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在世界舞台流淌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y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邀请,杭州歌剧舞剧院开启《遇见大运河》世界巡演之旅,走进法国、英国、埃及、美国、巴拿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文化遗产这一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6月底至7月初的法德巡演为世界巡演的第一阶段。
  
  舞蹈剧《遇见大运河》是一部汇集世界艺术名家打造的扛鼎之作,讲述中国大运河的故事,展现文化遗产之美。巡演所至,在法国尼斯、巴黎,在德国柏林,一次又一次,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掌声中带着感动、震撼和思考。
  本次巡演选取的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重要共建国,以舞蹈语言搭建文化新丝路、展示文化浙江魅力,为“一带一路”打造民心相通的社会根基作出贡献。
  一条河,流入欧洲观众心
  无论你身在何处,艺术的语言是相通的。
  7月4日晚,德国观众在《遇见大运河》中见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杭州歌剧舞剧院舞蹈剧《遇见大运河》“世界运河遇见之旅”巡演第三站,在柏林海军上将宫大剧院上演。
  波光粼粼的舞台上,婀娜舞影时隐时现、若即若离;几块将舞台三面包裹起来的巨大反光镜里,时而映出流淌的河水,时而映出生活在运河边的人们,时而映出关于大运河的文字记载……让国外观众情不自禁地走进两条情节线:一条是现代人对运河灵魂的探寻,一条是运河的千年历史——开凿、繁荣、复兴。
  当晚演出一票难求,上下楼层近2000个座位座无虚席,其中有从汉堡赶来的观众。晚上8时演出前,剧院门口聚集了等待进场的观众,他们说:“我们从G20杭州峰会认识了杭州,正好今年的G20峰会在汉堡举行,真是太有缘分了!”
  演出结束时,谢幕长达近半小时,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表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每场开演之前,站在舞台中央,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该剧导演崔巍总会向观众这样解释:剧中男主角象征着探寻大运河厚重历史的现代人,代表着现在的我们;女主角则是一滴水,代表着运河的千年历史。男女主角的相知相恋,则生动展示了人与自然、当今社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相互依存。
  千年流淌的中国大运河,宛如一条生命之河,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流到了法国、德国,将当地观众的心,带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6月28日巡演第一站在法国尼斯,7月2日在巴黎,第一次观看《遇见大运河》的当地观众被打动了,所有的观众都情不自禁地为《遇见大运河》鼓掌。尼斯国家歌剧院院长埃利克称赞这次演出令人难忘,他动情地说:“看了今天的演出后,我一定要去杭州亲眼看看千年流淌的大运河。”
  在巴黎的演出,吸引了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雷米·艾容、著名国际摄影师格瓦·戴高乐等在内的艺术家前来观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寻找大运河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雷米·艾容说,观众体验到古老的文明与智慧,并时不时地被大运河的美丽唤醒美好记忆。
  杭州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一路都在遇见:遇见大运河,遇见传统文化,遇见非物质文化遗产,遇见每一个爱大运河的人。
  遇见,哪怕只有一天。我,再也离不开你的视线。
  一群人,演绎运河千年魂
  一滴水,溅起剔透的浪花,弥漫无限空间。
  与传统舞蹈只有肢体语言不同,《遇见大运河》在人物、语言、灯光、舞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突破。导演崔巍让《遇见大运河》中的舞者开口说话,让观众听到大运河的河水在呼喊。
  没有外文翻译,外国观众能否看懂这部现代舞剧?
  “《遇见大运河》表达的是生命、泥土和水的运河故事,表达人与水之间的感情、人类对生命与大自然的渴望、对真善美及共同繁荣的追求。”崔巍说,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相信世界各地的观众通过舞蹈艺术一定能听懂、看懂这个故事,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与感动,同时唤起人们珍惜文化遗产的自觉。
  周可,是剧中女主角,扮演象征大运河的那滴水——“水灵”。为了深入理解这个角色,周可花了大量时间泡图书馆,查阅大运河资料;采风时,她在杭州拱宸桥附近取了一瓶运河水放在床头,让自己全身心地感受运河。只要一空下来,她就会对着镜子练各种眼神,那些眼神是剧中那滴水的眼神:忧伤的、痛苦的、喜悦的、幸福的……她说:“我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角色。”
  6月28日晚,夜已深,伴着窗外富有节拍的尼斯海湾的涛聲,尼斯芭蕾舞团的编导和演员们观看演出后与剧组交流,他们说:“我们看懂了,人与水,在《遇见大运河》里相恋了。”
  是的,爱情故事哪儿都有,但是因为有了“水”,这个爱情故事才只属于大运河。这富有象征意义的爱情,最终打动了无数观众,为《遇见大运河》赢得无数喝彩声。
  你看,扮演“水灵”的周可,扮演“承望”的男主演曾凯,不仅把两段重头的双人舞跳得技精艺熟,而且把其中的戏分演得入情入理、催人泪下。
  水,无疑是《遇见大运河》的创作灵魂。就像海天一色的天使湾一样,多情浪漫的尼斯观众们注意到,女主角“水灵”披在最外面的那层纱,非常轻薄、通透,随着演员的舞蹈动作,能够拉伸出美丽的曲线,如同水的质感。这种纱在风的舞动下,更有飘逸感,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
  就像千年流淌的运河之水,那飘逸的薄纱就是舞台水之灵魂。
  在日本留学、生活了20多年的李锐丁,是《遇见大运河》剧组“遇见”的一位世界级服装设计师,他大胆的现代派设计风格,迸溅火花的创新思维,留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
  尼斯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从崔巍口中得知,挑选服装材料时,李锐丁一趟趟往日本跑,并将一箱一箱的透明纱从机场搬运到剧组……这位非常敬业的艺术家,为艺术,做到了极致。
其他文献
由《欢乐颂》开启的中国式“季播剧”,在都市青春时尚剧的市场定位中,贴近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以人物的成长为中心,立足本土传统,围绕恋人、父女、婆媳、朋友关系,在磕磕碰碰中揭示家庭伦理冲突,隐含价值观的内在引领——  “季播剧”《欢乐颂2》今年6月在热热闹闹吃火锅中落下帷幕,“五美”各自举起酒杯,纷纷给自己在这一季里的人生作总结、提希望,也给第3季留下许多情节线索与发展空间。尽管《欢乐颂2》在第1季普
期刊
今年10月24日是一山一宁禅师在日本圆寂700周年纪念日。一山一宁曾是浙江普陀山宝陀寺(今普济寺)住持,他被元朝廷任命为“江浙释教总统”并赐予“妙慈弘济大师”名号。他在日本圆寂后,被后宇多天皇赐予“国师”谥号。一位出家人怎么会得到中日两国朝廷如此重视和高规格的礼遇呢?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一山一宁生活的那个年代,概述这位“东渡未归的和平使者”的传奇人生。禅僧出使,通中日两国之好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
期刊
杭州西湖侧畔隐匿着这样一群人,只有当我们背对浓妆淡抹的湖光时,才会不经意地与他们的视线相接。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迥异的人生境遇,但最终均愿意留迹西湖。他们似香头一丝烟,散于蔼蔼岚雾,又如笔尖一滴墨,溶于粼粼波影。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这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李渔写在自己家门上的对联。联中所说湖山就指西湖的湖光山色,李渔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和情愫。
期刊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教授兼作家尼古拉斯·柯瑞思(Nicholas Chrimes)撰写的《乌镇:中国古镇的“世界闻名”之路》一书的中文版,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柯瑞思写了一个怎样的乌镇?  “乌镇是一个只有5万人口的小镇,坐落在中国南方浙江省的一个离海不远的城市。这里风景秀丽,历史久远,也散发着21世纪新时代的气息。这种完美的结合真的很难得。”这位
期刊
今年立冬日,笔者去采访在冬至日举行的“三门祭冬”。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祭冬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怀念,寄托着长辈对后代的教诲和对未来的希冀,同时也传递着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体现着历史的厚重和民间风俗的魅力。‘三门祭冬’习俗是中华祭祀风俗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与全国各地基本相同的一面,又有一定的自我地域特色。”88岁高龄的非遗“三门祭冬”传承人杨兴亚聊起这个话题声音洪亮,滔滔不绝。 
期刊
2017年夏,浙江文博界举办了纪念本省已故著名古书画鉴定家、省博物馆资深研究员黄涌泉先生的专题活动。在浙江博物馆展出了他的生平业绩和研究成果图片及翰墨作品,举行了专题座谈会,并在《金石书画》和《西泠艺丛》等专业刊物发表了多篇弘扬和研究黄老的文章。  黄涌泉立足于实践及研究,为浙江的文物鉴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有许多学术成果传世。几十年来,全省各地经他过目的书画作品多达十多万件,鉴定出宋朝至清朝的珍贵
期刊
上世纪初,火车尚属稀奇事物,杭州建造了浙江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据书刊回忆,当年沿线的老杭州人,每有蒸汽火车途经时,总在铁轨两旁惊奇地看着那庞然大物隆隆而行,嘴里发出啧啧之声。  江墅铁路早已不复存在,如今我们只能在遗址公园内怀想当年的盛况。初秋一个下雨的午后,笔者在遗址公园管理员兼讲解员刘美玲志愿者的陪同下,开启了一段寻踪之旅。  一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在杭州拱墅区的登云路和金华路口,这是浙江
期刊
一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正式函件,近日越过辽阔的太平洋,飞到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的信箱里。函件带来的,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杭州入选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入选的理由是旅游对城市产生的积极而卓越的社会文化影响。  翻开中华大辞典,对“旅游”一词的阐述很有意思:“‘旅’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观光、娱乐。”  所以,一个优秀的旅游目的地,必须有着让人进
期刊
杭州西湖大道北侧,南宋御街之中山中路227号,繁盛的街市忽地出现一处规模颇巨的伊斯兰清真寺院,一派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庄重,优雅,安谧。若遇开放之时,你还可以循步其中,在寺内各文物点参观。它便是与广州狮子寺、泉州麒麟寺、扬州仙鹤寺并称、我国南方伊斯兰教四大古寺的杭州凤凰寺。毫不夸张地说,如今得到各国响应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还能从凤凰寺探寻出其渊源。  凤凰寺又名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因当年
期刊
窗外,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窗内,灯火通明,一片静谧。40岁的徐慧玲,正托着一本《人类简史》,沉浸在纸张的窸窣声里。一旁,几个初三的学生,正低头伏案,笔尖沙沙作响。    入夜,熙熙攘攘的温州闹市,一间临街的书房内,醉人的书香,温暖的灯光,包围着遨游书海的阅读者。这是温州市首家城市书房——县前头书房。  3年前,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出一项创新之举:开出全开放、纯公益、24小时不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