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约会将其“晾”在课堂上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96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位非常爱“玩儿”、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世界级大师的人物。他,就是赵元任。赵元任乃著名诗人赵翼之后,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在天津一个官宦之家。赵有极高的语言天分,从小就爱学别人说话,很早就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方言。15岁考入江南高等学堂后,一次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同桌就餐,赵元任居然能用8种方言与大家交谈。
  1910年,在南京读完3年预科后,赵元任赴京参加了清华留美庚款生考试(这一年,日后成为他妻子的杨步伟原可以免试得到这一官费名额,但她选择放弃;赵元任则误打误撞地应考了)。赵元任一举中榜,得了第二名,比同批考取的胡适、竺可桢等人都要靠前许多(胡适列55名)。自然地,他就与胡适同船赴美、同期毕业。
  多才多艺的青年学者
  青春年少的赵元任对什么都感到好奇,他的梦想时常在变。上“China”号船时他打算做个电机工程师;但坐火车经过美洲大陆时,就变成了物理学家;1914年,等他在康奈尔毕业时,他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梦想当数学家。
  赵元任在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时,还选修了多门物理学课程及哲学、逻辑学、语言学课程。他在该校的数学课程获得过两个100分,一个98分,多年保持了该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到大学四年级时,教授告知赵元任,他同时具备申请数学或哲学研究生奖学金的水平,结果从数学系毕业的赵元任,改行成为了哲学研究生,继续在康奈尔研习哲学一年。读研后,他对语言学的兴趣越来越大,和胡适一起用英文撰写了系列文章发表。此时他对音乐的研习也达到极高水准,课余一直选修《和声课》和《对位课》,学习作曲。1915年,赵元任进入哈佛主修哲学并继续选修音乐。之后几年,他始终保持着对哲学、物理和数学的研究,以至于在1919年完成学业后,康奈尔大学给他这位哲学博士提供的教职竟是“物理学讲师”。
  留学时的赵元任极具个性,在街上遇见朋友,会目中无人般擦肩而过,所以在二年级时就得了一个心不在焉的“教授”的绰号。和许多读书种子一样,他不修边幅,衣服很少烫,皮鞋也很少擦。一次在哈佛的牛津街道上走着,后头有个小孩跟着他叫:“嘿,那个家伙的头发应该剪剪了!”当时的美国东海岸地区有一批奇人,比如陈寅恪,比如赵元任。胡适那时就已是一位不简单的人物,但对赵极为欣赏,撰文道:“每与人平(评)论留美人物,辄常推常州赵君元任为第一。此君与余同为赔款学生只第二次遣送来美者,毕业于康南尔耳,今居哈佛,止治哲学,物理,算学,皆精。以其余力旁及语学,音乐,皆有所成就。其人深思好学,心细密而行笃实,和蔼可亲,他日所成,未可限量也。”
  赵元任初到美国时只想待四年,没想到一口气待了十年。1920年,他决意回国,目的之一是要回老家退婚。尽管北大一再邀请他前去任教,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母校清华。清华原拟安排赵元任教数学,可到校后又让他加授英文,随后又让他改教中国史和哲学,最后决定教授心理学和物理。而此时,他常到胡适家长谈的却是音韵学和国语罗马化问题,就跟他们在康奈尔读书时一样。
  适逢美国教育家杜威和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演讲,清华派给赵元任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罗素及其女友窦拉·勃拉克的翻译,间或也为约翰·杜威翻译。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罗素辗转上海、杭州、南京、长沙和北京各地讲学,赵元任便被“借”去做翻译近一年。罗素的演讲比杜威的难得多,内容涉及高等数学、逻辑学、哲学和教育,相当广泛,多少精通英语的海归大才子都不能胜任,赵元任却游刃有余。连罗素也说,赵元任善于用英语来说双关语。
  赵元任多才多艺,以至于自己也分不清什么是主业,什么是副业。但对语言学,他实在精通又热衷,丁文江、胡适、蒋梦麟等都劝他把这业余的嗜好改成正行;罗素的讲学之旅,也让他的语言天才得到了公认。可以说,这次回国,不仅让赵找到了终身伴侣,更让他在许多兴趣中找到了他终身的志业,找到了让他成就名山事业的安身立命之处。
  留欧学生“闹钱荒”
  赵元任回国不久,便认识了一位女子——杨步伟。和赵一样,杨也是名门之后,她生在南京望族,祖父是鼎鼎大名的中国佛教协会创始人杨仁山。杨是首位留日的医学女博士,1919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博士毕业。
  赵元任给罗素做翻译时,总是拉上杨步伟。一日,他和杨一起吃饭,一聊起来就把上课的事丢到爪哇国去了。猛然问一回神,不对劲,还有正事要做,便飞也似的赶回课堂。到讲堂上时,但见满堂的人在坐着等,罗素一人在台上呆看着,没法开口,惹得全体哄堂大笑,罗素只好低低地对赵说:“坏人,坏人!”
  为罗素当翻译任务繁重,赵元任干脆就搬来与罗素一起住。非常“幸运”的是,讲演途中罗素忽然病倒了,需要静养,赵元任也就得以忙中偷闲,每天和杨步伟一起翻译童话《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一不小心成就了一部经典,这也是他作为翻译家毕生最自豪的事之一。此书1922年在上海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中国的很多女孩儿都抢着用“阿丽丝”做英文名。
其他文献
相会延河边  1931年1月,我父亲胡也频在上海牺牲。母亲把出生才4个月的我送回湖南常德老家交给外婆抚养。她返回上海后,就向党组织提出,要求去中央苏区。党组织最终还是决定她留在上海,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继而,她又担任了中共“左联”的党团书记。  外祖母抚养我到8岁。那年春天,当我读完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失学了。外婆年老,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两年来就靠母亲去陕北苏区前从上海寄
期刊
2016年1月24日,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郎平和她所带领的中国女排成为当场最大赢家,郎平拿到最佳教练和年度评委会大奖,而中国女排获得最佳团队殊荣。另外,最佳男女运动员分别被宁泽涛和刘虹摘得。  最佳教练郎平:我代表无名英雄们领奖  当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力压宫鲁鸣、叶瑾、袁国强和斯科拉里,荣膺最佳教练奖。而她所带领的中国女排更是力压中国男子篮球队、中国乒乓球队、中国游泳队、中
期刊
48集历史巨制《少帅》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很多观众评价小宋佳简直把于凤至演活了,宋佳说自己以前演过萧红,所以对扮演真实的历史人物颇有心得,“开拍前,看了她的一些生平资料,但更多的还是依照江奇涛老师的剧本来演,于凤至的台词写得非常有味道、非常筋道。我自己也觉得演了一个跟我太不一样的人物,大家其实对于凤至也多少有一些了解,她确实是非常值得赞叹的女性,不论她个人,还是她跟少帅之间的情感故事,都很了不起,‘
期刊
“强迫人们与他们合作,给另一些人设陷阱。这样,他们就能慢慢地把整个民族变成一个纯粹的告密者组织。”——米兰·昆德拉曾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对当时东欧各国的“告密者”做了解释。如此猛烈抨击极权势力的他,会是当年的告密者吗?  2008年,在法国过着半隐居生活,25年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的加世纪最伟大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突然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人物,不过,他这一次出名,可不是因为什么好事,而
期刊
宋佳:脚踩风火轮喝杯温吞水  北京卫视《少帅》中,小宋佳饰演的于凤至,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亮点。一贯“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宋佳眼下似乎正在尝试“温温吞吞虐心女”的戏路,宋佳的影迷纷纷到其微博“投诉”,替她委屈、憋屈,替她不服不忿。宋佳一笑了之,笔者却觉得宋佳不过是脚踩着风火轮喝了杯温吞水而已,无可无不可,正如她所言:“我始终觉得一个演员塑造角色并不一定要多么理解她,就像你不一定要多喜爱她一样,我觉得一
期刊
2015年7月,从非洲大陆载誉归来的秦玉玲,被业界授予“最美丽白衣天使”称号。此前,她在非洲“伊波拉”病毒最严重的国家,度过了生生死死的63天。  大家小家,在艰难之中进行取舍  2015年2月的一天,下班回家的秦玉玲淡淡地对丈夫说:“单位要派我前往塞拉利昂,那里出现了一种罕见传染病,我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尽自己的责任。”秦玉玲轻描淡写的话,却把丈夫吓了一跳,因为他知道,秦玉玲所说的传染病,其实是“
期刊
严重的疾病一直折磨着罗荣桓,他持续尿血,脸色焦黄,身体消瘦。但他依然那样安详、镇定,每天照常批阅电文,主持召开会议。此时,罗荣桓已经不能行走,更不能骑马。  罗荣桓自1939年3月1日踏进山东抗日战场始,他共在山东战斗生活了24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这段时间内,罗荣桓呕心沥血,使山东的抗日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为全国抗日战场上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鲜为人知的是,在山东战斗生活的这段时间,罗荣桓
期刊
影视伯乐刘汁子:这个叫赵薇的女孩可以破格录取  如今已74岁的刘汁子老师像个老顽童,说话兴高采烈,表情丰富夸张。小时候,他干过“夹着两个大簸箕从城墙往下‘飞’”的傻事,自然是摔得遍体鳞伤;背着出身不好的负担回乡务农后,他一边淘粪一边为老农表演文艺节目,自称“当时在村里也是个腕儿”;在北京电影学院执教几十年,教过的获奖学生最多,如:徐静蕾、刘孜、陈坤、郭晓冬、黄晓明、孙维、金巧巧、颜丹晨、何琳、姚晨
期刊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部系统考证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1981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全书25万字、图700幅。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为沈从文从事文物研究以来,最重要的一部学术专著。  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至今被认为是这个领域内的经典著作。这部学术专著编撰于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显然不是一个适合修史
期刊
李娜的人气和影响力并没有因为退役而消减,2015年2月,李娜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奖”,并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奖”提名。  其实,在众多光环背后,心直口快的李娜,出了名的说话直爽,从不怕得罪媒体的她,让人又爱又怕。喜欢她的人称她是“娜式幽默”,不喜欢她的则说她有点“二”。有记者在李娜退役仪式上问她:“你准备退役后做点什么?”李娜想了想说:“准备生两个孩子,养两条狗,继续二下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