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开放意识 回归作文教学本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a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强化开放意识,才能指引学生作文回归本真。唯有向生活开放,让学生思维开放,让学生情感开放,才能使我们学生的习作更加彰显主体的生命本色、习作内容的生活本色、习作形式的生态本色。文章联系当前作文教学严重偏离课标的倾向,从“本真”的视角深入探究作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本真;开放;思维;情感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深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作文教学偏离课标倾向严重,模式化倾向严重。有些教师喜欢教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作文套路。如此一来,呈现阅卷老师面前的是一篇篇溢满矫情,立意老套,行文呆板,缺少真情实感的“套子文”。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本真”为当前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真作文教学,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本色与本然。本色即简单,本然是真实和自然。
  一、 向生活开放
  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作文教学理应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现在社会经济全球化,生活多元化都会给予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可奇怪的是较多学生对周遭的一切熟视无睹,缺乏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目光,认识生活的心智偏低,倘若对生活的感情如此荒漠,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行文怎能怦然心动、一吐为快呢?鉴于此,我们强调: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写作不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一种个人创作,学生的七情六欲,只能由他们去倾诉。换句话写作就是生活经历的倾诉,而倾诉首先要东西,否则拿什么倾诉呢?这东西是什么呢?便是生活的积累。因此,让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对沸腾的生活,用心去感悟、思索,给社会、生活赋予生命、理论的光芒。
  其次,人的精神生活也是“生活”。以往的作文教学更多地注重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照。其实作文源于生活在一定意義上也源于人的精神生活。
  二、 让学生思维开放
  在训练中可采取联想求创新、立意求创新、角度求创新的方法,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 联想求创新
  联想力是高考作文的考查重点,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备的关键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文内容、课文情境、课文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扩写、改写、仿写来提高学生受益终生的联想力。如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仅有四句,但很有情味,如果学生展开联想,还可以把诗改写成很有情味的记叙文。
  2. 立意求创新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为表达‘我’而写作”的“真写作”,文章是表达学生对材料中的对象的选择、思考、看法,必然体现考生真正的思考,要有“我”的情感与思想。通过命题、话题、材料等利用立意训练学生思维是一剂良方。如2017年全国卷1作文,材料提供的“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每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有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关键词的自由灵活搭配组合可呈现丰富的意蕴,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立意空间,可以进行二元选择与发掘。学生便能在立意中发散思维,思路开阔,就能站在一定的时代高度,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博得满堂彩。
  3. 角度求创新
  角度求创新就是要教师作文教学中就同一命题,打破角度陈旧,人云亦云的模式,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善于在陈旧题材中翻出新的花样。一是要引导学生会用逆向思维。如优秀习作《我不是我》。作者说:“我与你相反,我不是我。我喜欢调朱弄粉,爷爷说雕虫小技,成不了大气候……我被爷爷、爸爸、妈妈赶进了争着过的‘独木桥’的千军万马的行列。于是,我不是我,我成了别人的挂念,别人的希望,别人的木偶。”从平常的素材“我不是我”的角度写出了鲜活新颖的意味。二要指引学生多利用发散思维。如2014年福建省质检作文,就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不同的立意。从“莠草”的角度:生命顽强,生生不息;从人们的不同命名角度:角度不同看法不同。换个角度,世界更美。所以,无论得到怎样的“名字”,都要活出精彩。
  三、 让学生的情感开放
  作文教学注重以“求诚”、“求真”为根本,以展现个性和创造性为内核。但实际上,不少学生的作文却仅仅只是“生活的复印件”。为此,让学生的情感开放尤为必要。
  1. 多选择诱发情感的因素。
  或者是一片树叶,一幅图画,一声问候,或者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等等。教师适时灵活的创设情景,多加诱导,就会激发学生情感的涟漪,开启思想感情的闸门。
  2. 多鼓励学生写身边的生活与感情。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不一定非要写撼人心魄,惊天动地的重大社会问题,只要学生能反映真实生活与感情即可。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本来没有灵性,可是若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那无情的山水,在有情的人眼里也就充满了情趣。“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到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只有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才会使事物呈现出人格化,情感化,生活中愈是渲染了主体的情感的东西,就愈是鲜活的、个性的、独特的。因此,若能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与生活,写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流向笔端,鼓励学生向这方面努力、探究,一定能写高质量的文章来。
  本真的情感呼唤着开放的心态。面对互联网 的时代,我们在作文教学上更应该强化开放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化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文的学生好无奈”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也许可以使学生面对作文多几分舒心,少一些压抑,多几分自信,少一些苦恼。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M].开明出版社,1995:88.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第一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463.
  作者简介:
  谢耀华,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性化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公认的时代主题。作为人性化教学的表现形式,分层教学法在当前中学作文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认知能力不同、学习兴趣存在差异等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原因,其后阐述了实施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发展性和全面性两大原则,最后重点从学生群体、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实施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可行策略。  关键
摘 要: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QQ、微信、微博等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沟通渠道,其中,尤以微信使用最为频繁。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通过创建班级微信群,不仅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通过群体阅读与交流,共同成长和进步,而且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如何运用班级微信群加以探讨。  关键词:班级微信群;小学语文;课
该文比较了羟肟类化合物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简称N530)与2—羟基—5—辛基—二苯甲酮肟(简称N510)的萃取性能,结果N530优于N510,并对N530萃取分离金、钯和铂的性能作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自觉地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对新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本文根据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新定位的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育;新定位  
期刊
草红花的栽培管理巴盟农牧学校杨瑞平草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花入药,它有破淤活血,通经止痛的功能。籽种可作油料,含油率30%。近年来在内蒙古地区大面积种植。栽培方法一、选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人通过诗句来传达自己的感情。那些或忧郁或悲伤或激动的情绪都被诗人藏在字里行间。除了这种情感带来的美,诗词还有节奏美。由于诗词具有节奏感强,韵律美的特点,所以诗词的魅力更加的迷人。读者不仅能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的感情还能够从文字中感受那份古风古韵。总之,诗词中蕴含的美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感受诗词中的美也同样重要。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美展开了相应的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学好作文,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随着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如何解决小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质量,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旨在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这里结合自身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