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撑起民族汽车品牌力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一汽集团考察时强调,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这不仅是总书记对一汽集团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全国汽车产业科技创新的再动员。
  汽车产业是国家综合工业实力和制造水平的重要体现。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到201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双超2500万辆,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然而,与汽车先进工业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仍旧大而不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资品牌降价促销,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29%至285.4万辆,市场份额跌至36.3%,创近10年新低。
  危机警醒人,也能激励人。虽然现在国内外汽车制造业竞争很激烈,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全球汽车产业的能源动力、生产运营和消费使用方式全面重塑,产业结构正发生重大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在智能化和共享化方面,很多与中国用户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的场景和服务也正在被打开,有望极大丰富未来汽车的内涵和外延。在新能源领域,中国车企无论在“三电”应用,还是在新的增程模式定义方面,也纷纷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技術路线。显然,这些变量为我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由大变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汽车企业要能在这场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自立自强。作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不仅是方便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更是各种先进技术集大成者。回溯百年世界汽车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正是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着汽车工业持续发展。可以说,技术已成为汽车产业本质特征。因此,自主车企要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
  必须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近年来以吉利、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取得了长足发展。比如,吉利的“CMA超级母体”模块化架构体系,长安的“蓝鲸NE发动机平台”,就将中国的造车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但不可否认,还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尚需新的突破。过去几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遵循“市场换技术”策略,采取与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模式获取技术。然而,核心技术至今仍难言换到自己手中。这说明,关键核心技术是换不回,买不来的。没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很难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相反还有可能被“卡脖子”。

  “零部件强,则汽车工业强”,这是全球汽车业的共识。因此,要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实现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当前不仅需要整车强起来,更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加强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补齐短板,让零部件及其供应链也强起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脸”的应用场景被不断拓宽。人脸识别技术看似“高大上”,其存在的个人生物信息被过度采集和滥用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近期表示,针对面部特征等生物特征信息收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将开展专题研究。相关专家表示,人脸识别技术不是万能的,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基于身份验证等场景,确实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后也应尽到严格保管的责任和义务。
  ■ 朱慧卿图 时锋文
其他文献
科学导报讯 近期,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举行。   交标委的成立,将加强和改进全省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强化标准在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的作用;将推动全省更多的交通运输企业提升标准化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发挥标准在企业构建质量优势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2次飞行。  在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的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内,一台智能机器人正在为一批前来参观的企业负责人作向导。一路上,机械臂影像秀、健康空间站、“三大产业”能量罩、智能机器人和缤纷微城等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参观者面前,看得人兴奋不已。  7月27日,记者也闻讯来到了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产业招商运营总监张旭华对记者说:“2月底得到政府的复工许可
期刊
科學导报讯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了解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的重点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建设传来捷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自主研发射频负离子束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稳定可重复的百秒量级强流负离子束引出。8月5日,家长带着孩子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参观。暑假期间,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吸引众多家长和学生参观游览。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学习自然
期刊
她用勤奋与严谨永攀科学高峰,用实干诠释科研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用质朴与真诚静留育人净土、守望花开。从事科研16年来,她栉风沐雨、殚精竭虑,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先后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称号、2019年“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她就是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慧琴。5月27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近陈慧琴,聆听了她的故事。 兴趣开科研之窗   1
期刊
项目攻关遇瓶颈,行业发展缺人才,突破口在哪里?记者8月4日从山西省科技厅获悉,目前,山西重大科技项目揭榜立项工作硕果连连,攻克了一些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了一批创新人才,在科技创新领域书写出了山西样本。   去年以来,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山西探索建立“揭榜挂帅”的人才使用体制机制,面向天下英才广发“招贤令”,借助“全球大脑”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一批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建设
期刊
科学导报讯 据中国海油最新消息,随着最后一条12英寸海底管线终止封头在南海西部海域入海,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海底管线铺设项目,首階段作业于6月2日顺利完工;作业水深1542米,创造了我国海底管线铺设水深新纪录。
期刊
6月3日上午,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力补上人才工作短板,山西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建设人才强省 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举措》,即:山西人才新政“12条”,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山西人才新政“12条”提出两条改革举措:一是以项目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采取“项目+人才”模式,有计划地精准引进急需紧缺科研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科技创
期刊
8月4日,在成都市中化現代农业崇州技术服务中心,植保无人机飞手在进行飞行技能项目比赛。当日,“2020飞防创战纪”科技农服大赛线下总决赛四川站在成都市中化现代农业崇州技术服务中心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的10支决赛队伍、20名植保无人机飞手进行了飞行技能、水稻实地飞防两个项目的比赛。该比赛提升了植保无人机飞手科学用药水平,为行业培育更多具有专业素养的植保人才,促进我国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
期刊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分析癌症患者血液以检测癌症情况的新方法,其灵敏度比现有方法提高10倍多。該技术利用针对患者肿瘤的个性化基因测试,从血液样本中搜索循环肿瘤DNA(ctDNA)中数百种不同的基因突变。ctDNA是癌细胞释放的进入血液的DNA。
期刊
科学导报讯 作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高地的北京再下一城。近日,位于北京經济技术开发区的百度Apollo Park正式建造完成。这也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将进一步加速我国自动驾驶技术、车路协同等技术走上街头的速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