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是每一名高职任课教师都必须关注的课题之一。这不仅是高职教育适应互联网+教育背景的举措,也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因此,本文在详细解析“自主学习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育个案,详细地论述了五种基本的途径与方法:需求分析法、学科区别法、教法更新法、评估反馈法、媒体运用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背景;培养途径与方法
  正如传统教学理论所论述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已是每一名高职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了。虽然对于这个课题的探索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却是该课题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高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为研究对象,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才能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因此,后续说明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和具体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能力及特点
  在语言学的层面上,“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具有偏正特点的短语。它由两部分构成,即“自主学习”和“能力”的组合。在其组合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起修饰、限定作用;而“能力”则是这一短语的中心词。因此,所谓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学生具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此还应该重点回顾一下有关“自主学习”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术语。它不仅可以在历时的层面上,结合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界定,也可以在共时的层面上,结合学习活动构成的要素进行客观地分析。但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哪种定义,它都需要结合对“自主”的分析与“学习”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所以,在此引用下边这则定义作为后续途径与方法探索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1.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3.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1]
  这是一则兼顾历时与共时层面的界定:首先,在历时的层面上,作者强调了“自主”在学习活动中的系统化体现;其次,在共时的层面上,他又强调了“自主”在整个学习环节的综合表现和“自主”对学习活动的调控。因而,这则“自主学习”的定义受到了大多研究者的认可。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特点的总结与归纳可以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探讨提供参考。通过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参考其他研究者的论述,可以发现自主学习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自主”是学习的核心要素。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效果的评估,而且也涉及到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监管与调节。但是,在所有这些教学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自主”因素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的影响又是绝对的。例如,在自主学习实践中,不仅学习目标是由學生自主制定,而根据学习的需求,学习目标的修订与更改也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不仅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而且学习的方法也是由学生自己逐渐摸索。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性质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是学习构成的核心要素。
  其次,“学习”是实现自主的唯一途径。虽然说“自主”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要素,但这一核心要素的实现却非“学习”莫属。即,没有“学习”这一实践环节,“自主”这一核心要素就不可能得到体现。从而使“学习”失去了“自主”的特征。因此,在“自主学习”这一术语中,虽然“自主”与“学习”两者在语言的层面上表现出并列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操作中,它们彼此之间却是相互交融的,彼此依存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自主学习都不可能变成现实。
  再次,自主学习具有个性化。自主学习在另一个层面,它还是个性化学习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因为,“自主”参与了学习的全部环节,而“自主”又是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最终表现。所以这使自主学习表现出了个性化的特征。无论是学习需求、学习目标的与众不同,还是学习方法,效果评估的与众差异,它都使自主学习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色彩。
  最后,辩证的“自主学习”具有选择性,而且这里所强调的选择性是一种具有辩证特点的选择性。在辩证的意义上理解“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可以避免因为误解而导致的教学策略失误。自主学习虽然强调的是“自主”,但是“自主”并非排除学习中的教师指导。不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任课教师培养,而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也需要任课教师去协助解决。即,“自主”是学习的核心要素,但依靠“自主”并不能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
  二、培养途径与方法
  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同的任课教师会选择不同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需求分析法
  所谓需求分析法是根据教学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是自主学习个性化的体现,也是自主学习辩证性选择特点的影响。众所周知,教学需求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在“教”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在“学”的层面上,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目的的终极体现。高职教育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对此有研究者这样总结: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得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他担负着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职责,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学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2]根据这样的需求,任课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职业需求的影响。   (二)学科区别法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在不同的学科所需求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因学科而异。例如,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模式”而进行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就是这样的探索。其核心内容如下: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在聚集事实性知识的同时,为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培养和营造持续探索、质疑的精神和学习气氛,最终实现参与者的知识建构与共同提高。[3]
  在这一英语教学模式的运用实践里,读者可以发现如下的教学事实:首先,这一教学模式很好地融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无论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还是学生的知识建构,都是以互联网作为学习媒介的。其次,这一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自主”这一特点。因为,虽然有教师(助学者)这一因素的参与,但整个学生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虽然这一方法不可能适用各学科的教学,但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却提示了一个这样的事实: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因学科而异。
  (三)教法更新法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实践,因此,它需要有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方法。但这并不是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的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微课教学法的运用就是如此。
  关于“微课”的理解还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即,把微课视作一种教学资源,还是把微课视作一种教学方法。在此把微课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并在此层面上对其传统教学方法更新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进行例证。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进行了英语微课的改革实践。在总结这次微课教改实践的时候,有研究者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微课可以实现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微技能和文化体验。[4]它可以应运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教学导入环节,它可以通过任课教师数精心准备的视频,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的预习检查阶段里,它可以针对任课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促进新知的吸收,从而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所强调的“以旧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在讲解知识的环节里,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知识间的彼此联系。尤其在习题巩固或作业布置的环节里,通过短小的视频,既可以改变传统作业的方式,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去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快速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既可以在沪江英语网站上学习常见高频词汇,也可能在旺旺英语网站上,结合其提供的、历届美国总理的就职演讲,使学生领略到美国总理的理政思维。
  (四)评估反馈法
  自主学习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它还体现在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里。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当他们离开校园之后,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他们需要不断地完善与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评估反馈能力。无论是评估自己潜在的学习需求,还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估,他们都需要与众不同的能力。因此,引導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以便他们及时获得客观的反馈信息,这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媒体运用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发展,在互联网+这一教育时代背景下,学生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途径得到了不断地拓展和细化。无论是一部功能强大的平板电脑,还是一部具有高智能的手机,都可以成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媒介。无论是微信上的课程直播,还是网站资源的有偿使用,它们都能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传统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因此,充分运用媒体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互联网+的时代教育背景为学生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运用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也远不止上述五种。但此处所论及的五种途径与方法却是最基本的。所以,在此仅希望这样的探索能够引起广大高职任课老师对这一课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5.
  [2]龚慧敏.“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6(03):117.
  [3]张瑞娜.“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11):101.
其他文献
摘要:言语行为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言语行为进行时的情境。在每一种语言文化中,都有一些典型的交际情境及与之相对应的特定的言语行为,即言语行为定型。在俄罗斯几种典型的交际情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语言语行为定型。这些言语行为定型是民族文化定型在言语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分析典型交际情境中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俄罗斯人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关
摘要:生態批评是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与评价经典文学作品,从而揭示出其中蕴藏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化危机寻根溯源。其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并从美国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文学批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其一生共撰写了十五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其中不少作品都反应了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经历的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狄更斯作品中回归自然
摘要:秦朝的大一统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楚国随之灭亡。面对楚国的灭亡,屈原选择投河自尽的方式表达对楚国的爱国之情,屈原这样的行为与思想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但是,目前困扰我们的也正是屈原的行为与思想。我们应当认识到屈原的行为与思想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也与其政治上的失意相关,那么屈原的悲剧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屈原;楚国;爱国;政治  屈原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也是中国最具影
摘要:民族政策作为国家的根本和基础,民族政策的演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在经历过多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完成了一个独立的、完善的政治变革。尤其是我国的少数民族,随着共产党的政策变化,依然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民族政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情况,就我国当前民族整体的基本特点进行深入讨论,同时进一步阐述少数民族的变迁以及民族政策的转型。  关键词:民族政策;变迁;转型;社会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商品品牌名称的翻译而言,这种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本文在详细总结生态翻译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商品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在爱中学会包容,学会爱的教育,学习爱的管理方式,学生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