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PEM)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外科诊治的17例PEM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

结果

17例PEM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4±4.9)岁,妊娠年龄(26.9 ± 2.9)岁,曾妊娠1~3(平均1.6)次,均经阴道分娩,分娩过程中均伴有会阴侧切或撕裂伤。17例患者术前均行肛管腔内超声检查,13例(76.5%)病灶呈现低回声,无包膜,边界不清,其中6例病灶内部可见液性暗区;2例(11.8%)病灶呈现囊性回声,边界清晰,均可见液性暗区;2例(11.8%)病灶呈混合性不均匀回声,边界尚清。镜下病理表现为典型(类似于正常内膜,有弯曲的、分泌反应很好的腺体和蜕膜样变的间质)和非典型(存在内膜腺体、间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3种成分)两种类型。11例PEM患者未累及肛门括约肌,采用完全切除病变治疗,均未接受激素治疗,随访1~10年,未见复发。2例累及肛门括约肌患者,采用病变切除后接受避孕药治疗3月,随访9月~ 4年,未见复发。4例累及肛门括约肌且合并肛瘘患者,采用病变切除后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治疗3月,随访2 ~ 3年,3例复发,1例继续口服避孕药治疗,症状好转;2例再次术,术后继予GnRH治疗3月,未复发。

结论

PEM临床少见,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肛管腔内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手术切除是治疗PEM的主要手段,但病变累及肛门括约肌时需注意保护肛门功能,同时辅助GnRH或避孕药治疗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当药物治疗及生物反馈、骶神经刺激等治疗无效时,手术成为治疗顽固性便秘患者的最终选择。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出口梗阻和混合型。结肠慢传输和出口梗阻两类病理变化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高达90.2%的便秘为混合型,因此,手术治疗时需同时纠正这两类病理变化。金陵术应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大口径侧侧吻合术,同时解决慢传输和出口梗阻两类病理生理变化。自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南京军区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高位一穴肛畸形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于2005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26例高位一穴肛畸形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1.4 ± 1.6)岁,以直肠末端位于耻骨尾骨线上缘诊断为高位一穴肛畸形,其中17例行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及尿道成形-阴道成形术(腹腔镜组),包括三孔腹腔镜手术(12例)和单孔腹腔镜手术(5例);9
摘 要: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中职教育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般认为,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低于高中学生,并且中职学生又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比较叛逆,常常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并不能够进行主动学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教育工作展开的质量。同时,从这一现状来分析,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管理也是當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保证中职教育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142例符合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中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形式进行标准化随访,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 ~ 10分)和简明汉化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0 ~ 148分),并对患者治疗
摘 要:本文就农村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探究,主要是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进而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就业素养,为以后更好地就业、为社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职语文;就业素养;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兴趣; 就业技能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义务
期刊
影响排便功能的因素众多,功能性、器质性或手术损伤等因素所致的便秘、大便失禁等临床常见,症状重叠,如同冰山一角。肛管直肠测压可提供括约肌功能障碍、排便协调性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及直肠推动力不足4种类型功能障碍的组合,这些均为排便障碍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肛管直肠测压对于盆底失弛缓所致的便秘、失禁、肛门痛以及肠造口还纳和儿童顽固性便秘的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预测价值较大。测压数据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