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一些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手法。要善于抓“题眼”“诗眼”。“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
   我们切不可轻易放过一首诗后面命题人所给的补注,这些注解或为了方便疏通文句,或为了表明写作的背景,总之,这些注解对诗词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
   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內容是学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要想把握内容,首先要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有山水田园诗,借山水的静谧和田园的悠闲,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首先要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其次要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羁旅思乡诗,主要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在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以后,下一步就是如何懂得诗歌的表达技巧。我们首先要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第一个表现手法象征和托物言志,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表达特定的事理和感情。诗歌中一些传统意象往往被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如望月多表达怀远,思乡思亲之意。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衬托、反衬与对比,衬托是用相类似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主要的事物,古诗中常用的反衬方式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等,相同点在于二者都存在甲乙两个方面。对比和衬托的最大区别是:对比的二者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而衬托的二者之间有主有次,以次衬主。
   第三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算直抒胸臆。所谓直抒胸臆,就是把自己心里的话坦白地说出来,想恋爱就说想恋爱,不说东风来了百花开;感伤了就说感伤,不说千山万林木萧萧,这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
   要准确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辨别诗歌中的字词,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思想情感。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生活杂感、长亭送别。掌握了这些内容,就从而领悟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下结论,更不能断章取义,这就更利于我们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
其他文献
现行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其中有照片、绘画、书法,也有人物画像、故事场景、山水风光等,它们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插图特有的优势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笔者在教学中,常结合文本利用插图组织教学。本文将就插图的作用和如何用好插图两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插图的作用   (一)插图在导入中的作用   语文
期刊
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个“开场白”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深切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农村的学生处于明显的劣势。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很少接触外面精彩的世界,孤陋寡闻、缺乏情趣感受。对此,我急其所急,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方法,创设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开场白”,让学生在情境
期刊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在写教案中的教学器材一栏时,大家总会写上:粉笔、板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我校的教学已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走向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   在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上,多媒体被定义为:可用计算机处理的多种信息载体的统称,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的确,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文、音并茂,可以给学生留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课堂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而教师是这个阵地的组织者,如果教师组织不好,调动不了学生兴趣,那么,学生上课一会儿就“魂”飞“魄”散,时间长了
期刊
1.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兴趣,鼓励自主学习,确立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鉴于此,《课程标准》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不仅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更是教育之本。张志公先生曾说:“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的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见,阅读之重要,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现在教师和学生都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识地改变这种现象,但这种少慢差费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因此,阅读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呢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其著作《略谈学习国文》中,曾经强调过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得到一种习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都应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然而,自从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人们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生变化。它在语文课程中曾与“语文能力”一起被视为教学的两大目标。但新的语文课标的出台,
期刊
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为此,课标教材编写者针对过去课程管理统得过死,教材编写缺少弹性,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多样化需要的现实,在教材编写时给广大教师留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较之过去,也有所改变,提供的相关资料较多,结论由师生自己去把握。过去我们不少教师对教材和教参依赖惯了,面对新课程的这一变化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此身体力
期刊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里笔者试就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何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以
期刊
自从边塞烽烟迭起,成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疆域的象征,戍边守塞、建功边关便成为一代代有志男儿的铁血追求。马背封侯,勒铭燕然,在造就英雄辈出的同时,也为诗坛留下了一篇篇振奋感人的佳作。那么我们如何鉴赏这些异彩纷呈、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寻意象,明诗意   边塞诗多写边地生活与场景,含蕴着战争、思乡等内涵,意象多为大漠、狼烟、宝剑、战马、铠甲、风雪、黄云等。把握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