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毛泽东执政初期巩固政权思想之比较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思想与列宁的思想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出发,以当时采取的具体措施为依据剖析论述二者思想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毛泽东;政权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05 — 02
  国内外许多研究毛泽东的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受列宁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施拉姆就认为毛泽东思想的许多方面实际上是追随列宁的。因为无论是“19世纪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的俄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马克思从未对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论述。列宁结合俄国特殊国情进行探索总结出的经验对毛泽东具有直接、深刻的影响,二者此方面的思想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一、 夺取政权后面临的问题、任务的相同之处
  1918年春,苏维埃俄国正处在历史转变的紧要关头。三月,苏维埃俄国同德国单独缔结布列斯特和约,使国家争得了暂时和平的国际环境,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但和平的条件并不稳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苏维埃国家仍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第一,苏维埃俄国周围的帝国主义随时都可能发动侵略和干涉,扼杀苏维埃政权;第二,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粮食和日用工业品异常缺乏,投机走私、黑市活动猖獗,资产阶级的破坏和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致使劳动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第三,托洛茨基和“左派共产主义者”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散布俄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谬论,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在这种形势下,由于剥夺剥夺者和镇压剥削者的反抗的任务已大体解决,抓住暂息的时机,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组织对俄国的管理”是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中心任务,即改变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重心,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设学会掌握政权,管理国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特别是美国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胜利的极端仇视,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禁运,试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内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连年战乱,工农业生产破坏严重,物资极端贫乏,经济濒于崩溃。据统计,1949年与1936年相比,重工业生产大约下降70%,轻工业生产大约下降30%,农业生产大约下降25%。①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上海解放,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增加了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②另外是国民党残余武装和政治土匪、特务分子、反革命分子进行破坏、暗杀和暴乱,严重威胁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这种形势下中共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恢复发展经济,稳定人心,领导人民进行生产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总量。”③这表明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经济任务提到首位,把破坏旧世界的任务转变为建设新世界的任务。列宁、毛泽东执政后的任务,即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劳动生产率,从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
  二 、管理国家完成任务的思想的相通之处
  (一)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创造国民经济建设的良好环境
  马克思总结历次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列宁强调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指出:“凡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由于两个主要原因,或者说两个主要方面,必须有专政。”④一方面,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被剥夺者试图从内外进行活动推翻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铁的手腕就不能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列宁根据当时的情况着重强调了同“露头角”的坏分子作斗争,并提出具体的办法。而且批评苏维埃政权机关的软弱表现,说这些机关“软弱的很,不大象铁,却很像浆糊”。同坏分子做斗争必须果敢、有勇气,除进行说服教育外,必须采取一定的强迫手段。随着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就从把反革命分子交给群众枪决变为由国家政权机关经过法庭审判来进行。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以行动实践了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政治上,以《共同纲领》确定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使中国进入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时期,并随及建立中央内部各机构和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给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军事上1951年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实行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反革命分子的专政。在镇反运动中注重发动和依靠群众,以致运动取得良好效果,共杀、关、管各类反革命分子300万,在大陆基本消灭了土匪、特务分子、恶霸分子以及反动党团和反动会道门中的坚决反革命分子,保证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为保证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灵活对待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提升经济建设的效率。
  列宁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方式有两方面:一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严格计算和监督;另一方面利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列宁认为,资产阶级在俄国虽已被打败,但并没有根除和彻底摧毁,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形式便是对已被剥夺的企业和其余一些企业中组织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彻底消灭资产阶级存在和再产生的条件。另外,列宁主张随形势的改变,改变对敌斗争的方法。因为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生产力基础远未达到,要向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迈进,没有各种学术、技术和实际工作领域专家的指导,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为快速提高劳动生产率,无产阶级政权要利用资产阶级专家;同时在落后的小农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最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工人农民通过利用资产阶级专家,自己可以快的学会最好的劳动纪律和高级劳动技术”①。所以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   毛泽东执政初期亦采取灵活的措施对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建立国民经济体系。1947年10月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明确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没收官僚资本”的口号。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进一步指出由人民政府接管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铁路和农场牧场等。根据规定,中共进行没收官僚资本的任务,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在接收过程中充分依靠工人群众,采取自上而下按系统接收和自下而上工人职员审查和检举相结合的办法,共同审查和清点企业的财物。并且要求严格区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机构和企业的管理机构、生产机构。对政治机构彻底进行粉碎不再利用,而企业机构、生产技术系统对恢复和发展生产满足国家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的作用,需加以利用。中共只有革命经验,缺乏建设经验,在建国初期鼓励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参加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和土改运动,为社会主义建设献力献策。因此要正确对待和团结信任官僚资本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发挥其在恢复生产中的积极作用。采取和实行的一系列正确政策保证了庞大的官僚资本接收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三、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奠定经济建设的有力保证
  作为领导工农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共产党员一旦沾染上官僚主义的恶习,就会在行动上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而丧失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所以党在执政后要消除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的影响,防止苏维埃成员变为议会议员或官僚小资产阶级的趋势,防止官僚主义倾向。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之间的牢固和灵活的联系,消除苏维埃组织的官僚主义弊病,同时创造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和特殊的罢免形式。列宁认为群众大会是发扬民主的好办法,要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吸引群众参加国家和企业的管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有保证;在实行过程中“要有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以便消除苏维埃争取的一切可能发生的弊病,反复不倦地铲除官僚主义的莠草”②,如此才可保证经济建设任务的进行。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后面临新的任务和考验,毛泽东特别强调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把党的建设看作一项伟大的工程。在胜利和执政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内各种不良倾向有可能滋长,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围绕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革命胜利的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两个务必”,向全党敲响警钟。建国初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0年主张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1952年在党和政府机关中开展“三反”运动阻止和打击党员干部中国滋长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使党经受住胜利和执政的考验,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进行。
  由此可见,毛泽东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思想可以从列宁寻找到理论根源和经验借鉴,列宁的思想和建设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启示,学习马列主义马列原著,推进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介绍〔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2〕 林蕴晖,范守信,张弓.凯歌行进的时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俞良早.列宁关于党建的若干重要理论〔J〕.文史哲,2011,(01).
  〔7〕 俞良早.论列宁关于通过“监督和计算”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J〕.社会科学研究,1993,(02).
  〔责任编辑:冯延臣〕
其他文献
1.6月9日,法国女球迷在C组法国队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赛中展露身姿  2.6月9日,瑞士球迷  3.6月9日,瑞士,当荷兰队3比0战胜意大利队之后,一尊雕像被球迷套上代表荷兰队的橙色T恤  4.6月11日,工作人员在加固德国队海报    1.6月5日,英国怀特黑文,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观看世界咆哮大赛冠军Tommy Mattinson的表演。咆哮比赛规则是人们将头伸进一个支架,然后看谁表演的怪脸最为怪异
摘 要:道咸以来,因外来文化的传入与中西贸易所造成的逆差现象,遽而白银外流严重,以至于“银荒”现象产生。为摆脱“银荒”所带来的财政危机,举国上下掀起币制整改问题的浪潮。随着清廷内部官员的争论分析,其中大钱制度与行钞之法一时间脱颖而出。然而铸造大钱以缓解危机之说,颇为清政府的青睐。但结果却差强人意,进而导致清廷财政的恶性通货膨胀。在咸丰年间,正当清廷面临新的财政危机时,户部侍郎王茂荫上奏并力陈推行钞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的领导能力建设;大连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8 — 0068 — 04   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
197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现任绥芬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绥芬河市天奎建装饰有限公司经理;  1992年毕业于佳木斯三江美院;  1998年任大庆市海鹏雕塑环艺工程有限公司经理,主持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工作;  2000年成立绥芬河市天奎雕塑装饰工作室;  2005年成立绥芬河市天奎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2010年,为边防某部队设计、制作白钢标志性雕塑《砺剑北疆》;  2011年,作
[摘 要]为了探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本文结合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种主要改革措施。并选择不同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这三种改革措施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是可行的。  [关键词]大众化;教学改革;高等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172 — 02  
刘兆佳的办公室位于香港新政府大楼西翼,这座n字型大厦外观颇似北京的“大裤衩”,但寓意据说代表着政府对市民“门常开”。楼下没有警卫把守,只有几位职员。随着秘书走到刘的办公室,房门外没有贴“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的铭牌。  中央政策组成立于1989年,一直为港府研究政策、编撰特首施政报告,被誉为港府的“智囊”,现任首席顾问、社会学教授刘兆佳从1993年起担任中央政府“港事顾问”,参与特区的筹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
Since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to nowadays,Chinesecontemporary sculpture had already owned 30 years of history,it chang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it had many problems under the seemingly flo
[摘要]“亲亲相隐”原则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曾在历史上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当今,在刑事立法中,应对“亲亲相隐”原则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做法,吸收其合理成分,缩小我国刑法中包庇罪的犯罪主体范围,使我们的刑法更具人性化。  [关键词]亲亲相隐;窝藏、包庇罪  [中图分类号]D924.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082-03    “亲
社会    面对就业中的身高歧视、相貌歧视、乙肝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你为什么不生气?!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5.5%的人认为在找工作当中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到58%。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认为,国人对就业歧视仍处于“集体无意识”。  由于劳资双方权力的不对等,在遭遇就业歧视时,求职者大多选择默默接受,鲜有真正站出来与用人单位“较真”的。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