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渡长江

来源 :特别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9年前的7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而举行的声势浩大的万人横渡长江活动.这次参加渡江的总共有106个方队,每个方队100人,共计10600人.我们属于最后一个方队,被称为106方块.
其他文献
1984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决定从1985年起,在全区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我除了上班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1985年5月,自治区举行了第一次自学考试,全区报考人数25939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17070人。我报考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这两门课我有一定基础,顺利过关。据统计,这次考试,《政治经济学》全区合格率为33.5%(60分以上为合格),《哲学》合格率仅为9.8%,其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上世纪70年代初,京城兴起自制家具热,我当时虽然在农村插队,但回京探亲时也自发卷入了这股热潮,一发而不可收,竟然把这个爱好坚持了20年。  我开始学做家具,热情万丈,没有人教,没有木料,走的是“以旧翻新”之路,就是将家里的旧柜子、旧板凳拆了重新做。当时是没有整根的木头供你使用的,就算有点木料,也不能让我这样的生手拿来练手。因为缺材少料,我甚至把院里的“公民守则”木框背面的三合板
1972年回天津过年,正月初三接到公社秘书电报:“正月初八到县体检,勿迟。”我欣喜若狂———这是推荐我上大学。天气预报说要下雪,我还是立马就动身往公社赶。恶劣天气导致路上险情不断,好不容易初七赶到了。转天体检,几百人里,就我一个知青。  填表后回村里下地干活,默默等待。春去夏来,音信全无。那天,队长派我给猪打预防针,打到村边一家,见远处公社文教助理骑车路过,实在忍不住,追上去询问,他说:“你怎么还
父亲没拜过师,之所以做了木匠,是因为父亲的三叔是木匠。父亲没少帮三叔拉过“下锯”,没少挨三叔的训。父亲压根就没想过学木匠活,可后来三叔突然死了,丢下了一大堆木匠工具。父亲想,这些工具没人用太可惜了,就试着先“砸巴”自己的,后来就给人家去“砸巴”了。父亲天资聪颖,很快就崭露头角。父亲后来能盖房,盖得一手好房,尤其是插柁布檩最拿手。后来父亲老得抡不动斧子了,还有人找上门来:“老田木匠,你去给看看,年轻
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当时估计可能会上中专分数线。半个多月后成绩出来了,总分246分,果然估得比较准,上了中专线(240分)。如果不出意外,那么要不了多久,我就会跳出农门,吃上“国家粮”,就算不一定能当上国家干部,但做个小学教师也能端上很不错的“铁饭碗”了!父母马上为我筹备上学的费用及行头。  然而,我们高兴得太早了!几天后,学校接到分数复查结果通知,我竟然被刷了下来,居然不仅少了那个6分的
父亲主动要求上前线rn战争爆发的时候,我父亲在一家军工厂上班,无需服兵役,但他写了入党和上前线的申请书.他被派往仅有28人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别动队.队伍被投送到德军后方
“病号饭”是我们知青食堂最高伙食待遇。患病的知青凭着卫生所刘大夫开的诊断书,再到食堂管理员老陈那里去签个字,就可以享受到这“美味佳肴”了。病号饭是两餐,上午是面条荷包蛋,下午是两个带肉的炒菜和一碗汤,有时也根据病号提出的要求做一些合他们口味的饭菜。  我第一次吃病号饭是护理大刘时。他因感冒、发烧导致肺部轻度发炎,在宿舍里打了三天吊瓶。我跑前跑后端水递药,做得很认真,尤為认真的是去食堂取病号饭,每次
1971年,我被临时调到建三江管理局宣传队创作节目。春节前,宣传队放假,队里的知青都早早回各自的生产队里去了,我却因一点事情耽误了。  那是我来北大荒的第三个年头,前两个春节都是在二队过的。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十几个要好的知青,都是到好友赵温家聚会,拥挤在热烘烘的炕头上。  谁想到这年年三十天还没亮就把我冻醒了,起來往窗外一瞧,才知道大雪封门,刮起了大风。心想糟了,天寒地冻,这个年只好我一人孤零零
1963年,我在呼和浩特第一师范学校上中师二年级。一天,一个男生收到他父亲拍来的电报———“母病故速回”,他当下涕泪交流。我们安慰他说:“也许是你奶奶去世了。”他说:“那我爹为啥不说是‘奶奶病故’呢?”過了一会儿,我们悄悄在电报上的“病故”二字之间加上了一个和电文一个颜色的逗号,成了“母病,故速回”,并告诉他说:“你刚才没看清楚,‘病’字后面还有个逗号呢。”但是他一眼就识破了。他请假回家,发现果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