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25—1.35 g/kg、1.05—53.01 mg/kg范围,无机磷总量在123.94—934.61 mg/kg,耕地与退耕地以及各退耕地之间全磷、速效磷、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各退耕地磷素含量水平介于耕地与次生马尾松林地之间,退耕地中桃林地、花椒林地磷素含量水平较高、樟树林地、柳杉林地、撂荒草地次之、撂荒灌丛地较低。各样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1.2%—72.4%,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其中Ca2-P、Al-P对速效磷的贡献率大,Fe-P、Ca8-P贡献较小,O-P、Ca10-P献率最小。不同活性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钙素对各形态无机磷在总无机磷中比例的影响较大,p H、容重、粘粒含量、含水量等其它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松阳县一直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2019年全县茶园面积8786.7 hm~2,茶叶产量1.57万t,产值15.76亿元,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8.03万t、交易额61.8亿元,成为"中
文章以江苏和湖北两省高校文科学科建设和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发展为例,探讨省域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问题。指出学术期刊和学科是关联发展的关系,省域学科力
信息技术发展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增强,人工智能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而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新型迹象,对于人们的生活也起着重大的影响
竣工测量是建筑规划验收的重要依据。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在竣工测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分析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三维
为构建水稻基因组模拟遗传图谱、开发基于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籼粳间序列多态性数据,在SQL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基于基因的InDel标记.共获得12 649个水稻非转座子编码基因的22 818