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至善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看《追风筝的人》已是儿时,于我或许还是一段难以感同身受的经历,但胡塞尼阿富汗民族的创作背景确实深深吸引了我,因而后来又去读起了他的《灿烂千阳》。直至现在,重温这本带着强烈中东色彩的小说,让我难忘的已不仅仅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纠葛情谊,更多的应该是藏在阿米尔、哈桑背后的对于人性的侧写。
  救赎——忏悔
  站在阿米尔的角度,对于哈桑情感的变化正是他所完成的自我救赎之路。也许有人会对阿米尔年少时的想法及举动表示不满,看上去这似乎是改变哈桑命运的缘由。然而细想,我们应该是能够理解阿米尔这个少年的,面对哈桑被伤害时所表现出来的怯懦,一心希望赢得比赛胜利的单纯,想要获得父亲更多关注的渴望,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与生俱来的想法。单从这一方面看,我们无法断定其好坏,然而因为这些使得另一方受到了伤害,我们便把其称作为人性的弱点。但不容置疑的是,即使再黑暗的人性里总会存在着一道烛光。阿米尔在成人后对哈桑的愧疚不安,对阿富汗那个家的念念不忘,正是他秉着一方烛台在人性道路上的摸索与救赎,思想挣扎过后再次踏上阿富汗这片热土。阿米尔找寻的不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解救哈桑儿子、与塔利班斗争的途中不会是一帆风顺,正如他走上的这条救赎之路。当结尾处阿米尔带着哈桑儿子回到美国追起风筝时,我们可以说阿米尔从孩子身上得到了些许解脱和释放,但在深层意义上,阿米尔永远不会得到解脱,因为他所积累的忏悔不仅仅是基于对哈桑,还包括对他自己、父亲、家庭以及那个故乡的感情。结束全文时我对阿米尔是敬佩的,他身上曾经暴露出了人性注定存在的胆小、自私、虚荣等弱点,但这些并没有泯灭他整个人的品性,因为他毕生都在忏悔。
  谅解——善良
  如果说阿米尔是人性的B面,那么哈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人性的A面。很多人倾向于对哈桑的同情,因为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被少年间的情谊所震撼。如果我们把这种情谊称为友谊,那么在这段感情中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是让人心疼的,他坐在树下仰着头认真听阿米尔讲故事,为捡回风筝被恶霸孩子欺凌,被栽赃偷窃却也只是沉默流泪。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友谊”是建立在主仆之间、建立在两个不同种族之间的。基于哈桑的身份,我总是对他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对阿米尔他始终坚守着感情从一而终,降低尊严忍耐包容,也许这种奴性正是原始社会善良的根源。故事总不会如自己所愿发展,当多年以后一通电话再次唤起阿米尔对这段感情的回忆时,哈桑已经死去,他的死可以说是对阿米尔的惩罚,但哈桑固然是不忍心的,所以他留下了孩子,留给了阿米尔一丝希望,尽管孩子脸上已经失去了哈桑过去始终洋溢的笑容。小哈桑像他的父亲那样,再次保佑了阿米尔,救了他一命。依然是儿时,依然是风筝,时间带走了许多,但留给了阿米尔最好的结局。不论是哈桑还是哈桑儿子,直到文终都给予了我们相信美好存在的信念。
  跳出阿米尔和哈桑的人物性格,回到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个一直动荡不安、支离破碎的地区,我们是可以为整个故事找到源头的。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新闻上一张叙利亚3岁儿童溺毙在海滩上的照片,他趴在海岸上的姿势无疑是让人揪心的。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阿富汗、叙利亚等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还只是一個地理概念,那遥远的土地上,究竟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我们只能从电视新闻的影像中了解到,然后成为我们饭后茶余讨论的话题。去年因为纪念抗战70周年的缘故,我接触到了许多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一直是一段我不愿、不敢去揭开的历史,常常会让我去思考战争于人类面前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我把战争中的人看作是人性黑暗面的集大成者,但这其中也总会有人有勇气站出来去维护内心的底线,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自身的人性得以升华。这种人性中偶尔绽放的光辉,在一片黑暗中尤其显得珍贵,面对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举动,勇敢者会自我救赎,而怯懦者则选择自我欺骗。
  五十多年前马丁·路德·金喊出“我有一个梦想”的心声,他渴望有一天世界上不再有对种族的不同定义,他渴望人性能在对待每个人的问题上表现出至善的一面。但就目前来讲,这样的理想显然是难以达成的,就像阿米尔与哈桑、与哈桑儿子之间始终摆脱不掉种族、地位对其身份认知的捆绑,即使阿米尔一直在为自己的罪过承受折磨。这个时代已经奏响和平的号角,许多人都在为着生命、为着整体努力补偿曾经犯下的过错,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部分人陷在自身的利益圈中无法自拔。人性之存在,无论善恶,乃人之根本,我们把回顾历史称为缅怀,不是因为我们永远沉浸在揭开伤疤的痛楚中,而是因为做人不能忘本。当人之根本都已忘记,还一味去否认自己双手犯下的罪,那才是人性最可怕的一面。
  整篇小说总体上说是乐观的,至少风筝依然在飞,而“我”一直在追,这大概也是人们对人性至善的追寻吧。
其他文献
未名水底月,曾映锦江边。  我曾热切而崇敬地翻閱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此刻,我揣着热切而又惶恐的心撰写这篇文章。离开高中已有一段时日,踏入大学不过一个学期。我想对你们说点什么?我能对学弟学妹们说点什么?  哲人有言:自己不可以被预料。这是我经历高考后最大的体会。谁也不知道打开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生活的精彩就在于不可预料的未知。所以,无论如何,请你得意时不要忘形,因为你还未曾见过更大更辽远的世界;失意
期刊
军营里最令我难忘的除了训练,还有在宿舍的时光。那是我们军训期间的第二生活空间。我们的宿舍名字叫“乒乓球室”,是部队的乒乓球室临时改成了我们的军训宿舍。我们在“乒乓球室”里分享军训快乐的时光。  这里是搞笑的空间。每天中午,我们会有短暂的午休时间。有的同学,因为已经疲劳到了极限,所以,到了宿舍趴在床上就睡着了。那姿势很搞笑。还有的同学为了联欢会而排练节目。整个中午陷入了水深火热中。中午的时光虽然短却
期刊
八天的军训,由于生病的原因,我只参加了三天。但是这三天我觉得很苦,每天都要听着教官的哨声起床集合。最后几天,我每天跟别的班训练,这就像好不容易熟悉了一班同学后,又把我放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我既要学会训练的内容,也要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下交友,有点苦啊!  不过军训生活苦中有乐,比如每天晚上,有时是训练,有时就会搞一些精彩的活动,就像唱“钢枪”之类的歌曲。  在军营里最令我难忘的除了训练,就是在
期刊
军训结束了。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军训场,它伤了我的皮动了我的筋,它告诉我什么叫成长。我最怀念的却是军训场外,它给了我不一样的空间,它告诉我什么叫生活趣味。  邀您参观睡姿大全室  每天中午,我们会有短暂的午休时间,困极了的同学自然会抓紧时间休息。大概已经疲劳到了极点,有人到了宿舍倒在床上就睡着了。那睡觉的姿势极其搞笑,有的张着嘴,有的举着双手;有的人睡着了另一条腿还在地上支撑着,还有的不知什么时
期刊
春末夏初,孟夏五月,是小麦饱籽的时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  轻柔的雨和着五月中旬略带夏意的风,飘洒在田野里。幼小而青涩的小麦在这场小雨的滋润下,慢慢地鼓了起来。迎面暖风抚来,青涩的麦穗在风中摇曳着。  相比以往,它已厚實了许多。它有了血肉,身体越发坚韧。它不再是空着肚子,干瘪的它了。它用努力撑起了自己的躯干,恰当地运用了天时和地利来帮助自己。它长大了,尽管它知道自己离成熟还远。  相比于
期刊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语。二十四节气中最接地气的一个节气就是小满。这个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古人稱它为“小满”,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  小满,预示着老百姓最忙碌的时节即将到来。这一季节,正是南方降雨增多的时候,“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农民在这个时候开始着手插秧了。培育好的秧苗,很快被休整了小半年的农民整齐划一地栽插到一垄垄田里,
期刊
有人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怎么利用它。”运动场上,赛跑运动员摩拳擦掌,在心中一遍遍勾勒着赛程,渴望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桂冠。漫漫人生路,亦是一场赛跑,时间有限,却没有终点,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这么一条路。只不过,有的人在路尽头喟然长叹,心有惭愧;有的人在路之尾坦然微笑,不枉此生。  我们抓不住时间的尾巴,亦不可预测生命的长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生的厚度比长度更值得追求。“秦鹿奔野草,逐之
期刊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麥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晨征  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
期刊
在一战的战场上,面对连天的炮火,麦克阿瑟当着幕僚和参谋的面,撂下一句话:“整个德国还没造出一发能打死麦克阿瑟的炮弹。”这豪语是对敌人的蔑视与调侃,充满血气之勇;是经历了无数次炮火洗礼之后才能练就的淡定与从容。恰如鲁迅先生所言,这豪语没有任何“文学上的折扣”。  而有些豪语,却“往往须打一个扣头”。  陆游自许“塞上长城”,慷慨激昂地说“老子犹堪绝大漠”,嘲讽“诸君何至泣新亭”。等到暮年,一生多少光
期刊
在影评的开头,我想为两位女主的扮演者,中山美穗和大井早奈的扮演者铃木兰兰的演技点赞。中山美穗用面对镜头的第一个表情向观众暗示女主的切换,女藤井的爽朗冒失和博子的精致优雅,都在每一个细节上鲜活而丰满。大井早奈只是个配角,铃木的名字甚至没有出现在演员表上,但那个漂亮而神经质的女学生形象同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坦白地说,对于这部影片我并没有多少代入感。感动是别人的感动,惋惜是别人的惋惜,故事是别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