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钙磷代谢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钙磷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入住的100例早產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各50例,在早产儿10日龄时对高剂量组每天给予口服800 U维生素D,对低剂量组每天给予口服400 U维生素D。在20日龄、40日龄时检测早产儿血清中钙、磷和25-羟维生素D的含量。 结果 20日龄高剂量组早产儿的钙、磷、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42±0.12)mmol/L、(1.82±0.53)mmol/L、(45.56±12.45)nmol/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2.03±0.13)mmol/L、(1.71±0.59)mmol/L、(42.51±9.27)nmol/L(P<0.05);40日龄高剂量组早产儿的钙、磷、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56±0.14)mmol/L、(1.96±0.23)mmol/L、(73.46±18.57)nmol/L,与40日龄低剂量组的(2.12±0.21)mmol/L、(1.81±0.39)mmol/L、(64.48±15.37)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维生素D能改善早产儿钙磷代谢状态,800 U效果优于400 U。
  [关键词] 早产儿;维生素D;钙磷代谢;25-羟维生素D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2-0020-0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oses of vitamin D on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preterm infants
  ZHENG Wanli LI Li LIN Dan ZHOU Cailing WANG Lizhe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Enze Hospital of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oses of vitamin D on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preterm infants. Methods 100 preterm infa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into high-dose group and low-dose group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each had 50 cases. At the age of 10 days, infants in high-dose group were given vitamin D 800U per day by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infants in low-dose group were given vitamin D 400U per day by oral administration. The levels of serum calcium, phosphorus and 25-hydroxy vitamin D at the age of 20 and 40 days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alcium, phosphorus and 25-hydroxy vitamin D at the age of 20 days in high-dose group were(2.42±0.12)mmol/L, (1.82±0.53)mmol/L and (45.56±12.45)nmol/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dose group (2.03±0.13)mmol/L, (1.71±0.59)mmol/L and (42.51±9.27)nmol/L (P<0.05). The levels of alcium, phosphorus and 25-hydroxy vitamin D at the age of 40 days in high-dose group were(2.56±0.14)mmol/L, (1.96±0.23)mmol/L and(73.46±18.57) mmol/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low-dose group(2.12±0.21)mmol/L, (1.81±0.39)mmol/L and(64.48±15.37)nmol/L (P<0.05). Conclusion Vitamin D could improve the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preterm infa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800 U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400 U.
  [Key words] Preterm Infants; Vitamin D;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25-hydroxy vitamin D
  早产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1],由于过早的出生导致身体发育的不完全,以往早产儿存活率极低[2],但随着最近几年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3]。但由于先天早产而引起的钙磷缺乏以及钙磷代谢不正常所引发的各种代谢性骨病成为目前限制早产儿恢复机体健康的重要问题[4]。因此如何改善早产儿钙磷代谢异常的问题刻不容缓[5]。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正常钙磷代谢的主要维生素,缺少维生素D会直接导致人体钙、磷的异常代谢[6],引发各种人体骨病甚至影响神经、免疫等功能的正常作用[7]。人体内钙、磷的水平是诊断早期代谢骨病的重要依据,对预防和治疗代谢骨病有重要意义[8],同时25-羟维生素D是体内衡量维生素D水平的具体指标。研究表明早产儿极易缺乏维生素D,早产儿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严重低于正常新生儿水平,因此及早掌握早产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对改善早产儿的机体有着重要的意义[9]。本研究以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两组早产儿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并检测其体内钙、磷、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钙磷代谢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护理早产儿,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提供必要的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入住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胎龄<37周;②早产儿身体无严重畸形;③住院时间>2 d;④父母无代谢性遗传疾病。排除标准:①胎龄<28周;②早产儿身体严重畸形;③住院时间不足2 d;④患儿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情况,喂养方式以及肠外营养情况均无较大差异。本研究已经过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在两组早产儿10日龄时,给予口服相同的维生素D[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和(厦门)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50],高剂量组每日给予800 U口服维生素D,低剂量组每日给予400 U口服维生素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 d。除提供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以外两组早产儿的营养喂养方式相同,均采取母乳喂养。在两组患儿1日龄、20日龄、40日龄时,测定两组患儿的体内钙、磷、25-羟维生素D的水平,1日龄时患儿体内钙、磷、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即为基础水平,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钙磷代谢的具体影响。
  1.3 实验器材
  ①日本日立牌7600型生化分析儀;②钙、磷水平试剂盒(北京利德曼生物股份有限公司);③25-羟维生素D试剂盒(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1.4 评价指标
  ①早产儿为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②血液中钙含量<2.1 mmol/L为低钙水平;③血液中磷含量<0.8 mmol/L为低磷水平;④25-羟维生素D水平<12.5 nmol/L为严重缺乏维生素D,水平介于12.5~50.0 nmol/L为缺乏维生素D,50.0<水平≤75.0 nmol/L为正常水平,水平>75.0 nmol/L为最佳水平,水平>250.0 nmol/L为维生素D过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血清钙水平比较
  高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钙水平为(2.42±0.12)mmol/L,40日龄钙水平为(2.56±0.14)mmol/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钙水平(2.03±0.13)mmol/L和40日龄钙水平(2.12±0.21)mmol/L(P<0.05)。表明高剂量的维生素D对血清中钙水平的改善作用要优于低剂量的维生素D。见表1。
  2.2 两组早产儿血清磷水平比较
  高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磷水平为(1.82±0.53)mmol/L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磷水平(1.71±0.59)mmol/L(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40日龄磷水平为(1.96±0.23)mmol/L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40日龄磷水平(1.81±0.39)mmol/L(P<0.05)。表明高剂量的维生素D对血清中磷水平的改善作用要优于低剂量的维生素D。见表2。
  2.3 两组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高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45.56±12.45)nmol/L,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25-羟维生素D水平(42.51±9.27)nmol/L(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40日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73.46±18.57)nmol/L,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40日龄25-羟维生素D水平(64.48±15.37)nmol/L(P<0.05)。表明高剂量的维生素D对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提升作用要优于低剂量的维生素D。见表3。
  3 讨论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脂溶特性的类固醇衍生物,是使人体内钙水平保持稳定的重要调节物质,也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10]。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保持人体内钙磷代谢水平的正常,维持体内钙、磷水平的正常,促进骨骼发育[11]。早产儿由于过早生产的原因,导致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远远低于正常新生儿,因此过低的维生素D水平会导致早产儿钙磷代谢异常[12],骨骼无法正常发育从而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相关研究同时表明,维生素D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有关[13]。所以如何解决早产儿体内过低的维生素D水平是目前临床护理早产儿的热点问题。
  新生儿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通过胎盘经由母亲提供,但由于早产儿过早的被分娩出往往会导致早产儿体内维生素D含量远远低于正常指标[14]。在我国国内对早产儿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检测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早产儿中约有44%的比例严重缺乏维生素D,而有63%的早产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出生越早的早产儿越容易发生代谢性骨病和钙磷代谢异常,因此对新生儿维生素D的补充就显得十分重要[15]。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早产儿进行不同剂量维生素D的补充,观察早产儿体内钙磷代谢的状况。高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钙水平为(2.42±0.12)mmol/L,40日龄钙水平为(2.56±0.14)mmol/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钙水平(2.03±0.13)mmol/L和40日龄钙水平(2.12±0.21)mmol/L(P<0.05)。早产儿体内的钙水平较低,与早产儿体内钙磷代谢异常有关。且研究表明当早产儿骨代谢异常时,机体会分解一些骨钙维持正常的骨代谢[16]。随着维生素D的补充,早产儿体内的钙水平有所提升。通过比较得出高剂量组的提升幅度要优于低剂量组,表明在早产儿可接受的维生素D含量范围内,供给维生素D剂量越多对早产儿体内钙水平的提高越明显[17]。
  血清中的磷水平是判断骨代谢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正常的磷代谢也是维持早产儿身体器官接受激素调节的重要因子[18]。本研究中高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磷水平为(1.82±0.53)mmol/L,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磷水平(1.71±0.59)mmol/L(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40日龄磷水平为(1.96±0.23)mmol/L,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40日龄磷水平(1.81±0.39)mmol/L(P<0.05)。表明高剂量的维生素D对血清中磷水平的改善作用要优于低剂量的维生素D,但横向比较提升不明显,这是由于早产儿过早的出生导致体内钙磷的存留含量不足[19]。不可否认维生素D对磷的代谢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5-羟维生素D是衡量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具体指标,也是反映早期佝僂病的诊断指标。本研究中高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45.56±12.45)nmol/L,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20日龄25-羟维生素D水平(42.51±9.27)nmol/L(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40日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73.46±18.57)nmol/L,高于低剂量组早产儿40日龄25-羟维生素D水平(64.48±15.37)nmol/L(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和维生素D的补充,早产儿体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逐渐恢复,说明对早产儿维生素D的补充含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外源维生素D的补充能够提高早产儿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外源性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以使早产儿体内的异常钙磷代谢得到良好改善,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20]。但由于本次研究对象范围较小,对于采取何种剂量最佳,最适宜日龄和治疗时间的选择均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总之,在早产儿可接受维生素D含量的合理范围之内,越高剂量的维生素D水平对早产儿钙磷代谢的改善作用越明显。
  [参考文献]
  [1] 赵凯怡,赵芸,潘静子,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随访检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24-28.
  [2] 陆春梅,胡晓静,张玉侠,等.1例650 g超低体质量早产儿的早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9):63-64.
  [3] 李燕,韦秋芬,蒙丹华,等.早产儿住院情况及结局[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2):204-209.
  [4] 黄华飞,周向明,钟文华,等.基层医院成功救治25周早产儿1例[J].浙江医学,2016,38(14):1214-1215.
  [5] 刘伟,孔元原,王琳琳,等.早产儿足跟干血片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 22(4):420-422.
  [6] 曾军安,李占魁,李清红,等.117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 26(4):724-726,737.
  [7] 刘桂华,钱小芳,欧萍,等.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697-703.
  [8] 刘颖,翟岩,郭金和,等.早产儿维生素D补充效果及骨代谢指标的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790-793.
  [9] 余仁强,廖祥鹏,刘雪婷,等.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4):259-263.
  [10] 蒋艳琼,庄桂英,李思涛,等.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定量超声值的关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9):1468-1470.
  [11] 刘颖,李建雄,彭华,等.295例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291-295.
  [12] 章晓英,李宇宁,安彩霞,等.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6):384-387.
  [13] Shujun Song,Shaoyan Si,Junli Liu,et al.Vitamin D status in Chinese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newborns in Beij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birth size[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3,16(4):687-692.
  [14] Max D,Brandsch C,Schumann S,et al.Mater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causes smaller muscle fibers and altered transcript levels of genes involved in protein degradation,myogenesis,and cytoskeleton organization in the newborn rat[J].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2014,58(2):343-352.
  [15] Eleanor Bly,Jane Huntington,Amy L,et al. What is the best age to start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to prevent rickets in breastfed newborns?[J].The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2013,62(12):755-763.
  [16] 董瑞君,辛雅丽,金春华,等.孕妇妊娠末期及新生儿冬季维生素 D水平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4):466-468.
  [17] 刘科莹,潘建平,王粉玲,等.单剂量肌注维生素 D3对维生素 D缺乏孕妇及其新生儿作用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279-281.
  [18] 李雪香,冯长松,佐日汗·艾依萨,等.乌市水区新生儿脐血与孕母血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2):174-176,186.
  [19] 陈君,王斌.维生素D缺乏与新生儿肺发育[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12):942-944,945.
  [20] 胡晓艳,周于新,徐颂周,等.维生素D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517-1518.
  (收稿日期:2017-11-0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心肌透壁灌注指数(TPR)能否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0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并于CCTA后2周内完成冠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病例,共270例入选。应用CCTA的原始数据进行TPR分析,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CTA联合TPR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单独CCTA以及联合TPR均可诊断冠心病(χ2=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液生物标志物对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及判断预后临床价值。 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住ICU后24 h内留取血液标本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28 d生存率等。 结果 共纳入218例患者,其
[摘要] 目的 探討盆底肌训练结合护理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改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自然分娩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底肌生理功能锻炼运动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经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变化及排尿评分、尿失禁评级结果。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肌力为(4.03±0.83)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及兩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 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 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乳腺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指甲半月线以远完全离断原位缝合固定 皮下包埋再植方法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36例40指末节指甲半月线以远离断指,经彻底清创、拔除指甲、去除角质层、内固定、皮肤软组织原位缝合,并将末节指腹和指缘皮肤切开2~3刀至皮下,埋入对侧胸壁或腹壁皮下,16~35 d取出离断指。 结果 36例40指,成活38指,部分坏死1例,后行邻指皮瓣;完全坏死1例
[摘要]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皮损为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色虹膜样红斑或瘀斑,迅速扩大,相互融合,泛发全身,其上出现水疱、大疱或血疱,累及多部位黏膜,口鼻黏膜可发生糜烂,若继发感染会引起败血症,死亡率5%~15%。因合并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病情变化迅速,大大增加了死亡率。因此护理上需注意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消毒与隔离、加强黏膜护理,预防药物不良反
[摘要] 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缓释片均对血糖水平起到调节作用,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础上,能够起到规避低血糖风险的作用,调节效果较好。同时,上述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对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强有力的保护效果,确保心脑血管的安全性。目前,有新技术实现二者联合制药,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复方药剂投入糖尿病治疗应用中,简化用药,能够避免患者对治疗产生懈怠心理,防止患者由于记忆力不佳而出现漏服、误服情况,患者治疗的
[摘要] 目的 探讨团队技能训练结合穴位拍打模式在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癫狂症患者中推广应用效果。 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二甲精神病专科医院采用团队技能训练结合穴位拍打模式,对35例癫狂症患者进行为期5周的生活技能训练,应用生活技能训练(SST)评价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评定。 结果 训练前、后患者ADLPI、SDSS
[摘要] 外泌体是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小囊泡,是近年来医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其构成为脂质双分子层,含有脂质、蛋白质及RNA等物质,可结合某些靶细胞受体,作为细胞间通信的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与细胞之间交流的方式,参与神经元-神经胶质网络的组成,其在脑梗死的诊治上具有极大的潜能。本文在其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及其microRNA功能等方面,对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外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 方法 选取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室性早搏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