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课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政治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理念 开展 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寻找对策,为实现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讲授、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使用的时间、内容、场合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
1、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演、讲读等具体形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最广泛,但在教学中要注意讲述的方式和技巧,若教师总是一讲到底,满堂灌,导致学生机械性地学习,势必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教师的讲越多越细,学生的独立性就越差,只有精讲,学生多看多做,才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谈话法。谈话法应该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谈话是一种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讨论法。通过讨论能明辨是非,可以集思广义,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认识水平相近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更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在现代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在突变,人们面临的形势日趋严重,问题日趋复杂,必须转向创造性学习和自觉推行终身教育,才能生存和发展。让“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事实表明,有作为的人,历来注重自主学习,都是学习的主人和创造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读书指导法上升到主要地位。教关键在于“授人以漁”,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不应该是“鱼”,而应该是“捕鱼”的方法,“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受用一时,只有“授人以漁”,才能使人受用终身。
5、演示、参观、练习法。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演示教学走进了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把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资料、图片,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演示在学生面前,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增强教学效果。参观有教育意义的场所或基地,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课堂。组织好学生的参观访问也是政治教师的主要职责。练习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二、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學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在讲授国家本质时,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然后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否代表整个宿舍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回答是:“奴隶制国家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再向学生说明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的工具?”回答是:“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最后发问:“那么,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接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国家的本质。这校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
三、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身临其境;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
四、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其方法有: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启发式教学要伏、做到“启”而有“发”,收到效果,就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可利用音像直观启发等。
在教学中,还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
关键词:新理念 开展 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寻找对策,为实现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讲授、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使用的时间、内容、场合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
1、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演、讲读等具体形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最广泛,但在教学中要注意讲述的方式和技巧,若教师总是一讲到底,满堂灌,导致学生机械性地学习,势必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教师的讲越多越细,学生的独立性就越差,只有精讲,学生多看多做,才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谈话法。谈话法应该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谈话是一种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讨论法。通过讨论能明辨是非,可以集思广义,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认识水平相近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更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在现代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在突变,人们面临的形势日趋严重,问题日趋复杂,必须转向创造性学习和自觉推行终身教育,才能生存和发展。让“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事实表明,有作为的人,历来注重自主学习,都是学习的主人和创造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读书指导法上升到主要地位。教关键在于“授人以漁”,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不应该是“鱼”,而应该是“捕鱼”的方法,“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受用一时,只有“授人以漁”,才能使人受用终身。
5、演示、参观、练习法。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演示教学走进了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把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资料、图片,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演示在学生面前,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增强教学效果。参观有教育意义的场所或基地,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课堂。组织好学生的参观访问也是政治教师的主要职责。练习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二、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學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在讲授国家本质时,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然后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否代表整个宿舍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回答是:“奴隶制国家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再向学生说明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的工具?”回答是:“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最后发问:“那么,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接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国家的本质。这校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
三、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身临其境;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
四、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其方法有: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启发式教学要伏、做到“启”而有“发”,收到效果,就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可利用音像直观启发等。
在教学中,还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