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回媒人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e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于2011年10底赴台湾参加世新大学组织的台湾媒体观摩活动,为期一个月。在台湾期间,我造访了台湾媒体人的摇篮之一世新大学,觉得有必要说一说该校的办学理念和特有的媒体识读教育。
  媒体人的黄埔军校
  说世新大学是台湾媒体人的一大摇篮一点都不过分。世新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成舍我老先生创办的。现在学校下设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和法学院。还有3个研究所、18个学系,包括1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按我们内地的划分,这是个典型的文科院校。几十年来,该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数以万计,遍布台湾媒体。这次我观摩的几家报纸,无论是《中国时报》,还是《联合报》,或台湾电视业巨头东森电视(东森电视台)、中华电视公司(华视)等,均可见到勤奋敬业又十分亲切的世新人。
  媒人
  成舍我老先生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的父亲。现任世新大学董事长成嘉玲女士是成思危的妹妹。我采访成董时,她说到父亲是用“媒人”一词来概括的。
  “我父亲的名字在大陆是作为元宵节的灯谜来猜的。谜语是:媒人。打一中国现代史上一人名。帮助别人成功了,结婚了,就没有我了,舍我啦。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助人成功的事业。大家又多把教师比喻成蜡烛,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也是助人成功的。父亲又办报纸,报纸属于传媒业,做媒体的也叫媒人。我觉得父亲一生就是个媒人。”这个评价尽管随意,但非常中肯。
  捐资兴学
  说到办学,成嘉玲女士说:“我们这里不叫投资办学,而叫捐资兴学。你出资金来办学校,这个钱是不能拿回去的。赢利了也不能分红。董事会成员是没有工资的。学校办不成了,所属资产包括土地等都要捐给当地政府,不可买卖或进行房地产开发。当然学校可享受免税政策。学校办得好,会有奖励,奖励的钱要用于学校建设,不可随便分掉。学校的财务状况要受到有关部门定期查实,看你是不是按规定做了。这一切都有一整套制度。捐资办学是带有公益性的,它不是投资产业,这一开始就定了性的,诸位董事也是心知肚明的。”
  看来一切事情都在于制度建设,世新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办学理念
  成舍我老先生创办世新大学的理念是八个字:德智兼修,手脑并用。这使我想到过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对“用”的重视。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不善言语、性格内敛的世新大学校长赖鼎铭先生说:“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面对新的世纪,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国际视野的公民,他们必须是一个具有通识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者,有着健全的人格和宽容的胸襟,最重要的,他必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大学不是象牙塔,不仅要追求知识的开创,而且要朝知识创造、传递与应用的方向迈进。”世新在董事长成嘉玲女士的倡议下,以“不让毕业生做社会二度新鲜人”为教学目标,大力增设实习单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既动脑读书又动手实验。在每一个公众场合,我发现,世新学生都是最活跃的,善于表达,勤于沟通,创意能力很强,而且无动手障碍。
  


  


  媒体识读教育
  在世新大学一连串的教学改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媒体识读教育。
  台湾面积不过3万多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但各类媒体十分发达。这也是我上岛后的最大感受。打开电视,仅有线电视就有105个频道,再加上无线电视,可收多少频道我说不清楚,问台湾当地人也是如此。报纸有人统计过,由解严前的31家涨了十倍左右。还有各类书籍、杂志以及网络等新媒体。说台湾是一信息轰炸下的小岛绝不为过。媒体开放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可媒体的滥用也伤害了我们的心灵,污染了我们的环境。作为阅听者,每个人应具备解读媒体评估新闻的能力,这便是世新大学媒体识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一教学很复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先培训有识读媒体能力的教师,再由教师教导学生。于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融入社会培养判断力的竞赛。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是社会二度新鲜人。
  不失为一好的选择
  赖鼎铭先生介绍说,世新大学是少有的荣获“教学卓越”荣誉称号的大学,属于大学里的优等生。学校教师80%以上是拿有海外名校学位的海归人士,不达标的教师有定期赴海外培训的计划。教学质量应该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世新大学已开始接受陆生,现在有 28位来这里拿学位,交流生数量更多一些。这些学生占台湾全部陆生的2%左右。但在台陆生学理工的偏多,学人文学传播学的并不多,若以学科划分,世新可占半壁江山。
  在采访赖校长时我们还算了一笔账,陆生到台上学,一年连生活费算上也就是五、六万元人民币,比起那些到美国、英国、澳洲上学,甚至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留学的费用只少不多,而且是中国人社会,没有文化障碍,出去满目是汉字,说的话都懂,但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又很高,真正是价廉物美,不失为大陆学生求学的一个好去处。
  陆生和本地学生的区别
  问到大陆学生和台湾本地学生有什么差别,成嘉玲董事长说,“大陆学生更刻苦。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有雄心壮志,嘴里有一大堆伟人的名字和格言。台湾学生比较生活化,但动手能力强。”
  我问接触到的几个陆生对成董的话有什么异议,他们说她说的没错。
其他文献
一  五月鲜花送劳模,商山洛水笑开颜。  2012年4月26日,阳光明媚。陕西省山阳县委、县政府、县工会等部门领导为即将赴省领奖的两名省劳动模范王世春、周清涛召开欢送会。会议由副县长王大学主持,县委组织部部长宋宝民致辞。  欢送会上,山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宋宝民在致辞中热情洋溢地讲到:王世春董事长是我们山阳漫川人,20多年前,他怀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走出山阳,跨越秦岭在外艰苦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先后创
期刊
2月25日,庆阳又降了一场大雪。  这一天,是甘肃正宁“11·16”校车事故发生100天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发生校车事故的榆林子镇幼儿园新学期开学的日子。  自从校车事故发生,记者就开始持续关注这片伤心的土地。那些受伤的孩子,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还有围绕事故而发生的更多事情,都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一走进我的脑海中,也沉沉地压在我的心上,越压越重……  一  2011年11月16日11时,阴天。  甘肃
期刊
1960年3月,甘肃省定西专区下辖各县饥荒蔓延,定西专区紧急成立儿童福利院,收养孤儿1200多名。  在那个非常时期,福利院的两扇大木门敞开着,一个个孤儿被驴驮人担送到这里。有的娃娃小,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福利院的老师于是在入院登记册上匆忙写下“张送来”、“李送来”、“党收容”等名字。  在很多孤儿的记忆中,1960年就像一个分水岭:死亡、离散和新生,都发生在这一年。  半个多世纪之后,当年的很
期刊
3月27日-29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美容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承办的2012年西安中医美容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千余名中医美容专家汇集一堂,卫生部、陕西省教育厅、灞桥区委、区政府等部门领导出席大会并分别作了讲话。(赵亮)  西安航空旅游学院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签约联合办学  近日,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与西安航空旅游学院正式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共同开
期刊
何效悌带记者穿梭在定西的老城,寻访当年福利院的保育员和老师。而曾经收留过1200多名孤儿的福利院,早已不见任何踪影。  当地人都习惯称福利院为孤儿院。福利院最早借用的是地区物资局的院子,旁边是高桂芳家的民房。负责筹建福利院的干部李玉奇对高桂芳说要征用她家的院子,高桂芳说:“你把我家的房子征了,能不能把我收下?”李玉奇一口答应了。就这样,高桂芳成了定西福利院的第一个保育员。  如今,74岁的高桂芳因
期刊
65岁的何效悌身形消瘦,戴一顶毡帽,操一口浓重的西北口音。他咬字重,爱拖音,记者一时难以适应与他的谈话。那些过往的记忆,在他独特的音调里慢慢复活。  “六零年正是定西饿死人的时间。”此前的1959年秋,何效悌的父亲从华家岭引洮工程工地上回来,没几天就去世了。那时,集体食堂已经关门,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何效悌被两个姐姐领着出门逃荒,等到年底姐弟几个回家时,母亲也去世了。  1960年初,通渭县的饥
期刊
这里是一个舞台:京龙机械、世纪盛康药业、通鑫材料、西电开关、诺威电子……一个个项目犹如一个个舞者,怀揣梦想的人们在这里和着发展的浩歌,挥洒创业的豪情,演绎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聚沙成塔般的飞跃。这就是省级开发区—西安沣京工业园。  区位优势 发展先机胜券在握  西安沣京工业园位于素有“中国民间绘画之乡”美誉的戶县,成立于2000年5月,2001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
期刊
去年年底,陕西定边土豆遭遇卖难问题。定边是陕西土豆生产大县,产量高达105万吨,但去年土豆上市后,价格一路走低,大量滞销。该县动员一切力量卖土豆,甚至财政补贴7220万元用于土豆销售,但截至12月18日,还有35万吨土豆待售。  农产品销售难,定边土豆绝非第一家:2011年11月初,山东菜价再次“非正常”暴跌;10月,内蒙古土豆“卖不动”;9月,广西葡萄销售无门;7月,海南香蕉再陷困境;5月,江苏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还是知青的杨显惠在与人闲谈中零零星星听说,位于玉门镇饮马农场的甘肃农建十一师四团有一个来自定西专区的孤儿组成的连队。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也从此记住了“定西孤儿”这几个字。  不过,直到30年之后,杨显惠才真正开始寻访这些孤儿,并试图记录他们的故事,  只写甘肃的天津作家  杨显惠祖籍甘肃东乡县,在兰州长大。1975年,在甘肃师范大学念书期间,杨显惠曾和同学到定西做过一次基层调
期刊
富平的柿饼好吃,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在这个位于关中渭北旱塬地区的县,有名气的地方特产除了青石板、奶山羊、琼锅糖,就是柿子了。全县的柿子林10万亩,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柿乡”。  富平栽植柿树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到了明朝,柿饼制做工艺就十分成熟,明朝万历年间,太师太保孙丕扬曾将柿饼作为贡品进献神宗皇帝朱翊钧。  富平柿饼质地透明,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医生说还有润肺,补血,健胃,止咳等药理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