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境口岸的特点及发展优劣势反思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lw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俄边境口岸18个,自东向西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境区域。其自然特点有:中俄边境口岸数量居中国陆地边境口岸之最;口岸类型齐全;分布相对适中;运行严重受气候影响;口岸区域遍布农场;口岸区域病毒虫害较多。其人文特点有:多数口岸历史较为悠久;口岸交通条件便利;多数口岸基本形成了进出口贸易为主、旅游及服务业为辅的口岸经济发展模式;中俄边境口岸与经济贸易区、物流园区连成一片;口岸具有多元文化;与对应国俄罗斯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以上特点中包含了中俄边境口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优劣势,文章建议采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省际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东部地区的省份大多处于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绝对核心区,而西部地区的省份大多处于绝对边缘区域,形成较为典型的"东强西弱"的分布趋势.各省份的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关联网络被划分为4个板块,其中黑、吉、辽、鲁、蒙、冀、豫、皖、晋9个省份在电商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扮演"双向溢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印度尼西亚的华侨社会转变为华人社会,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其突出的现象之一就是华人社团的在地化.与传统的华人社团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