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当然也包括“吃”。每一个不同的民族,每一个不同的地域,都有不一样的“吃”文化。那年,七彩云南之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西南部自然景观的瑰丽奇美,更让我难忘的是光彪兄夫妇邀请我吃蘑菇菌涮干猪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这样的美味。我无意间的话让光彪兄隔三差五给我邮寄“菌中之王”松茸或干肉。每年的7月至9月是食用新鲜松茸的“唯一时节”,我常会收到光彪兄发给我的信息:“你家的地址?现在又到吃松茸的时节了。”“我上次吃了,太贵了!”“微薄心意!”我犹豫一下,仿佛被松茸浓郁的菌香馋得直流口水,不由自主地又将地址发给这位文友。发货特别快,货到的时候冰袋还有点冰。松茸个头也大,淡淡的菌香弥漫。本地土鸡炖松茸,松茸肉鲜嫩,鸡肉也比平时香糯,松茸土鸡炖汤喝,味道特别鲜美。
  松茸,學名松口蘑,别名松蕈、合菌、台菌,属担子菌亚门口蘑科,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纯天然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松茸非常适合养生,许多人都会用松茸来炖汤和泡茶,在养生食品类上,人们对松茸的喜爱,已经高于普洱茶、海参、燕窝。美食家将它列入吃货“一生必吃”的清单中。我吃的这种松茸隐匿在云南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至今无法人工种植,是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气味也非常浓郁,有一种很浓的、真菌的清香气息,颗颗饱满厚实,有新鲜的自然菌香。光彪兄说,松茸生长在寒温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森林里。冷链空运,48小时内到达,保证新鲜。光彪兄总是将这个季节个头饱满、菌香浓郁、口感处于巅峰状态的松茸及时邮寄给我。他还告诉我松茸的功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松茸中富含的双链松茸多糖,对免疫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所以松茸特别适合身体虚弱、术后产后人群食用,对快速提高这些人群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功效。松茸中的松茸粗多糖,能消除细胞所受到的各种辐射伤害,同时还可以通过干预黑色素沉积的发生过程,而达到美白肌肤的作用。松茸有类似肠胃促动药的作用,可以抑制肠胃功能亢进和脾虚所致的泄泻。补肾壮阳、益肠胃、理气、化痰和驱虫都是松茸不可小瞧的功效。松茸中的某些蛋白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且还能加速肝葡萄糖代谢,具有直接降糖的功效。光彪兄简直就是一位松茸专家。
  光彪兄的为人和他写的文章《我在彝人古镇等你》一样:“朋友远道而来,我常常要去接站。不管朋友从昆明来,还是从滇西大理来,如果你乘坐动车,我总会说:我到楚雄高铁站接你。如果你乘坐汽车,我总会说:你从彝人古镇楚雄西收费站下,我在出站口等你。”他总是热情好客。而我真正认识他是从读他的散文集《沾满泥土的情绪》开始的。这是沾着芳香的红土地气息的精致美文,编织了滇中民俗民风、人文情怀,凝结着浓郁的红土情结。这种独特的地域风情,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作家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通过深邃的情感和洞察力将红土地的意象表述出独特的美。滇中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热情好客的乡民以及笔端凝结的那种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感情,产生了不少耐人回味的好文章,因为他对红土地人情物事的感受过于强烈的深沉,他抒发这种“恋土情结”恬淡、清新、秀美,是乡土散文上乘之作。红土地将永久弥漫芬芳的气韵之香。在光彪兄的散文中,写人从母亲父亲叔婶老师童年的伙伴以至村人,博爱的气息弥散。《误喊“阿嫫”四十年》《走不出阿妈的目光》《又别母亲》《母亲等我吃饭》《我欠父亲一张照片》《放牛的父亲》《站在我心灵高处的二叔》《大婶》《大哥》等作品炽热的真情显露,深深的爱直抵心灵最柔软处,母爱父爱洇湿内心的堤岸。在日益冷漠的世界,对亲情礼赞和感恩,尤显难能可贵。
  那年去楚雄,光彪兄带我们去他的故乡,专门请人弹奏彝族左脚调《一丘大田四四方》《不来不来要叫来》《隔山隔水来遇你》,让我们感受民族音乐无限魅力。左脚调节奏明快,通俗易懂,纯朴自然,表现力丰富,为高八度声腔演唱,清脆悦耳,高亢热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还了解了彝族的大水烟筒。他自己还会唱彝族祝酒歌的代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为左脚调的代表曲目,让人百听不厌。我们还在他家吃上地地道道云南楚雄的农家菜。见到了当时健在的他的老母亲,后来收到了他的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母亲的气味》,这本散文集写出了母亲的大爱,折射出温暖人间的母爱光芒,催生了光彪兄这样一位执着于乡土母爱亲情写作的散文家,也因有这样的母亲才教育出这样一个博爱的儿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光彪兄把近10年来的稿费原计划用来出版自己散文集《故乡的眼睛》的32700元,通过楚雄州红十字会捐给湖北省作家协会,用于帮助感染新冠肺炎的作家。光彪兄说:“3万多元钱虽少,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希望以此表达对疫情防控的一点微薄力量;作为一名作家,我是讴歌人间真善美的一员,希望为疫情防控尽力而为。”光彪兄还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在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想不到我的一片鹅毛之意,也会在抗疫中激起一串美丽的浪花!光彪兄助人的善举虽小,却凝聚着大爱。2020年,他被评为“中国好人”“云南好人”。在西部散文学会成立的十几个分会之中,云南分会做得最好,为了提高当地文学创作,光彪兄自己掏钱办内刊,成立创作基地,给当地青年作家一个创作平台,为繁荣当地的文学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光彪兄现任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历任楚雄州八届、九届、十届政协委员。多年来,他始终把散文创作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先后在《散文百家》《散文选刊》《边疆文学》《长江丛刊》《天津文学》《读者》《文艺报》《云南日报》《中外文摘》等全国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近百篇。《一根稻草》《村庄的脊梁》《村庄来客》等散文入选王剑冰、贾兴安、耿立主编的《全国年度散文年选》。《母亲的拐杖》《故乡的眼睛》《一碗情深》等9篇散文被20多个省、市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教辅书和语文考试卷。曾获云南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江苏“漂母杯”征文奖、河北“临川之笔”征文奖、山东“吴伯箫”散文奖等。目前,已出版《母亲的气味》《沾满泥土的情绪》《随笔漏拾》三本文集。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儿教师,我的职业是在我最崇敬的山村学校老校长——我的舅父的影响下选择的。我从小就跟随舅父在朗朗的读书声中长大,被县教育界誉为“学界泰斗”的舅父在山村学校耕耘了整整四十个春夏秋冬,为山村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由于工作条件的艰苦,生活环境的恶劣,积劳成疾,在未过花甲之年他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老舅父那斑白的头发,苍老而慈祥的面容,干瘦的身躯,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谆谆的教诲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教育方法的执行者,教育手段的使用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教好书的同时,更要育好人。  直木可以做栋梁,弯曲者可以做犁杖,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教师,观念和态度对一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好学生可以爱得坦然,对学困生还能爱的坦然吗?作为教育者,应当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尤其是现代社会,想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有一个
期刊
我们一家都没有能喝酒的人,等我结了婚,生了孩子,家里还是没有人能喝。这么说吧,在我们家,即使是大年三十,餐桌上也见不到酒。有一年的除夕,我对父亲说,我们也喝一点吧。老父亲豪情勃发,说,那就开一瓶。我们真的喝上了。一瓶酒我们俩当然喝不完,喝不完那就放下。一眨眼,第二年的除夕又来了。我想起来了,去年的那瓶酒还在呢,于是,我和父亲接着喝。我们这一对父子在两个春节总共喝了多少酒呢?最终的答案还是贾梦玮提供
期刊
一、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年多了,三年多来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新课程的学生数达152.8万,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8.58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甘肃省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 对课改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2)甘肃省农村课程改革工作需要
期刊
遗忘的规律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曾作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遗忘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下图)表明了在识记后的短时期内遗忘较多,过了较长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就较慢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什么是迁移?    所谓迁移,就是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所产生的影响。凡是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新的知识、技能顺利形成的,称为
期刊
2021年的元旦,对于我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母亲痊愈出院。  母亲一生多病,身体素质不太好,2002年在西京医院做了一场大手术后,十五年没得过什么病。没承想母亲过了七十却和医院又打起了交道。前年在神木交大医院住了十多天,回春妙手王涛医生把母亲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去年3月又因突发脑梗在县医院住了七天,所幸就医及时未留下丝毫后遗症。去年11月20日因咳血又住进了县医院。当时我还在湖南出差,母亲怕我
期刊
从小家贫,母亲多病,父亲一个人辛勤劳作养活着一大家人。父亲的艰辛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毫无办法。母亲常常抱着弱小的我说,孩子,长大后好好读书,妈不图什么,就盼你初中毕业后回来当个生产队会计,给你爸派工派个苦轻活。当时我不明白母亲的意思,愣愣地望着她。有时也见她抹眼泪,有时也听见她长长地叹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学的第一课就是饥饿。虽然父亲很能干很勤劳,左邻右舍都说父亲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手能提肩能担背
期刊
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我总是不经意的,与一朵美丽的花邂逅,与一个倾心的人相遇。那年,我从教育行业转行到新的单位,与一位有天鹅颈、面容含笑甜美的女子成为了同事。她与众不同的气质一下子吸引了我。她外在的曲线美、甜甜的笑容、举手投足都带着温柔,宛如轻柔的晚风拂过岸边的垂柳,一颦一笑那么迷人。渐渐地熟悉了,我问她是否会跳舞?她摇头否定。我又说那一定是学瑜伽。她含蓄点头。喜欢看书吗?嗯。难怪会让我忍不住多看她
期刊
我是个粗人,平常不太注重细枝末节。说话大大咧咧,做事有时候也大大咧咧,不经意间,惹下不少人,招致许多非议。  其实,我对家人也一样。女儿常说,她的暴脾气就是遗传我的,这让我很无语。  但我对母亲的变化还是操心的。前几天我和女儿回家走了一趟,女儿说她奶奶住院她也没回去,她给爷爷奶奶买了十袋高钙奶粉,又大包小包不知道买了些甚,反正我车的后备厢和后座上塞得满满的。回家后,母亲乐得跑前撵后,赶紧切西瓜,毛
期刊
小学一至五年级,生活在艰难地前进着。  失望往往多于希望,但希望给人带来的动力是无穷的。因为那个年代贫富差距不太大,無非是好一点的户子能吃上白面馍,中等户子经常吃的是黄馍(玉米窝窝),差一点的户子不是吃的杂面馍就是红馍(高粱面窝头)。对于我来说,几乎不奢望吃白馍,偶尔吃上几顿黄馍就心满意足了,大多的时候就是高粱面窝头了。  高粱面窝头比较硬,难咽,咽进去不好消化,但能顶饱。和我们一个院子住的几户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