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综观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理念并未得到全面真正落实。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远离着生活世界。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就是要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教材观和评价观,让语文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一、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二、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语文学科的社会性是指语文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每个角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语文无所不在。学生学习语文并非是从学校开始,也不会以走出学校而结束。语文学习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书本以外的生活,更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读书看报是学语文,欣赏名山大川是学语文,了解民俗风情是学语文,参加公益事业是学语文,甚至休闲娱乐游戏亦是学语文,语文学习的触角可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真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吕淑湘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真正掌握,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有没有提高,提高了多少,只有在人的生活语言活动中才得以真正的检验。语文学习联系生活,可让学生深切体验到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语文,学语文可更好地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将学校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整个空间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好语文然后再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积极地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目标上,“一个遵循,两个突破”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
期刊
语文教学自古以来就有炼词炼句的传统,现在新课标也提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等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应该回归到阅读的本体——文本语言的品味、探究,换言之就是应该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正确理解力。
期刊
【摘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在实际教学中,“数”辅助“形”,可以将“数”形象化;“形”辅助“数”,可以使“数”直观化。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的数学语言为直观的图形、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实践证明,数形结合与
期刊
语言的听力是语言交际功能实现的最重要途径。我们学习英语也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探索一下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 当今世界形势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决定了英语交际功能的深层体现;并随着交际教学法的逐步推广,我们必须加强听说教学。因此,听力训练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们得明确听力的心理机制  1、分析和综合;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功能在语言信号接受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第二阶段是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第三阶段是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第四阶段是1978-1999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其中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的飞跃。针对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应该注意一些问题,认真的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中国;经济建设;反思  人教版的
期刊
英语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认为英语的性质同语文一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内涵和英语学科性质,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呢?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
期刊
数学教学应该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但数学不是纯粹的,它也是一种文化,它包含着实际的历史和实践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数学教育教学中进行人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体现和进行人文观的教学呢?  一、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以人为本的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作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对这一类问题的讲解和传授,这样既能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提出以下五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转换思维,柳暗花明。  二、 等价转换,无中生有。  三、 正难则反,围魏救赵。  四、 整体思想,瞒天过海。  五、 巧设方程,暗渡陈仓。  总之,应用性问题的教学是比较重要的,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然解题方法也是多
期刊
一、切实更新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但中学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有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与之相适应,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否则,我们的事业就难于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