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门诊患者的感染源和求医行为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性病患者的感染源、求医和防病等行为特征.

方法

对上海市3个性病门诊的474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结果

发现94-1%的性病是通过性接触而感染,70.3%的已婚女性把感染源归咎于其丈夫,而80%以上的已婚男性和未婚男女从临时性伴和卖淫嫖娼途径感染上性病.供销员、服务员、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等职业人群易从非婚性接触感染性病,且避孕套使用率低.74-5%因为有了症状才求医;分别只有82.7%、62.2%、57.1%和30.0%性病患者表示会鼓励其配偶、同居者、暗娼和临时性伴就诊作性病检测;虽然女性患者的求医行为较为积极,但性病患者整体上治病不及时,男女同治率低,避孕套使用率低.在卖淫嫖娼者中,避孕套使用率不到4-2%,即使知道感染性病后使用率也只有9.7%左右.

结论

对性病患者应加强咨询和健康教育,减少性伴数和慎重选择性伴,坚持正确地使用避孕套,鼓励男女同治,提高防病意识,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我院自1992年6月至1996年12月首次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1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随着对癌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肿瘤的发生是正常细胞基因组多重损伤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出现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失活,还可出现原癌基因的激活。为此,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p53、ras(p21)和c-erbB-2(p185)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表达特征,旨在探讨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与SCC发生的相关性和协同作用的关系。
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生物R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极为关键的一步。如Northern印迹及杂交分析,寡聚(dT)纤维素选择分离mRNA,cDNA合成及体外翻译,RTPCR等实验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RNA的纯度和完整性。我们参考哺乳动物细胞RNA的抽提方法,并对其作了适当的修改,成功地获得了高质量的RNA,同时对它们的优劣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和试剂:菌株由我院中国医学真菌
期刊
为了更好地了解伊曲康唑对于皮肤真菌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制订固定治疗方案,我们组织了多中心的开放治疗试验,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了解皮肤真菌病的分布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一)观察方法: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二)病例选择:1.病例入选标准:男、女皮肤真菌病患者,年龄15~65岁,少数可例外。病种为手、足癣(间擦型、水疱型、角化型等)。
目的 了解遗传过敏性皮炎 (AD)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结果 结论 > 了解遗传过敏性皮炎 (AD)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423例A D患者进行了1~19年的随访研究。结果与结论 AD患者中皮炎痊愈者有127例,占30.02%,296例仍有程度不同的皮炎,占69.98%,大部分患者的皮损都有好转。皮炎的预后与A D皮疹的类型、皮损的分布和累及的面积无关,与发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