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独立人格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需要“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 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语文作为教育行业当中的基础性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语文课堂不再崇尚“权威”的威严, 不再排斥不同的声音。
  关键词:学生;独立人格;语文教学;培养
  一、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21 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化, 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学校教育中离开了学生的独特个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无所依托。因而,现代社会需“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 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 人们业已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单纯强调工具性, 到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深化, 必然会促进对阅读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不管老师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都能够直接培养独立人格的某些特质。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渗透着的人格精神,是最直接、最经常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育因素,如美好的仪表、一手好字、美的板书、规范生动的语言表达,上讲台所带的美的情感等都是教师文化修养的表露,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能在学生人格的形成上起一定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内容里,有做人的准则,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等品质。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示范力,文学的感染力等直接为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作出贡献。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品质中的优势所在,用得体的体态语,恰当的赞扬,评价与鼓励使学生获得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 或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认知结构,语言文字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自我教育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这些因素也影响着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也是个体独立人格形成的必备的内在条件。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人格的建构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部分教师替代学生而成为课堂的主体,存在的权威观念将学生当成被动接收知识的工具,一味地根据教材照本宣科,而学生对于教师权威的畏惧心理使得他们存在绝对的服从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敢提出质疑,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建构。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手段,打破传统的阶级观念,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一个愉悦、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扮演好辅助性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实践空间,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建构独立人格。
  2.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增强独立人格体验 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料,语文课文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学生独立人格方面起了重要的辅助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为学生独立人格的学习与体验提供一个崭新的机遇与平台。例如,在学习《爱莲说》一文时,作者对于莲花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一不體现了莲花生性倔强,宁折不屈,娇艳却不失青春,清香中透着谦逊,柔弱里带着刚直,朴实中见俊逸,恃重中显高洁的优良品质,它代表着作者所追求的内敛而不事张扬,奉献而不求索取,浊世中不随波逐流,默默地延续着自己的根本,执著着自己的追求,在纷纷扰扰中坚定自己的方向,于浮浮沉沉中恪守自己誓言的独立人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学生对于这些情感的吸收和领悟,有利于帮助他们构建一个健康、独立的人格。
  3. 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找到教材的缺点或向教材“质疑”是阅读的高级形态。不迷信权威, 和文本保持平等的对话地位,有利于树立学生的阅读自信, 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形成他们的健全人格。有专家认为, 语文课上学生如果不能就文本提出与教本不同的思考和问题, 那一定是处败笔。南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曾把学生在课堂上能不能提出有价值问题作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指标之一, 原因在于此。对中学生要求如此, 对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要求。让他们从小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读本, 对于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意义可谓重大。现代社会需要现代人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拥有“为我所用”的魄力, 学会批判地接受前人或他人的意见和成果。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接纳, 学会批判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批判精神, 让他们学会反思, 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意见, 使之更趋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彰显个性的同时, 不致于偏狭。学会批判, 学生的独立人格会因此傲然屹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实实在在研究学生,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立志与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实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文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时机,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培养,让他们吸收优秀人物高尚品德的营养,茁壮成长为具有高尚独立人格的人,从而为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更加繁荣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平,张成伟.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J]. 家教世界,2013,( 24) : 91.
  [2]杨淑侠.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构建[J]. 课外语文,2012,( 18) : 122.
  [3]李守峰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新课程 教育学术.2010.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45700)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甘薯[Ipomoea.batatas(L.)Lam]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它对人体的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早被国内外研究证实,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食物。甘薯茎线虫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甘薯生产的三大严重病害之一,由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引起,近年来业已上升为北方薯区最严重的病害。为了很好地控制线虫病的发生和危害,必须了解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活习性、
对刺参的生殖周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运用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刺参性腺发育和精卵结构的发生过程,并总结研究讨论其规律和特点;运用光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透射电镜对
摘要: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甚至成为发展新式教育的障碍。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关注的课题,发展新式教育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培养学生;教育模式;语文学科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
H2S气体是继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之后人们所关注的第三个气体信号分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仍是冠状动脉再通术(溶栓、PCI或搭桥术
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病、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多种缺血性贫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骨髓移植后的造血重建过程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过程。其中,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影响着归巢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对于机体重建造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文献方法,应用BALB/c小鼠建立骨髓移植模型,选用临床疗效确切的“生血汤”为治疗方剂。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小鼠应用生血汤后的骨髓组织学、
摘要: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課、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化学;素质教育;化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
邹方斌,慈利人,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现供职于湖南美术出版社。 Zou Fangbin, Cili, who studied at the Ch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全世界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和重要的淀粉作物。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获取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提供了可能,其前提是对其淀粉代谢途径的深入研究。腺苷酸激酶(EC.2.7.4.3,adenylate kinase,ADK)催化ATP和AMP合成两分子ADP的可逆反应,是调控这三种前体分子在淀粉代谢库和核酸代谢库中分配的关键酶。为研究ADK在甘薯淀粉
摘要:德育作为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判断和自我教育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生产、巩固政权具有极为显著的功能。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