在。每一件艺术品,它的产生与存在都必须要符合人的审美需求,否则它就无法生存,也就是必须要有受众群体给它提供存在的基石,不仅仅是结绳,许多传统工艺制作的首饰亦需如此方能久远。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雁塔结绳文化衍生品的可能性
  在“一带一路”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与国外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这就需要中国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在继承和发扬雁塔结绳文化时,应探索结绳的更多可能性。
  (一)结绳与装饰品的结合
  结绳一直以来都有装饰功能,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可以用结绳来装饰,如礼盒就用结绳固定,它也能独立的成为一件装饰品。雁塔结绳非遗继承人汪卫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为结绳文化做了很多创新,其作品常常需要一些穗子配珠等配合来完成一件完整的工艺品。他用几十根绳子编出龙、马等复杂的造型,每一个结就相当于一个点,由点到面,结与结组织成了一个富有美好心愿的图案。
  除了这种比较平面化的工艺品,还有一些立体的结绳挂饰,他们可以编出立体的猪、立体的虾,让这结绳立体起来通常需要分三组线,即:轴线、主线和辅线。这些装饰品往往需要二三十根线,其工艺非常复杂,这决定他的作品不容易被工业复制,所以创造好的绳结饰品扎實的绳结技艺是基础,继承和发扬好结绳技艺且,在这个基础上创新一些新的编法。
  (二)结绳与时尚圈碰撞
  自古结绳就同时尚有着密切的联系,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服装如唐装、旗袍都是结绳盘扣,以及结绳编织的腰带,都能感受到中国服饰的独特美感。现在极少数人把唐装和旗袍作为日常的服装,因此很少在日常的衣服中找到这个元素。但结绳完全可以打破这个界限,例如,卫衣的绳子可以换做结绳编法的绳子,结绳的繁同卫衣的简产生一种对比效果,这也是一种美感。还有毛衣的织法也可以在绳结中找到一些灵感。时尚还不止衣服,还有发箍、发圈、发簪、手环等等。
  雁塔结绳非遗传承人汪卫东也考虑了艺术同生活的结合,创造了结绳耳饰,造型多为一个比较简易大方的传统绳结下有一簇穗子。
  例如,品牌PASTACLAT多以结绳系列的手环为主。他们把传统的结绳打造成了潮物。其造型简单,大致分为两种传统系发,一种是麻花编法,另一种是两条绳子对折互扣在一起的结绳。配色极具现代化,橘色和蓝色的绳编织在一起,天蓝和浅黄放在一起或直接在绳子上做文章,选用花色的绳子。这些颜色搭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绳结没有的。大胆的撞色带来的视觉冲击符合当代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它就是这个时代的时尚单品。产品的绳子两端以及调节扣都选用金属材料,表面钢印是极简的图案,使结绳增添时尚感。
  (三)结绳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结绳在平面设计的应用着重放在结绳的造型上,发现结绳的美感并对结绳造型进行抽象的提炼和概括,从而运用于海报等平面设计中。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其选用结绳中“盘长”演变而来。结绳迂回往返的脉络象征着中国的通讯网络。
  五、结语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演变,结绳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而是从实用结绳技艺演变成为今天人们相互传递的祝福,优秀的结绳技艺文创衍生品能传播和发扬我国的传统非遗文化,这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总之,我们可以突破传统对绳结的使用范围,赋予新的时代颜色,探索更多技法,开发更多样式,给予雁塔绳结文化新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王蓉,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美术学院2018级绘画专业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中外创世神话中的洪水神话有着较大差异,西方奉行“神定胜天”以维护一神论,中国则更推崇“人定胜天”,并通过叙述神话将此种精神代代相承,有着独到的文化意义。南方洪水神话在多方面大同小异,既有早期婚制演变的痕迹,又维护了民族文化认同感。隋唐之后大运河“漕运”兴盛,沟通南北交通,促进南北文化交流,而接受了“人定胜天”运河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更是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增添运河精神的文化底蕴,大运河作
期刊
【摘要】总体性思想连接《历史与阶级意识》全部内容,是其核心与实质,也是认识卢卡奇思想的关键,总体性思想对于人的作用和地位的强调,以及对于人的深切关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提出、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其总体性思想的评价出发,浅谈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无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
期刊
【摘要】可以考证的人类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无数哲学问题诞生于历史长河中,如果把这些问题看作一朵朵浪花,人的本质这个问题无疑是极早出现,并不断翻腾的一朵。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在许多著作中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劳动本质的基础上,将人的本质定义为爱欲。当代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充满了现实需要,通过分析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人的本质的探索中存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
期刊
【摘要】词牌名和正文之间的文字统称为“题序”。宋词题序的大量创作始于张先,至苏轼才将个人情感注入其中,使题序具有诗人之词的特色。辛弃疾进而写入一生的个人行藏,强化词题序的抒情效果。姜夔继承抒情化传统,不仅赋予题序以独立的审美价值,还加入词论之谈。周密沿着这条路继续开拓,融叙述、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极大地削弱题序的附庸地位。题序从而生出注解功用以外的功能价值,包括奠定情感基调、史料价值、交际功能
期刊
【摘要】日本是《楚辞》海外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中坚力量之一,中日《楚辞》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探讨日本《楚辞》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对国内学界之研究大有镜鉴价值。日本现当代《楚辞》研究呈现出:首创索引类工具书;忠实于文本,注重注释、补充;注重新视角、新方法的采用;重视考古文献和实证调研等四大特征。日本楚辞学研究已然成为海外楚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支撑,为楚辞学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为以《楚辞》媒介的中国传统
期刊
【摘要】“士”作为一个独特的阶级在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从《论语》中不难看出要成为士需要具有多种品德,但在子贡问士这一段中,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即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虽然是“小人”,却也可以看作是最次一等的士,换言之,“言必信,行必果”是成为士的最基本要求。本文将从“士”与“信”两个角度来探讨,为何“言必信,行必果”是成为“士”的基本要求。  【关键字】《
期刊
【摘要】瓜州县目前探明的汉唐古城共65处,是我国汉唐土遗址保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保存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随着学界对土遗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瓜州县所存的古代城址因规模大、数量多、现状好、沿革序列完整等特点,在我国土遗址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是研究汉唐古城建筑、军事防御、政治管理、土遗址修复等方面的珍贵实物。其中,锁阳城更是在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联合申遗中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遗产点
期刊
【摘要】由于辽宁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文创产品的开发有了新的机会,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共同打造新的城市旅游形象。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文旅融合的辽宁文创产品与IP形象分析,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精神,了解文旅消费市场,找准市场需求,促进全域旅游化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创产品;IP形象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75
期刊
【摘要】近年来,社会史研究领域成就突出,理论方法不断完善,优秀著作不断涌现。史学家的视野更多地关注基层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赵世瑜教授的《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即采取社会史的研究方式,以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庙会为研究的切入点,一方面介绍了庙会的功能、分布等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从庙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題。此外,该书亦注意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诸如人类学、地理
期刊
【摘要】在18世纪形成了近代史艺术体系之后,艺术史的编写也逐渐向现代型转变,此时的学界正是在逐渐确立现代艺术体系、美学、艺术史的时代,在多种先进思想的影响下,温克尔曼对艺术本质的定义及其对艺术体系的构建由此诞生。在这种思想合流下所撰写的《古代艺术史》问世之后,便对当时已有的相关题材的学术性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温克尔曼在书中花费大量笔墨探究希腊艺术,其中所采用的研究风格和美学思想也成为了艺术著作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