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北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5ete346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资源稀缺1920年代初的陕西,全省只有一所大学、一所中学、一所师范。西北红军出身的高千;张秀山回忆:“1928年春,我考入榆林中学。是陕北23个县中唯一的一所中学,是经济文化,落后的陕北高原的最高学府。”(张秀山《哥的八十五年——从两北到东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这所榆林中学仅为初中。陕北宜君县直到1930年代初,全县未有一所中学,只有一所高小。
其他文献
介绍了在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培训考试中对小管(φ25~φ60)的焊接试件焊缝断口检验时偶而发现的一种伪缺陷形式,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总结了辨别该类型伪缺陷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丘吉尔曾断言,民主是最不坏的政治制度。这既是西方政治自信的流露,也体现出西方政治的无奈。  说自信,是因为欧洲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经历了各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之涤荡,最终选择了民主制度,这是欧洲政治自信心与制度优越感的源泉。说无奈,一是因为民主制度有时只能避免最坏,无法追求最好。二是因为时过境迁,这个世界不再是西方一枝独秀了。欧洲目前的困境,对此作了再好不过的诠释。  民主被“宠坏了”怎么办?    
文章对中央空调工程竣工后和使用中常可发现的设备、风管系统和水系统中存在的若干缺陷,分析了它们的成因,提出了可能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